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似乎是一个规律:每年的6月,车市进入淡季。经销商为了完成销售指标,通过降价、送赠品等方式进行促销,力图在年中有个好看的成绩单。总之,时下的车市,让人想起一句话:没有永远的价格,只有永远的利润。为了利润,厂家可以让老车型停产让路,可以把原有车型改款,可以使价格大幅下降,甚至可以牺牲一部分利润……
三厂家明降:救市之作
海南马自达:加速2006
车型 原价(万元) 现价(万元) 降价幅度(元)
福美来手动标准GL 11.36 10.86 5 000
福美来自动豪华SDX 13.86 12.96 9 000
普力马5座手动标准GL 13.86 12.86 10 000
普力马5座自动豪华SDX 16.56 15.36 12 000
鲜有降价举动的海南马自达,在5月30日“加速2006”的促销活动中,其官方首次宣布降价,福美来低端配置手动标准GL正式步入了10万左右的行列;顶级配置自动豪华SDX的价格也被控制在13万的范围之内,可见厂家促销用心之良苦;而车市里福美来的价格已经到了手动标准GL让利7 000元,自动豪华SDX让利17 000元的程度,由此,10万~15万元区间车型的竞争的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同时,普力马的价格也有1万元以上的下调,以应对来自凯越旅行车、陆风风尚等新上市车型的挑战。
一汽马自达:一箭三雕
车型 原价(万元) 现价(万元) 降价幅度(元)
马自达6 2.0 L 20.98 19.98 10 000
马自达6 2.3 L 23.98 21.98 20 000
2006年5月31日,一汽马自达的厂家也宣布了马自达6降价的消息。如果说一汽马自达也有因为竞争而降价的考虑的话,那么其竞争对手恐怕非广州丰田的凯美瑞莫属了。由下表可见,降价后的马自达6 2.0 L价格比凯美瑞2.0 L仅高出2 000元,基本上持平;马自达6 2.3 L的价格比凯美瑞2.4 L要低1万元,价格优势凸显。
另外,不难发现,马自达6的降价还有两个目的:一是为同日上市的马自达6轿跑车进入市场让路,二是针对马自达6下降了50%的市场销量力挽狂澜。
可见,马自达6此举真可谓一箭三雕。
车型 价格(万元) 比马自达6价格(元)
凯美瑞2.0 L 19.78 低2 000
凯美瑞2.4 L 22.98 高10 000
北京现代:有选择地降价
车型 原价(万元)现价(万元) 降价幅度(元)
伊兰特1.6 GL MT 11.28 10.48 8 000
伊兰特1.6 GLS AT 13.58 12.48 11 000
伊兰特1.8 GLS AT 15.18 14.18 10 000
索纳塔2.0 GL MT 14.98 13.98 10 000
索纳塔2.0 GLS AT 19.28 17.78 15 000
NF御翔2.0 GLS AT 19.58 18.28 13 000
NF御翔2.4 GLS AT 21.88 19.98 19 000
NF御翔2.4 TOP 23.98 22.38 16 000
北京现代也不甘示弱,于6月8日公布了其下属车型大幅降价的消息:伊兰特低端配置1.6 GL MT价格下调8 000元,以10.48万元追随福美来挤入了10万元左右的价格区间;顶配1.6 GLS AT价格下调11 000元,进入13万以内;再算上其所有1.8 L排量的车型,最终其全部车型都控制在14万元左右。伊兰特的降价情况与福美来有几分相似,但想到2006款伊兰特更换了CVVT发动机后的市场前景并没暗淡到非降不可的程度,因此此举着实让人感到突然。新款伊兰特上市后,其优惠一度从8 000元减小到6 000元,6月8日骤然增大到10 000元左右,再加上车市里经销商的追加优惠,价格优势愈发明显。
NF御翔的降价也与凯美瑞针锋相对,其19 000元的大幅降价再加上车市经销商追加的3 000元优惠,将NF御翔打造成为了挑动车市价格的利器,与同级别的雅阁和凯美瑞相比,调整后NF御翔的价格优势进一步拉大,达到2万~3.5万元。可见销量一直不佳的NF御翔这次决心借降价和凯美瑞上市之机在中高级车市场杀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在北京现代价格调整的列表中,我们没看到雅绅特( 报价; 图片)的名字。可见即使在竞争激烈的6月,北京现代仍对自己的新上市车型充满信心。但抛开厂家不说,雅绅特在车市的优惠幅度多达3 000元,明挺暗降,这也是北京现代的一种销售策略。
在短短的10天之内,三大厂家一齐宣布降价,这种阵容恐怕不常见。北京车市在5月份就已经进入淡季,销量比4月份减少了20%,要不是五一黄金周的支撑,恐怕这个比例还得增大。而6月没有“五一”那样的销售增长点,如果不降价救市,恐怕各个厂家的日子会更难过。
众厂家暗降:多米诺效应凸显
凯越:不温不火慢慢降
素以“销售常青树”而著称的老三样中的伊兰特、福美来都已经宣布降价了,那么凯越有什么对策呢?据记者了解,凯越虽然没有官方的降价消息,但其采用了“暗降”的方法。凯越三厢的市场价格最高已经能够优惠到12 000元了,HRV和凯越旅行车也各有8 000元的优惠。凯越没有采取类似伊兰特和福美来的调价行动并非反常——其营销策略一直以“沉得住气”而著称,也就是说,凯越既不突然大幅降价,也不新车上市硬撑着不降价,而是由厂家来控制着价格缓慢地往下走,接近旺季时价格再慢慢升。凯越下属三大车型,每一个车型销量都不错,从第一辆凯越下线到今天已经三年了,也热销了三年,价格规律一向如此。拿最新的车型凯越旅行车为例,上市后不到三周的时间内其顶配优惠幅度就达到了3 000元,1个月后这个数字慢慢扩大到了5 000元,到目前为止其优惠幅度8 000元已经打不住了。
福克斯:卖得火也降价
车如其名,长安福特的福克斯是时下销售的一个焦点。在4月份时还得加价才能提到现车,可见其销售的火爆。然而两个月过后的5月底6月初,由于车市颓势已现,部分精明的经销商加大了销售力度,福克斯2.0 自动豪华型在4月底就已出现的2 000~3 000元小幅优惠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个别经销商承诺,如果能够在店内办理售后一条龙服务,优惠幅度可达7 000元。福克斯的销售主力——1.8手动在南方市场也有了2 000元的松动。由此可见,福克斯价格的马其诺防线也被撕开了一个口子,降价雏形已现。
蓝瑟:新车也降价
三菱蓝瑟于5月29日上市,但上市两周也难逃降价的魔掌。蓝瑟的上市正赶上了车市销售的低谷和降价的高潮,不少经销商认为,它有点“生不逢时”。目前,车市里的蓝瑟虽然明面上平价销售,但暗地里经销商的优惠幅度已经达到2 000元。另外,蓝瑟虽然是菱帅的换代产品,但其上市后菱帅仍然会继续生产——这也就意味着,本来要承受降价压力的蓝瑟还要与价格有6 000元优惠的菱帅同台竞技。
乐风:低档车型降价
4月底5月初是乐风的销售高潮,当时不少消费者已经饥渴到连经销商展厅里的展车都不放过的份上了。曾有顾客亲眼看见经销商展厅里的乐风在4个小时内卖出4辆,可见当时的乐风不仅热销,还缺货。紧接着,6月车市淡季到来,虽然乐风的销售前景依然一片大好,但精明的上海通用最懂得居安思危:不管对手如何,乐风降价的时候到了,否则销量就会减少。目前乐风在车市里已经暗降了3 000元,与思迪( 报价; 图片)的市场价格相比优势明显。值得一提的是,上市不久的低端车型本来是不轻易降价的,何况还是一款1个月前还要加钱提车的车型。
新雅阁:中高档车降价
在中档和低档车型降价的多米诺骨牌倒下之际,中高档车的日子也不好过。和马自达6、NF御翔等中高档车型一样,受凯美瑞上市的影响,以“价格标杆”雅阁为代表的中高档车型也感觉到异乎寻常的市场压力。2006款雅阁于2006年1月7日在全国统一上市,上市之初由于产能有限和经销商的蓄意加价行为,使雅阁在当时的北京成为了炙手可热的车型,一直到4月初时,北京市面上的雅阁一直缺货,需要加1万元才能提到车,很多经销商私囤雅阁以赚取加价,手里没货的经销商甚至从外地调车到北京销售……而目前的情况却发生了大逆转,在凯美瑞破壳而出之际,雅阁的优惠幅度已经到了1.5万元左右,钱也不加了,货也不缺了,毕竟计划不如变化快,这一加一降两个极端让人见证了市场的不确定性。
我们发现了很多车型,淡季降价的大潮中,它们昔日的辉煌褪去,增大销售力度成为它们的共同点。这也足以说明要想在变化多端的车市中立足,每个车型肩上的担子都不轻。
降价源头:两大“主犯”“谋杀”价格
如果抛开因凯美瑞上市而降价的中高级车和厂家淡季正常的降价促销活动,那么降幅如此之大的现象又该如何解释呢?追根溯源,我们会发现,有两个政策在向车市“发力”:
1、进口车关税下调
根据我国加入WTO的承诺,2006年7月1日起,我国进口小轿车、小客车、越野车等汽车的整车关税税率下调至25%的政策对车市降价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不少厂家纷纷将自己的产品(无论是国产车型还是进口车型)提前降价以缓冲届时进口车价格下降对市场造成的冲击,这无疑是明智之举。那么关税下调会给车市带来多大的冲击呢?举个例子,一辆到岸价30万元的进口车,在新关税实施后进入中国市场,可以减少其裸车价格的3%,也就是9 000元的税费,如果把这9 000元全部计入市场降价,那么必然掀起一场进口车与国产车的新竞争,因此车市的价格跳水势在必行,只是时间的问题。
2006年我国两次进口车关税下调的情况
时间 2005年底 2006年1月 2006年7月
进口车关税 30% 28% 25%
降幅 — 2个百分点 3个百分点
2、燃油价格上涨
油价短期内大幅上涨也对降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燃油在两个月内两次调价动摇了部分持币待购消费者的购车信心,大部分消费者都表达了对燃油价格未来走势的担心,因此厂家在宣传时也在大力塑造自己产品的节油形象,伊兰特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而反映在市场上的就是车价了。燃油涨价后,买车就意味着需要支付的油钱多了,但毕竟多得有限。在买车前,不少消费者会算一笔账:几年之内,我要为现在的油价而比调价前多付出多少钱?厂家能否给我高于这个钱数的优惠呢?如果优惠的幅度可以抵消油价的出超,消费者就可以接受;如果无法抵消,消费者就会继续持币待购或者放弃买车的想法。由此可见,厂家的降价行为正满足了这部分消费者的心理。
从出租涨价到消费税实施,历来任何政策上的风吹草动都会牵动“车市价格”这根敏感的神经,这也正是车市不同于其他市场的特点所在。其实任何新政策的实施是挑战也是机遇,能够迎接挑战、抓住机遇的厂家才能够在汽车市场立于不败之地。
有人说,降价是永不失效的市场良药。通过降价、增大销售力度来扭转五一后车市需求趋于平淡、供过于求的现状并非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在这里我们也提醒厂家和经销商,应该从刺激消费者的角度下手,在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也努力提高自己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在车市价格战正酣时,瞅准时机、有的放矢,争取在淡季“更上一层楼”。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