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通用(中国)进口车市场及销售总监蔡庆成或许没有想到,由于自己转投上海大众旗下,使得两家老对手在中国的“暗战”趋于明朗化。
从上半年的销售成绩单看,通用再次击败大众,成为今年上半年国内车市销量半程冠军,而紧随其后形成合围之势、分居二三位的即是南、北大众。
狠角色
“反击战”由位居“榜眼”的上海大众打响。日前,上海大众原市场总监于琼根已被调离另有重任,留下来的职位空白,需要一名“狠角色”来接任。“我们自然是看中了这个人多年的从业经验,会对上海大众有帮助。”上海大众公关部有关人士所说的“狠角色”,即指原通用汽车中国公司进口车市场及销售总监蔡庆成。他现在已加盟上海大众,职务为上海大众市场总监,仅次于上海大众销售与市场执行经理叶永明。
“蔡庆成原来所任职的企业,管理体系和市场策略都跟大众有所不同,我们希望在一个合适的时机找这样一个人过来,带来新的企业思维和营销理念,正所谓‘取长补短’。”显然上海大众对这位新领导寄予了厚望。
同时带来新思维、新理念的还有付强。这位于去年年初卸下一汽-大众奥迪品牌副总经理职务,改任一汽-大众控制部部长的职业经理人,在上海大众高层的力邀之下,跳槽上海,成为新近成立的上海大众斯柯达事业部副总经理。
“付强南下,完全是其个人职业生涯的一种规划,与大众(中国)毫无关系。”对于外界流传的“付强的任职是大众一手安排”的传闻,大众(中国)出面解释道,“但我们(对他的行为)也乐见其成。”
毕竟在大众(中国)看来,付强的身份变化算是内部调动。而对于转投竞争对手门下的蔡庆成,原东家通用就显得不那么豁达了。
“他(蔡庆成)过去之后并不一定能拯救一块业务,或者说把一个难题攻克下来。”一位上海通用内部人士表现得很不屑,“再说了,将来也不排除会有大众的人到我们这里来。”
策略伞
事实上,无论是内部流动,还是互挖墙脚,对大众来说,提升其在华的两家合资公司的业绩,重现昔日大众品牌在中国车市的辉煌,才是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总裁兼CEO范安德最想看到的局面。这一点对通用同样重要。
深陷财务困境的通用汽车,已把其在华合资企业的销售业绩作为说服华尔街的投资者们继续持有其股票的最好武器。而超额完成半年销售计划的上海通用,则让远在底特律的通用汽车CEO瓦格纳看到,这家现在通用最为倚重的中国合资公司有再夺全年销售总冠军的希望。
对此大众不以为然。2005年,直到第三季度末,通用都在中国轿车市场保持着领先的势头,大部分人认为全年冠军非通用莫属。但年终盘点后却显示,除掉上汽通用五菱微型商用车外,还是拥有最老资格的大众以17.3%的市场份额继续领跑着中国轿车市场。“这是‘奥林匹克计划’取得的成果。”范安德说这话时嘴角微微上扬。
如今,面对今年半程亚军的成绩单,范安德再次老话重提,“能够在2006年上半年取得这样的成绩,得益于我们与合资伙伴共同实施的‘奥林匹克计划’。”而这次“奥林匹克计划”,也有了一个更形象的表示——大众中国的“伞形”策略。
“‘伞形’策略包含两层意思。”大众中国公关部高级经理叶文详细解释说,“一方面是已公布的大众在华合资公司不同的产品定位(一汽—大众注重时尚、精英;上海大众则偏向于精致、典雅),再加上科技的奥迪和即将引入的定位为理智、领先的斯柯达,使它们在统一的大众品牌下,分别在安全、质量、可靠性等方面有所区分。”另一层含义则是指通过最高端的辉腾到三分天下有其二的“老三样”,占据不同市场的价格区间。“一把伞总比戳在那儿的一根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叶文说。
产品战
大众撑起“大伞”,更重要的是要防对手通用的“暗箭”射来。
今年6月,在上海大众为“劲情”、“劲取”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新车秀后,上海通用不屑地表示:“(POLO取名“劲情”、“劲取”)大众这是在学我们。”
“我们并不需要学谁,这只是根据市场需求做出一些调整。”上海大众反唇相击,但他们也承认,“上海通用旗下有4个品牌,他们可以比较容易地按照各品牌间的‘高低贵贱’,从价格上对产品进行区分,满足不同细分市场的需求。”
不可否认,凭借数量众多的品牌,上海通用已成为国内车界投产车型(包括获取销售资格后的进口车型)最多的企业。而对于激烈有余但成熟不足的中国车市而言,产品数量的优势在这里很吃得开。
此间大众的车型短板却比较明显。以两厢车为例,原有的上海大众两厢POLO和一汽-大众现有的高尔夫均叫好不叫座。与之相比,上海通用凯越HRV恰恰处在两者价格区间,由于其配置丰富,一款凯越HRV居然阻击了大众的两大高手。
虽然一汽-大众市场部部长王枫不愿透露更多信息,但坊间流传,将替代高尔夫的一汽-大众两厢宝来在年内上市几成定局。由高国产化率带来的两厢宝来的价格优势,再加上已经上市的POLO劲情,两者将共同筑起的9万~14万元的防线,并将全面向凯越HRV发动攻击。
“作为领先者,自己本身的计划是最重要的,根据竞争对手的情况做出微调当然也是必须的。”对于一汽-大众的动作,上海通用内部人士表示,“上海通用正时刻保持警惕,时刻关注对手的变化。”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