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汽车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问题,车主如果碰到了爱“推诿”、“拖拉”的厂家和经销商,无疑算其“倒霉”。但如果这位车主恰恰是位买了“水货”进口车的,那他/她就连这种“倒霉”的运气都没有。因为,在因“倒霉”引致的生气、埋怨和诅咒中,车主至少可以发泄点心中“恶气”。 但如果“水货”车出了状况,却连发火的地方也难找了。
日前,大众汽车通过公开渠道发布了一道声明:免费享受两年无里程限制保修的车辆,仅限于由大众进口汽车销售公司及其授权经销商销售的大众品牌进口车,而购买非正规渠道进口大众品牌汽车的消费者,将无法像正规渠道进口车消费者一样,免费享受大众汽车的定制式服务政策。大众汽车还声明,此举旨在有效抑制非正规渠道进口车辆及其给消费者带来的潜在危害,同时确保购买正规途径大众进口车用户和大众进口车授权经销商的利益。
其实,这种现象并非出在大众一家汽车公司身上。许多品牌都曾遭遇过类似问题,还因此制造了很多例如“牛拉”、“火烧”进口“水货”车的事情。
事实上,即使中国新车消费市场已大到成为世界第二了,但消费者购买新车时与经销商、厂家之间在信息上仍然是严重不对称的。显然,那些明知销售的是“水货”车的人,十有八九不会告之消费者自己卖的是“水货“车。相反,这些人会想出千奇百怪的办法,让水货车“摇身”一变而拥有正规渠道拥有的各种身份证明。在这其中,受“忽悠”的永远是消费者。
虽然汽车厂家“告诫”消费者,不要为了贪图便宜而将非正规渠道进口车“误为”正规进口车。但如果同是在北亚车市,一台途锐比另一台途锐便宜好几万元,而且经销商都表示可提供正规渠道的保养、服务,消费者岂还会买贵的?
说了这么多,最后给众汽车厂家提出的建议是,除了拒绝为“水货”车提供保修、服务的“严重声明”外,其实还有更多、更可以解决问题的事情可做,比如说严厉整饬国内经销网络不能搭售“水货”车、或者干脆下更大一点力气严查全球经销商网络不许向中国出口非正规渠道的产品等。因为,如果一旦有哪天不小心买了“水货”车的车主因申诉无门,而干出了“牛拉”、“火烧”的事情,那众汽车公司就真是面子也丢了、牌子也砸了!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