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月之前,葆旭东肯定没有想到,自己能够从5000多名白领中脱颖而出,成为东风日产百万年薪招聘的市场营销总监。葆是“中国电视招聘史上的第一位百万富翁”。在比赛结果后,这位东北汉子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今年2月,东风日产与CCTV-2《绝对挑战》栏目组联合举办《巅峰营销》大型电视真人秀节目,以百万年薪招聘市场营销总监。 据媒体报道,全国5000多名白领报名参与了这次“绝对挑战”,在通过销售、市场、促销等商业案例的测试后,又经历了8轮不同侧面的完整考量,来自辽宁的葆旭东最终成为这次应聘中“笑到最后的人”。
在央视的镜头前,葆旭东的成功应聘无疑是汽车行业人才招聘的最大新闻,而日产也因为将招聘选秀与新车发布巧妙结合,获得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成为了眼球经济的最大赢家。有专家指出,百万年薪虽然不排除企业的炒作目的,但汽车相关行业人才的匮乏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朱明荣更是大声疾呼:“我们不缺土地和资金,缺的是人才,尤其是缺围绕汽车产业发展的人才!”
争夺战背后的人才匮乏
原通用(中国)进口车市场及销售总监蔡庆成,在转投上海大众之后,成为今年汽车行业营销高层人才流动中最被关注的事件。当然,被争夺并非蔡庆成一人。在今年年初,一汽集团总经理竺延风不惜用超过百万的年薪聘请苏伟铭出任销售总经理,而华泰现代的继任者徐恒武也成为了名副其实,年薪超过百万的职业经理人。
来自国家人事部人才流动开发司发布的公告指出,汽车人才已高居2006年紧缺人才榜首。而东风日产对高级营销人才的“焦渴”在车界已经成为常态。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固守过去的规矩,忍受人才紧缺的煎熬,要么用“非常手段”来解决燃眉之急——从自己的同行挖人,甚至将目光投向遥远的海外。
“汽车行业之间,人员的相互流动是常见的。”一汽大众经销商、捷亚泰汽贸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雁博一针见血,“可以说每个月都有销售人员在同行业间相互流动或互挖墙角的现象。”
“我为什么跳槽,我跳来跳去,从一个普通的销售人员当上了经理,薪水也由最初的1000多元涨到了7000多元。”一位三年跳了四次的销售经理赵先生告诉记者,北京的经销店遍地开花,而且汽车4S店的数量还在继续增长中。
“如果真能够招到得力的助手,开出百万年薪又算什么。”东风日产副总经理任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最近数据显示,汽车销售人才缺口达60万左右,高素质的营销人才尤其紧缺。目前,国外汽车行业的从业人员有30%受过高等教育,而中国这一比例还不到15%。
汽车行业最缺什么人才
东风标致副总经理唐腾认为:“营销人才和维修人才缺乏尤甚。”
“营销是企业的生命线”,某资深市场分析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汽车企业降低成本、盈利能力渐低的情况下,深陷价格战的众厂商不得不将注意力从生产领域转向营销领域。
“既懂市场又懂技术”的营销人才——这是一个复杂的定义。东风日产副总经理任勇说,由于汽车行业的专业性要求非常高,营销人员首先要懂车,熟悉汽车的构造、零部件、各项性能等,其次要根据市场和产品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
智联招聘高级猎头顾问徐和香认为,汽车行业中研发和营销是最为重要的两个板块,而后者的意义更为直接。但目前国内高素质的营销人才还存在很大缺口。据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科科长赵耀平透露,在学校社团活动中表现比较突出、活动能力强的应届毕业生肯定会在汽车企业招聘营销人才的时候脱颖而出。汽车行业是在各个环节都需要人才智力支持的产业,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必然要求汽车企业从应届毕业生入手建立一支专业化而且综合素质较高的营销队伍。
此外,生产维修人员也成为汽车行业最为紧缺的人才。据统计,国外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占技工队伍的40%以上,而在我国这一比例仅为3.5%。赵耀平表示,国内现代设备的操作、维护人员缺口较大,因为国内工人很少有机会接触现代化设备,基本无法适应产业设备的升级换代。他认为,汽车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汽车维修、零配件等产业都需要一批高技能的产业人才,比如目前国内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量至少在80万人以上。
汽车行业为何人才短缺?
相对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而言,中国汽车行业起步晚,虽然发展迅速,但发展的步调紧跟国外,在行业普遍滞后的处境下,相关汽车专业教育也相对滞后,最近两年出现了不少的高等教育专科学校,也是最近才把汽车人才培养放到了重要的位置。“理论够用,实践为重”是大多数汽车技术专科学校宣称的,而实际情况是“理论太多,实践没有”,很多培养出的人才质量往往达不到社会上的用人需求。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力成本低廉,国外企业为节约成本,一般不会采用全自动化的流水线机械设备,而是利用中国劳动力低廉的特点。在绝大多数合资企业中,所有经营决策以及技术研发方面的核心工作均由外方工作人员担任,国内人才很少能参与其中。这样就会造成国内没有真正的核心技术人才,而我们往往沦为“为别人做嫁衣”的尴尬境地。
由于国内汽车行业起步较晚,包括4S店的经营销售模式等,几乎所有的生产和销售环节都是照搬外国模式,而没有结合本国特点进行自我创造。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国外全套的产销模式确实较为成熟,但从一定程度上禁锢了国内汽车产业人员的创新意识和精神。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