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老师忙,当导演也忙。如果把这两个职业拴在一块儿,结论肯定是两个字——更忙。
在北京电影学院耕耘40载的导演系教授、著名电影导演郑洞天老师就是这个领域里的大忙人。他经过多年的教学生涯,已是桃李满天下。他导演的《邻居》、《火娃》、《鸳鸯楼》、《人之初》、《台湾往事》等一大批电影作品更是深受观众喜爱。然而,就是由于太忙,在学车的问题上,他成了电影学院里说了不做的典型。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国人刚刚开始拥有私家汽车的时候,郑洞天就张罗着学院的不少老师一起去了驾校,成为电影学院集体学车的始作俑者。 而今,当年被他拉着一起学车的老师们都开始换第二辆车了,他的驾照却还没着落呢。
那年考完交规以后,本应顺理成章地继续练车参加路考,可他接到了拍戏的任务,学车的事儿只好往后推了。到后来,每次都是说好要利用下一个假期去驾校学车。结果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学车的事儿只好一推再推。
其实周围的人都知道,他一直特别喜欢汽车。虽说对车的技术性能没有研究,可对于马路上跑的车,他不仅能说出品牌,还知道它的生产年代。别看他不开车,可照样天天都接触车:出门就坐车,上下班坐班车,周末坐公交车,平时打出租车,外出工作搭同事的车,拍戏选景坐剧组的车。一方面为了看路,也为了能方便地和司机交谈,所以,上车就坐司机的旁边一直是他的习惯。朋友们送他一个雅号:“京城第一副驾驶”。
平时除教学和拍戏外,他还有不少嗜好,居然都和开车有关:每天早晨,他必看电视台的交通新闻,必听电台的路况信息。哪里有施工断路,哪里有新路开通,他都能及时掌握。单位不少同事出门前都习惯于从他那儿了解信息。这些年,只要北京有新路开通,他一定会抽时间亲自转一转,当初北京四环、五环开通时,他都是坐着汽车全程“视察”的。
由于对北京的路特熟,好几次坐出租车时,都是他给司机师傅当向导。有一次,学院组织新党员搞了一次集体乘车“认识新北京”活动。他更是不负众望,在车上做起了临时导游。从五环说到六环,从亦庄讲到天通苑。他的介绍既全面又生动,车上的人听得既过瘾又大开眼界。正是由于北京的新景旧貌全在他脑子里装着,赶上拍戏,只要是需要北京的外景,根本不用去找,他马上就能提供若干个线索。
不仅是北京地面上的交通非常熟悉,郑洞天对北京的地下交通也可以称得上是了如指掌。北京的每一条地铁、轻轨开通时,他肯定是不会落空,准是在第一时间当回乘客。轻轨八通线开通时,他一大早就赶到车站,成为开通后的第一拨客人,还拿到了城铁公司颁发的证书和纪念品。
尽管至今车还没学成,他也已经开始考虑要买辆什么样的车了。本着越野性能强,又能让他在野外拍戏时躺在车上睡一觉,他看好了SUV这种车型。不过这个愿望在短时间内依然难以实现,因为下个假期他就又要再接一部新戏了,学车的事儿又得暂缓。看来,他这“京城第一副驾驶”的职位一时半会儿还扶不了正。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