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这个词在中文里是褒义词,指某人或团体在某方面值得别人学习。如果说南京菲亚特是合资企业的榜样,所有人都会认为这是一个讽刺。成立近七年,南京菲亚特销车总数尚不到15万台,而不少合资企业早在庆祝百万台销量了。 甚至奇瑞、吉利这样的本土企业,也在销售和市场占有率上超越了南京菲亚特。
这样一个弱不禁风的合资企业,何堪榜样之称?!
前不久有机会和南京菲亚特现任总裁马思博深谈,使我觉得南京菲亚特的问题其实很多合资企业都存在,只是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没有爆发罢了,但这些问题迟早会危及企业;南京菲亚特在艰难的困难中采取的对策,也许值得其他合资企业借鉴。
我们一直认为,是菲亚特集团面临破产导致了南京菲亚特事业的停滞,但马思博坚决地否认了这种说法,他透露说即使在菲亚特集团最艰难的时刻,也有钱进行新的投资。真正的原因在于股东双方严重分歧,无法达成一致。马思博以意大利人的热情盛赞南汽集团新任董事长王浩良,说他从思想上使南京菲亚特成为了一个全新的公司。
南京菲亚特所做的第二个工作是管理团队的扁平化,取消所有副职,各部门直接向总裁汇报,采购部直接和意大利集团采购部门对接,目前的11个总监中,有10个是中国人,只有研发部是意大利人。
这些措施使得南京菲亚特成为了一个高效而灵活的团队,也使得南京菲亚特在严酷的市场中竞争开始有了利润空间。并计划一年一个新产品,重新在中国市场播种。
中国汽车市场无与伦比的增长速度使得相当多的合资企业取得了惊人的利润,也使管理者产生一种错觉:任何人都可以在中国淘到金。当初菲亚特派出大量的外籍管理人员,长期包租南京的五星级酒店,每个部门都按中外对方股比一正一副来配制,其核心原则并不是企业发展,而是股本结构。这样的企业结构,当市场恢复到它本来的残酷面孔时,必然不堪一击。
中外双方不和,决策缓躁,成本居高不下,这其实是所有汽车合资企业的通病,只是有人发病早,有人晚罢了。南京菲亚特底子薄,身体差,风雨一来就病倒了。
难道不是吗?现在还有相当多的合资企业的重要市场决策是由远在欧洲的总部决定的,而对瞬息万变的中国市场,欧洲的决策者又怎能正确判断,又如何能迅速决策?
如果说中国汽车市场有什么秘密的话,那就是一个字:快!发展速度快,市场变化快,只有那些了解这一秘密,迅速决策,顺应变化的人,才最终可能成为中国赢家。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