并网不是新鲜事
■实际上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口车和国产车始终是在并网销售。
■中国加入WTO之前,汽车服务贸易领域没有对外开放。生产上已经合资了,销售体系还不允许合资。这样也可能是造成没有把进口车和国产车合在一起销售的原因之一。
刘国强:沈主任过去曾经是物资部主管汽车流通行业的官员,现在又是这个行业的专业人士,你是否可以先给我们介绍一些有关汽车流通网络方面的简要背景情况?
沈进军:要说起“并网”的概念,我觉得实际上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口车和国产车始终是在并网销售。为什么这么说?过去进口车即国家大贸进口车主要是由中国汽车贸易总公司作为总经销商,并通过其销售网络进行销售。它同时也承担着国家指定计划的汽车的供应。1994年开始在汽车流通领域实行汽车销售代理制试点工作后,生产厂家开始实行以品牌专卖为主的四位一体销售方式,营销网络自然具有排他性。形成这种局面,实际上并不是国家有什么明确的政策不允许进口车和国产车一起销售,这完全是一种企业的行为。
刘国强:是否可以说专卖店的出现标志着原来意义上的并网发生了变化?
沈进军:举个例子,上海大众建立的销售体系是专门销售自己生产的系列产品,而德国大众的进口车就没有在这个网络里销售。一汽-大众、神龙公司也都是一样,都没有把外方进口车的销售放在自己的销售体系中。但是我个人认为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更多是来自于企业,并不完全是国家政策上的原因。
但这里还有一个情况,在中国加入WTO之前,汽车服务贸易领域没有对外开放。生产上已经合资了,销售体系还不允许合资。这样也可能是造成没有把进口车和国产车合在一起销售的原因之一。
钟师:在计划经济时期,中汽贸具有进口汽车和国产汽车的经营权,当时这两种车也是并网销售,货源都控制在国有企业手上,包括售后服务、零配件供应都纳入计划范围,做得有条有理,也从来没有乱过,进口车和国产车都在一个垂直管理的网络中经销,只是具体经营的班子不同。到了九十年代中期试行代理制时,变化之处在于基层经销商与厂家通过签订代理协议双方有了品牌产品经销的合作纽带,但决非专卖,有些经销商可以搞几家不同的国产汽车品牌的代理合作,也可以混合经营进口车。但在1998年以后,以国产奥迪、别克、雅阁上市为标志,真正意义上的排他性的品牌专卖店开始盛行,厂商要求经销商单独为品牌专卖而注册新企业,从营业执照和发票管理上严格把关,切断了混合卖车的可能。
刘国强:品牌专卖形式出现以后,与其说是国家政策限制了汽车销售过程中的某些权力,倒不如说厂家的规定和要求更有效。
沈进军:目前,进口车的总量是通过配额来控制的,每年进口配额的数量很少,进口车市场占有率仅不到国内汽车市场的3%,因此国内汽车生产企业并不太注意国外车会进来多少,这一点是很正常的,到现在为止他们也仍然不希望进口车来抢夺自己的市场。但在已经不可能的情况下怎么办?怎么增强自身竞争力?一些国内企业便希望并开始提出合资外方的进口车并入自己的营销网络销售。
钟师:并网销售为什么提到国内厂家的议事日程上?入世之前,若干家外商在中国实际上已经有一套自己的营销网络,以丰田为例,经过长期磨合它的网络做得比较规范,当然,它的这个网络还不能通过资本的运作控制,因为政策不允许,只是通过委托性的签约方式来做。但对原来已成体系的这套网络是无法限制它的运转的。
(责任编辑:晏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