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炒得沸沸扬扬的汽车制动力检测问题,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好好的车,为什么在年检时“被判”制动性能不合格?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整车室主任、高级工程师李功清解释了这个问题。
问:经常听到有些司机说,他们的车制动性能很正常,到了检测站却得出不合格的结论;有时,还会出现A站检测合格,B站检测却不合格的情况,是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状况?
李:检测站使用的滚筒反力式制动检验台的确存在一些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胎压的影响。 轮胎气压直接影响着轮胎的滚动阻力系数。胎压越低,胎体变形越大,滚动过程中的迟滞损失也越大,这样有可能造成阻滞力因过大而不合格。因此,在进行车辆制动性能检测之前,一定要确保轮胎处于标准气压状态。
二、采样时机的影响。首先,我们需要知道台试仪器是何时进行采样的。车辆开始制动时,当车轮与大滚筒之间的滑移率达至20%时,驱动滚筒的电动机就会被关闭,以减弱滑移现象,减轻对轮胎的不必要磨损。事实上,台试过程中,滚筒转动的速度并不高,车轮旋转的速度也达不到通常制动情况下的旋转速度,因此,所测制动力的上升速度也会受到影响,制动协调时间也会变长,这将给采样时机的准确选取带来难度。如果采样时机太早,就会使测得的制动力比车辆真实的最大制动力小,车辆就有可能被误判为制动性能不合格。
三、车轮抱死滑移的影响。台试时,车辆处于空载状态,使轮胎附着力比正常情况低。另外,车辆在台试时只有车轮随滚筒旋转,真实制动过程中的荷重前移现象就不存在,进一步降低制动时前轮的附着力,因此前轮与滚筒之间容易出现抱死滑移现象,影响制动测试成绩。
四、人为因素的影响。
专家提醒,国家对汽车制动安全的要求标准,除了台架测试制动力之外,还有另一个指标,就是车速50公里/小时,刹车距离必须在20米以下。如果滚筒测试不合格,路试也不合格,你的爱车就真的需要接受“治疗”了。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