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光临搜狐嘉宾聊天室。
这里是北京交通广播的直播节目汽车天下,今天星期三会客室和大家聊的话题是本届广州车展到底有什么样的看点,给广大的媒体留下什么印象。 这段时间通过媒体的介绍,大家了解了广州车展的热点车型包括广州车展引起我们的思考,看了这些媒体的报道之后,你们对广州车展如何评价,可以通过短信的方式跟我们沟通。
话题一:广州车展初印象——还只能称为“选修课”?
今天的节目在进行同步的网络视频直播,如果想看看直播间里的嘉宾,可以登录搜狐汽车。今天直播室的三位嘉宾分别是合作伙伴搜狐汽车频道评论部副主任晏成;《财经时报》汽车版主编沈小雨;《北京晨报》汽车版主编修宇。三位嘉宾也是刚刚从广州回来,多少有点儿疲惫,先请大家说说对广州车展初步的印象。对我来讲,如果今年北京车展改在11月份,广州车展在它最炎热的天气变化最无常的7月份举办,各方面的硬件条件来讲对他们是一个考验。本届广州车展我们从参展商的表现、重点车型以及软件设施几个方面和我们的嘉宾一起探讨一下,先听听沈老师对本届广州车展的总体印象。
沈小雨:广州国际车展应该去掉两个字叫“广州车展”
沈小雨:总体印象,我觉得应该把广州国际车展去掉两个字叫“广州车展”,为什么呢?它的地域性比较强。大家都知道珠三角地区日系车比较强大,因为我们对展馆的印象,丰田、本田和日产等等的表现是比较抢眼的,感觉到地域性。另外管理上我们不敢恭维,包括对记者的管理,对资料的发放,对整个场馆介绍,以至于安全方面的管理我们觉得都不尽如人意。
沈小雨:广州车展在管理方面不尽如人意
说起来国际化的车展至少应该有国际化的管理措施,记者本来就是要去为这次车展做一个传播的,但是有诸多限制,使记者感到非常不方便。比如领取记者证,很多记者收到无数的短信要亲自去办,去了之后被告知被领走了,被谁领走了,不知道。当时很多人非常愤怒,觉得被愚弄了,但是管理人员无动于衷,说是领导定的。涉及到整个展馆的荣誉,他们都很麻木,最不可容忍的就是一个人对自己的城市,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没有一种责任感和荣誉感,都很麻木,这是最大的悲哀。
在整个车展期间,昨天开幕遇到了匪夷所思的事情,只进不出,只上不下,一旦出现安全问题怎么办?也许他们想这样做是为了安全,大家都能顺利进馆,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如果有一点差池的话,后果不堪设想。不敢说领导水平如何,但是至少在这些问题上应该对北京车展或者其它车展是一个提醒。管理上不人性化的问题,甚至去年广州车展有一个情况我也想说一下,场馆门口为了办证出现很多混乱,但是进门的时候只留两个通道让记者、参展商和外国厂商通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我说旁边留着给谁用?他说给领导用。广州市大大小小的领导加上来不过千人。那天是媒体日,媒体日领导来干嘛?这个领导通道一直延续到今天。我真的希望在管理上一定人性化,替老百姓考虑。我们虽然是记者,有一个媒体日,但是公众开放的时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是第一个问题。
沈小雨:广州车展垃圾污染和噪音污染问题严重
第二个问题,管理上确实起到让大家比较清爽的感觉,场馆里面人不是很多,但是管理上也出现一些问题。也出现了垃圾污染和噪音污染的问题,没有那么多人,媒体日更多是想利用这个机会多做一些采访,平时去约采访不太容易,人家主动在那儿站着我们去采访。但是我想很难有一个记者能顺利把采访进行下去,因为在隔间里面可以震耳欲聋,在外面根据专家们测算达到多少分贝,开始损害人的健康了。但是历届北京、上海包括广州车展依然存在不仅是造成污染,而且是损害健康的污染,两个台子对着比,你的声音大,我的声音一定比你还大。大家进去之后不知道是心脏在跳,还是架子鼓在跳,几乎是同频率的,这个损害对大家很大。
沈小雨:汽车艺术我们感觉不到,只是各种噪音、拥挤
另外领取资料,有的比较人性化的厂商给你一个小轱辘的车拖着,更多人拿不到怎么办?就捡一些,不重要的就不拿了。厂家花出的心血成本对于他来说都是重要的,但是都被丢弃了。对于建设和谐社会、节约型社会都是背道而驰的,这些东西既损害健康又造成各方面的污染和浪费,同时不能很好利用展会展示汽车文化,连大卖场都不如,是一个大闹场,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的话,我无意贬损传统的庙会,庙会还是讲规矩的,你的场子我的场子不能干扰,你这边叫卖我就耍把式,汽车展会展示汽车艺术我们感觉不到,只是各种噪音、拥挤,甚至有人跑上去抱着模特照相,让人家很尴尬。我们去欣赏的是现代工艺,是欣赏汽车文化,但是我们如果看不到这一点的话是很悲哀的。
主持人:刚才沈老师谈到的几点说实在的我比较认同,我们先说说它的服务,在当天连线一路畅通给北京发报道,门口的指示牌有两个摆错了,左转弯的地方摆成右转,结果转了半天就是找不到地下停车场。进了场馆之后,当天广州的温度38度,场馆里面没有空调,我这么瘦的人都汗如雨下,呆了20分钟实在呆不下去了,各个厂家各自拿了一些电扇或者冰棍,这点实在不能理解,马上就要开幕了,前一两天都不给空调,实在说不过去。
具体到媒体日跟沈老师的感觉一样,换记者证费了很大的劲,在北京的时候广州车展组委会发短信说要到什么地方领。当时想好几百口子排队去领,不太靠谱,当天让别人代我领了。场馆里面比较清爽,但是噪音污染是每次在节目当中都会提到的。好像我们家的嗓门比你们家低,就显示我不如你,一个声音比一个声音大。当天媒体的朋友很多,大家聊天都是扯着嗓子喊,从场馆出来嗓子都快哑了。那样一个环境让你很难有一种非常愉悦舒服的心情看展览。具体到各个厂商以及亮点车型再说,请北京晨报汽车版的主编修宇老师谈谈对广州车展的总体印象。
修宇:纵向来看广州车展已经发展很快了
修宇:刚才沈老师基本介绍了一下,沈老师见多识广对车展要求比较高。广州车展横向跟北京车展、上海车展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四年的发展我觉得今年的表现是越来越好,从厂家的反映上能看出一二。我参加过算上今年是三次广州车展,前两年参加的厂家不是很多,今年是参加最多的一次,包括很多主流的厂家都参加了,我觉得如果从纵向的发展来看还是在发展的。
修宇:管理层预先做了大量工作,但是效果和预期有差距
广州车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可是效果跟预期有一定的差距,比如发了很多短信甚至给一些要参加的记者打来电话,是做了一些工作的,可能在媒体日这天造成了记者不是很多,我觉得环境还算是可以的。不管怎么说,广州车展还是有一定的差距,比如说今年奔驰和宝马都是经销商在参加而不是厂家,新车比较少,原来说的威志、海马的新车包括GP一开始宣传很厉害,但是后来都没有参加。
主持人:广州车展就是日系车大聚会,可以比喻为吃寿司的地方
主持人:刚才修宇老师的观点认为广州车展自己跟自己比还是在不断进步,但是从参展商的情况来看,不知道修宇老师是不是和我有一个同样的印象,我也是去了三年,每年的印象在不断加深,还没有到展览中心的时候就会看到巨大的广州本田的广告标志,一路挂过来,然后就是东风本田。给我一个强烈的感觉,广州当地的汽车企业来看还是日系车是主流,在本届广州车展上也是非常明显,基本就是日餐大聚会,我们开玩笑说广州车展可以比喻为吃寿司的地方。
修宇:参展商态度迥异
修宇:刚才梁洪说的也是我想总结的第三个特点,参展商的态度迥异,差距非常大。当地的厂商肯定力挺广州车展,其它的厂商考虑到四个月之后的北京车展,再四个月之后的上海车展,他们的态度差异非常大。
主持人:北京现代还有东风本田说广州车展不是主场,广州车展就是支持一下,展示一下在华东地区将要销售的车型,不会把新车型在这里发布,这是大部分厂商对于广州车展的看法,基本上广州车展以销售车型、发布的车型为主,一些概念车都不会在广州车展发布。对比上海车展、北京车展,广州车展的距离是不是差得很远?
修宇:北京车展和上海车展是必修课,广州车展是选修课
修宇:可以这么说。做一个比喻的话,北京车展和上海车展对于国内外的汽车厂家是必修课,是必须要选择的,其它就是选修课,根据车型发布的周期,如果更好赶上或者有什么特别需求可能选择一下,可能我去了,但是心不在这儿。
主持人:我们刚才听了报纸媒体的观点,我们再来听听网络媒体的观点。
晏成:因为高音喇叭,我们的网络专访进行特别困难
晏成:这次去广州车展,特别深有感触,包括记者证的问题,网络要做现场报道时间赶得特别紧,我7:30到了现场,工作人员已经到了,但是对记者证的发放效率很低,这是我感触特别深的一点。虽然展馆的质量很好,但是会场的隔音特别差,我们和长城老总对话的时候,工作人员没办法和两边展台的工作人员打招呼,让他们的高音喇叭关掉,我们在现场做采访根本听不清。其它一些厂家包括丰田、起亚中国也采访了中国总经理,他们的VIP会客室没有顶棚,有一个玻璃挡了一下,在里面的效果非常差,大家许多把头凑在一块儿才能听得清说话,对于它的宣传效果实际是非常差的。
晏成:当地出租司机居然都不知道广州车展开幕,宣传之差可见一斑
从观众方面来讲,我们从酒店打车到展馆跟出租车司机聊了一下,一个城市的出租车司机对信息的了解是很敏感的,尤其和汽车相关的活动。但是我们打车去车展的时候,他们竟然不知道车展已经开始了。如果车展在本地的宣传没有达到很好效果的话,在媒体日的当天又让记者有这么多的怨言,我想它的效果实际不会太好的。
晏成:一个变化——丰田和雷克萨斯分开进行了展示
丰田这次是2500平米,有27款车型参展。这次丰田有一个变化,丰田和雷克萨斯品牌是分开的,以前雷克萨斯是放在丰田下面参展,这次第一次雷克萨斯做了一个很大的展台,而且把品牌独立出来。
晏成:对于有志于华南市场的厂家来说,广州车展必须参加
日产方面展台达到两千多平米,总共11款车,发表了一款骏逸号称本届车展两款全球首发车之一,另外就是新酷派。东风日产带来的车型也很多,大众这次参展的力度也非常大,达到两千多平米。对于有志在华南市场取得一定成绩的厂商来说,广州车展是必须参加的,虽然心态很矛盾。
在广州目前轿车的销量占全国轿车销量的六分之一,在2005年卖一百万辆车,对于所有的厂家来说这是不可能不重视的市场,虽然北京车展近在咫尺,但是对于这些厂家还是要去参加这个活动。
(责任编辑:陈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