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国家为调控房地产市场,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当前房地产调控的六条措施》(简称“国六条”)。一时间,全国房地产市场“山雨欲来”。6月,在全国房地产市场最火的上海,连续出现交易量下跌,统计数据显示,“国六条”出台的第一周,上海商品房成交量(套数)环比下跌了8.3%,第二周则下跌了11%,而第三周更下跌了17.85%。 市场再一次感受到了“调控”的力量。
房子、车子,是目前国人最为关注的两大消费品。房地产市场被调控了,让人不禁联想,如果汽车产业也出个“国×条”,市场会怎样?
这种猜想可不是没事找事的空穴来风,国内关于汽车产业是否过热的争论由来已久,甚至有传闻国家发改委已经将汽车产业列入产业过热的“黑名单”。随着中国经济是否过热争论的升级,6月,发改委派出多个工作组赴各地调研,旨在寻求这一问题的答案。
如果中国经济过热得到认定,那么一系列的调控措施将不可避免。届时,即使国家不对汽车产业进行直接的调控,由于汽车产业上下游涉及的行业众多,其他行业的宏观调控措施也会影响到汽车行业的整体发展。2003年,当时针对房地产等投资过热进行的宏观调控,就对汽车市场产生了逆转性的影响,众多车商体会到了从酷暑到寒冬的巨大温差。
姑且不去讨论中国的汽车产业是否过热,何时下雨是一个问题;等待观望还是未雨绸缪则是另一个问题。在这次的房地产市场调控中,很多开发商对“90平米以下住房须占到整体开发规模的70%以上”这条规定反响很大,认为政策太猛,让人毫无准备。但事实上,也有不少开发商表示,考虑到国内的实际情况,他们的规划老早就达到了“国六条”的要求,这次的调控,不仅没有什么影响,甚至可以说是让他们占到了先机。在6月的博鳌房地产论坛上,一位开发商说了这么一句话:“‘国六条’既在大家意料之外,又在意料之中。”说意外,是政策出台的时间让人措手不及;说在意料之中,是因为这些调控措施都是围绕“稳定房地产价格,抑制炒房,促进房地产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发展思路进行的。
汽车产业亦然。根据我国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推进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全面提高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满足消费者对汽车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也就是说,国家如果对汽车产业进行调控,那也肯定是围绕产业发展政策进行。
对企业而言,按照产业发展政策的思路调整企业战略,是为应对调控积极之策。举例来说,国家一旦对汽车产业进行调控,抑制产能过剩,控制投资和进入门槛是当然之选。那么企业选择稳妥的就地改造,减耗增效就是上选;国家鼓励自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开发,那么企业采用短期有利的简单引进还是长期有利的联合开发,待遇肯定不同;国家提倡环保、节能型产品的开发,那么企业在替代燃料车、混合型车、电动车等方面的投入就能得到国家的支持。
可是,在车市看来繁花似锦2006年,对于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又有多少汽车企业作出了真正的思考和积极的应对呢?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