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坐标事件
2006上半年的车市硝烟弥漫,要将其本来的情况说出来谈何容易。但是,借助几个坐标性的点,车市格局的变化,也基本上能窥豹一斑。
这五大事件背后的意义,绝不仅仅局限于该事件本身,都关系着一个细分领域的变局。
四大焦点问题
不同于往年,今年上半年车市新情况新局面频繁更替,同时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触动到关系业界发展的根本,引起了业界深沉的思考。
这四大焦点问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解决,但其出现,得到了应有的关注。
事件1
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提升
时间:1-6月
记录:国家信息中心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自主品牌发展势头迅猛,销售量以51.3%的增长率领先合资企业36.3%的增长率。在6家主要企业中,奇瑞、吉利两家更新了轿车半年销量排行榜前十位的座次;骏捷3月上市后累计订单超过4000辆;比亚迪凭借F3一路高歌,半年累计销量高达32500辆。
影响:自主品牌的发展,对合资企业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在汽车业界的地位也相应得到很大的提高。
事件2
凯美瑞上市带动降价潮
时间:6月
记录:凯美瑞高调上市,号称没有竞争对手,在车市引起强烈的反响。凯美瑞在今年上半年可谓最受车市期待的全新车型,该车上市后,直接引发了同级车型降价,降幅之大,涉及车型之多令中级车市发生了震动。与此同时,这一降价风潮还直接对相关的上下两级车市造成价格挤压,引发新的变数。
影响:本来相对平静的中级车市,因为凯美瑞的杀出,整体格局开始发生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再次将中级车市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导致今后更加激烈的竞争。
事件3
马3停产引发业界思考
时间:4月
记录:马3模式是由长安福特生产,再由一汽马自达销售。然而,意想不到的是该车3月底上市,4月便被证实停产。日本马自达曾为此发表声明,说由于长安福特向政府提供的手续不全,主动停止了新车的生产。
影响:马3的产销模式分离不符合目前国内产业法规的规定,但其停产也引起了业界对合资品牌产销分离的模式的思索。这一事件折射出来的竞争加剧的市场环境,时时面临着新的变数。
事件4
凯旋( 报价; 图片)在中国全球首发
时间:2月
记录:凯旋在深圳举行“全球首发”并出口阿根廷,开启了雪铁龙海外销售的市场格局,受到业界极大的关注,对中级车市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该车的开发,得到了中方技术力量的大力支持。
影响:凯旋肩负着雪铁龙品牌建设极大的责任,加上其“全球首发”这一概念,在中级车市成为明星。而凯旋全球首发的背后,同时也意味着自主创新不是只有一条路。
事件5
VolvoS40车型开始国产
时间:3月
记录:Volvo新任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弗雷德里克·埃普首次访华时正式宣布VolvoS40国产化。按照协议,瑞典Volvo以技术转让的形式授权长安福特生产VolvoS40,其国产化率遵照中国的相关法规执行。
影响:VolvoS40国产,标志着国际豪华车品牌全部进入中国,也说明中国汽车市场的地位再次被提升。就目前情况看,VolvoS40国产后低价冲市,对国内豪华车市场的格局形成了很大的冲击。
问题1
自主创新之路怎么走?
背景:在“十一五”规划中,自主创新被写进了国家发展纲要。4月26日,“2006中国汽车自主创新发展论坛”在北京举行,将自主创新的讨论推向了高潮。
观点:1.自主研发真的很难,难在方方面面,可以是资金,可以是管理,也可以是社会。2.科技强国都经历过从弱到强的过程,单纯的技术引进无法做到,技术可以买进,但基础能力是买不来的。3.自主创新还需要相关政策的进一步扶持。
问题2
能源利用出路何在?
背景:自上半年开始,环保、节能、新能源开发等等问题引起了社会的警惕。然而,在汽车产业,关于能源的新出路目前还在探索中。
观点:1.面对能源短缺,目前首要的做法是提倡节约,提倡环保。2.克服目前的种种劣势,积极发展和推广混合动力车、柴油车等。3.加快探索新能源利用的步伐,尝试电力、氢气、太阳能等的开发利用,汽车企业要以社会大局为重,不斤斤计较目前利益。
问题3
强制召回何时出现挂
背景:上半年汽车质量投诉同比大大增加,存在安全隐患的比例也大幅攀升。为了解决问题,国家质监总局在6月底发布了关于检查汽车召回制度实施情况的通知。谁将成为第一个强制召回的对象呢?
观点:1.汽车质量投诉大量增加,意味着汽车企业对服务的重视明显滞后于汽车产量的快速增长。2.我国汽车召回制度实施至今,汽车召回的数量远远低于欧美国家,隐瞒情况时有发生,实施强制性汽车召回势在必行。
问题4
汽车出口
面临忧患?
背景:今年以来,国内汽车出口量大幅上升,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然而出口企业遭遇软壁垒,售前售后服务存在不足以及出口企业总体格局的不均衡情况进一步加剧。
观点:1.品牌效应弱,长期利益短期利益难兼顾,因而,汽车出口企业提升品牌知名度事关重大。2.产品集中在低端,盈利能力较低,严重的情况甚至可能导致企业陷入不良发展状况。3.企业急于开拓海外市场,可能引发无序竞争,这除了要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之外,在目前更需要本行业的自觉和自律。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