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环的第三款车S6没能顺利出现在广州车展上,本来双环在国内汽车行业不论规模还是知名度都不是一个令社会关注的企业,但与一年前的广州车展一样,双环还是受到了媒体普遍关注。
上届广州车展,双环推了其第二款SUV,名字叫CEO,因双环公开承认其外形像宝马的全球畅销车型X5,引起媒体关注。 那时,双环出道车型SRV,因为被本田指责抄袭了其CRV,正在打官司,双环再出“CEO”的勇气实在“可嘉”。
双环前两招模仿秀,效果都还不错,在低价、市场膨胀等影响下,SRV一度成为国内二级城市以及乡村市场最为畅销的SVU车型;CEO虽然没有SRV那样运气好,但在本届广州车展结束后双环也号称接到了1000多张订单。应该说,通过前两款这样非常规运作,双环汽车最基本的原始积累已经形成了,按照常理双环汽车该走上正规自主创新的道路,然后以成功自主品牌的形象公开示众,从杂牌军向正规军转化——吉利、奇瑞都是先例。
双环汽车没有朝着这样的方向发展,最起码目前还没有。广州车展结束后,双环没有亮相的S6小型车受到了关注,S6的原型就是奔驰在欧洲畅销的Smart,一个只有两个座位的小型车。S6没有顺利亮相,但可以肯定双环又要受到奔驰的关注了——从谍照看S6的外形几乎与Smart一模一样。
我们且不说S6这样的小型车在QQ和奥拓( 报价;
图片)之外,还能不能在国内市场找到它的市场,先讨论一下,双环的这种发展模式是否值得学习。
现在看来,双环没有把模仿仅仅当作过渡,而是成为了其发展思路和方向。在本田状告双方外观侵权失败后,宝马对双环CEO的模仿就仅仅表示了一下口头的关注。双环汽车却如鱼得水,在模仿畅销车型外观的同时,还因为模仿扬了名,如此这样仿佛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在全国上下,大力推广企业创新的今天,双环这样“短平快”能够迅速见效的模仿模式,因其的“市场不公平”优势,必然会给埋头技术创新的企业以打击,轻则可能会影响部分汽车企业自主创新的信心,重则可能会影响中国整个汽车产业创新发展。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