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业内一些人对中国汽车出口横挑鼻子竖挑眼:价格低了、质量差了、数量少了、利润小了,没有进入欧美、售后服务跟不上、恶性竞争窝里斗了―似乎自主品牌出口一无是处。
似乎只有这样说,才表明他们发现了“新大陆”,有“独到见解”,如果写了积极向上的文章,那就成了“公关文”,没有了“新闻价值”,这是汽车圈里的一个怪现象。
应该看到,这些现象大部分集中到了一些小企业和初期出口的品牌,对于那些主流的、长期以来扎扎实实作海外市场的企业来说,这些只是发展中一些小问题。
做任何事情都有个开头,都有个初级阶段,都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说在萌芽时代就把它扼杀在摇篮中,那么我们中国汽车永远也走不出国门。
对“恶性竞争窝里斗”的置疑
当今全球市场经济,竞争无处不在。良性竞争与恶性竞争相伴相生,试问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市场哪一个行业的竞争,一开始就是规范的、健康的?它总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竞争,也不能违背这一竞争的规律,用不着大惊小怪。在市场竞争中成长壮大的企业,深谙此理,他们对此并不忧天怨地发牢骚,而是积极想办法另辟蹊径,发挥自己的优势开拓新路。
不正常的倒是:中国汽车工业已经发展五十多年了,到现在还是一个幼稚行业,其原因就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没有经过充分的竞争,只靠扶持几个大集团、几个大合资企业,结果让那些捷足先登进入中国的洋品牌们,赚了个盆满钵溢,民族品牌一点汤都没喝上,直到进入21世纪,才有了点竞争的味道。近两年,国内几条“鲶鱼“出来搅局,有了一点生机。
现在,这些“鲶鱼们”开始到国际市场上竞争了,一些人又说:“中国汽车在国外窝里斗,就会搞恶性竞争”。有些人思考问题很奇怪,在国内市场各品牌的竞争就是正常竞争,到国际市场竞争就成了“窝里斗”!
其实这个“窝里斗”也是一个正常现象,跨国公司品牌,包括德国的、日本的、法国的等等品牌在中国也不是“窝里斗”么?
“欧美市场”什么时候进?
“中国汽车出口,却很少有进入欧美市场的,大部分在中东、非洲和俄罗斯,还处在低端低层次,西欧、北美市场见不到踪影”―这是完美主义者们指责的又一个问题。
自主品牌汽车要进入欧美市场,以非常的高品质卖到美国、日本、德国去,汽车设计也要超过意大利,这种前景、想法非常好,其情可嘉其志可表,但这不现实,也不符合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在国内,某些善于炒作的品牌大概也抓住了这种心理,专门在这个上面做文章,什么“打算卖到美国、准备出口了”、“与美国×××签约了,”于是新闻有了,国人群情振奋,但是行家人明白,这除了赚了几条新闻外,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国际市场地域之广,对汽车需求之大,到处都有中国汽车用武的天地。没有汽车工业、比我们汽车工业更薄弱的国家和地区有的是。干嘛先把眼睛盯着欧美那几个国家,好象是打下中心城市就占领了全世界,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就不行?就成了指责的内容?一位从事海外市场经理说:“只要我们的产品对路,前面就是一片蔚蓝的大海”。
我们总不能说高端市场进不去,低端市场就放弃吧?
如何看“价格低了利润少了”
所谓中国汽车出口价格低了,没错,这是个客观现象,也是中国汽车生产开发的现状。存在这个问题难道我们就没资格出口了么?
从另一方面看,这也是我们的一个优势,虽然我们在汽车绝对质量和价格上不如洋品牌,但我们综合的性价比并不逊于洋品牌。国内消费者看重这一点,国外消费者也同样看重这一点。就拿皮卡来说,在中东按照同样的进口关税,中国皮卡和丰田皮卡放在一起,销量并不次于丰田,原因很简单,国外消费者也不都全是富人,也有中低层收入者,也需要多层次的产品。
实践证明,我们的自主品牌皮卡,顽强而有效的阻击了国外皮卡的进入中国市场。如今,国外皮卡不仅难以进入中国市场,而且中国皮卡还大批量走出了国门,业界称之为“土皮卡战胜洋皮卡”。
至于说企业出口赚不赚钱?出了几辆车?卖到了哪个国家?那完全是企业自己的事。一家民营自主品牌的的老总说的好:“只要有商机,我们就应俯下身子去做,从一个国家卖出几辆车做起,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锲而不舍,扎扎实实去开拓市场。”
实践证明,正是这种务实作风,在一个国家一年下来,从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由几辆增到了几百辆或上千辆,这正是很多自主品牌不容忽视的渐进过程。
所谓“海外售后服务跟不上”
“海外售后服务跟不上”,这是出口量较少的品牌的一个客观情况,情有可缘。
业内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售后网络的建设完善与该品牌的市场保有量有直接的关系,这里有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
自主品牌如此,洋品牌在中国也是如此,有些品牌一年只出口几十辆,而且分散在好多国家,总不能先让其先建售后服务网络吧,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指责这个品牌出了口。
应该看到,在我们自主品牌中,当前有的企业在海外市场已把销售、服务网络建设当做了一项重点工作。由原来以依托当地的经销代理商为主,逐步转变在世界各重点地区设立办事处,和当地经销商开展营销服务、市场开拓、健全完善客户信息档案等等。因为他们明白,没有战略,没有售后服务体系的支持,一心只想赚钱的出口思维往往会带来失败,要让自己的品牌在国际上留下良好口碑,有一个持续稳定的增长,必须加大海外售后服务力度。
这些,正是我们媒介和专家们应该发现、扶植并推广的。
今天的中国自主品牌正像当年韩日汽车崛起时相似,虽然会遭到大量来自国外的指责、非难甚至辱骂,虽然也会受到国内所谓专家们挑剔,但是这些都无法阻挠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和发展。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