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油耗与实际油耗差距过大
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下称“中机中心”)日前发布公告,31个国内汽车厂家生产的407个车型具体油耗指标被公之于众。公告显示众多车型的“实用油耗”数据与厂家标称的“理论油耗”不符。
真实油耗出炉
国家发改委酝酿两年的轿车产品燃油消耗量(油耗)公告日前终于亮相,本次油耗由“中机中心”完成了相关测试工作。
一向以节油著称的日系和欧系汽车品牌成为此次测试的最大赢家,公布的数据显示,1.3L—2.0L六种排量的车型中,日系夺得其中的3个排量的冠军,欧系标致品牌出人意料地夺得两个冠军,另外一个冠军福特福克斯( 报价;
图片)设计同样来自欧洲,但是由于其福特汽车的身份,仍然把其归纳到美国品牌中。
1.8L车型的油耗测试最具有戏剧性,由于目前1.8L排量是国内所有排量中车型最丰富的区间,各大厂家的拳头产品加入战团之后竞争尤为激烈。值得注意的是,在真实油耗测试中,1.8L排量的最低油耗比1.6L的冠军标致206的最低油耗都要低出不少,同样也超过大部分的1.5L和1.4L车型。
2.0L车型是另外一个竞争激烈的排量,由于福克斯来自福特欧洲公司,加上标致206的异军突起,欧洲品牌的油耗开始迅速和日系汽车接近。这也是本次油耗测试最大的亮点之一。
油耗猫儿腻曝光
然而,对于发改委统筹的真实油耗测试结果,从目前得到的信息来看,众多汽车企业对此仍然没有第一时间反应,业界甚至有怀疑“中机中心”进行的各项测评真实性的消息传出。“中机中心”是一家第三方中介机构,其出具的此份报告确实受国家发改委委托收集和整理。
“目前所有油耗数据都是来自国家认可的7家国家级实验室的测试数据实验报告都被国家发改委认可。”“中机中心”负责油耗收集项目主任姚勇郑重表示。
由于在“中机中心”披露的大多车型真实油耗报告中,一部分厂家主流车型公布的理论油耗与“中机中心”披露的真实油耗存在很大差距,甚至部分车型的测试油耗超过了国家现行规定的最低排放标准。首批31个厂家407种相关车型被披露的“测试油耗”表明,国内绝大多数车型“实测油耗”与厂家公布的理论油耗数据大相径庭,甚至大多车型油耗值跟国内一线城市即将实施的第二阶段限制标准有一定差距。
发改委公告称,目前,各汽车生产厂家自己发表的油耗数据,因测试条件和环境不同,不能达到标准的统一性。本次公告的数据将让购车用户有一个真正能够比较油耗的标准。
“这次公示仅仅是走出了第一步。”一位强制标准起草人称,目前有关部门制定的实施申报公布制,强制厂家公布标准油耗制度将接连出台。事实上,从国际经验分析,油耗明示制度在全球已经非常普遍。用国家发改委的话说,这主要是为了实现“三统一”,即统一测试标准、统一测试规范、统一检测情况。
从此次发改委组织“中机中心”牵头的测试目的来看,一则,发改委明显希望通过权威测试指导汽车消费;二则,发改委希望实现上述“三统一”,抵制此前众多厂家隐瞒真实油耗。
调控力度加大
“从国家倡导构建节能环保型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大方向可以看出,国家发改委对于汽车产业的宏观调控,尤其是对具体问题的调控声音越来越强硬。”新华信高级研究员金永生认为。
一位广州当地的汽车厂家内部人士表示,尽管有部分车型理论油耗和测评数据存在差距,但诸如飞度和思迪等日系轿车一贯低油耗,也被真实地反映在测评的报告上,所以即便这份报道存在一定的误差,但是在整体上应该可以反映大多车型的真实油耗。
至今,国家发改委今年已经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的有关汽车产业具体政策,部分政策也开始产生了一些效应。这些政策包括3月底节能环保型小排量轿车全面解禁、中国汽车安全侧面碰撞标准细则的问世以及8月初汽车真实油耗标准的公布等。
可以预见的是,国家发改委将继续加大对汽车产业宏观调控的力度。下一步,发改委的“大手”将指向汽车产业中的哪一环节?
除了一贯以来对整个汽车产业发展的把控外,汽车本身行驶安全、车身内环保安全标准等也是国家发改委需要迫切解决的难题。金永生认为,譬如车身内配件材料的环保标准、刹车系统指标的技术标准等都亟待解决。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