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各类民间性“赛事”日渐增多,如:越野、竞速、竞技、节油、改装、加装等等不胜枚举,许多媒体、协会、广告公关公司、车商均有不同程度的涉足。无疑“国际车展”是一次聚集人气的好时机,自然会有许多商家借此开源亦无可厚非,但仅依附皮毛,不深入挖掘容易使自身难堪!
前不久,某广告公司举办了一场XXXX改装与装饰大赛,由贴膜(防爆膜)赛、疝气大灯改装、音响改装赛组成,地点设在展馆外广场,主办方目的靠国际车展人流、拉入某些汽车杂志、报纸、网络装饰成传播平台,做活整场比赛,一方面拉汽车用品商赞助,另一方面,收取参展车商、部分用品商费用,而成本产生于场地费上,由此赚取差价,最终事与愿违,参展车商规模未达到目的,与计划相差较远。
究其原因,主办方在赛事筹备、举办过程中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考虑欠妥:
1、前期预热不够
赛事预热,主办方选择了区域性最具影响力的两份报纸、某汽车杂志、某门户网站“鸡肋”型区域版以及起自办的“专业类小报”,阵势相对较小。
颇具影响力的报纸,作为赛事必不或缺的伙伴,仅以百余字的篇幅当作点缀品镶嵌于国际车展“大标题”之下,一笔代过,阅完之后,并没有给读者思考的留下太多诱因,未能将大众媒体的力量发挥出来,不能不说有些遗憾。
汽车杂志由于发行量、发行区域的限制,担当起赛事传播的主要载体之一,力度略显不足;而某门户网站地方版的微弱浏览量与“专业类小报”充当宣传辅助仍难成其就。
由此,整个传播平台没有得到坚实搭建,形式与内容缺乏吸引力,赛事预期被狠打折扣。
2、未能给车商合作的理由
国际车展厂家出资,销售顾问可借机现场增加业务达成机会(发展潜在客户甚至当场下订),何乐而不为。
车展期间,许多品牌需要当地经销商人与物的支持,每家4S店销售与客服总计平均十来个人多者也就二十来人,支援车展的同时还要兼顾展厅业务的正常运营,许多商家人手吃紧。
就在这样背景下,主办方发动车商参加户外赛事,由新车展示、改装赛两个砝码博得经销商的青睐,仔细分析,实乃苍白。
新车展示,不过是日常车辆展示位移的变换,并无特别之处,与展馆活动相差无几,即使推出现场订购优惠政策,势必要比平常更舍得出血,否则精明的消费者很容易因国际车展的魅力而转移注意力或被凌厉的骄阳所驱逐,试想这一筹码是否起效?!何况期间车商人员有限呢!
3、改装大赛过于内敛
贴膜、疝气大灯、音响改装三个比赛项目均偏重于功能性、实用性,视觉冲击力略不足(即使贴完膜、改为疝气大灯白天看起来与原来又有什么区别呢?),相反,尾翼、大包围、轮毂更受欢迎,毕竟现在对改装有较深认识的群体仍属少数,许多观众趋向于视觉或心理感受(外观与内饰的个性),这不得不说,活动本身无形中一定程度上拉高了公众的欣赏“水平”,现场人气、关注度并不理想。
另外,改装车辆提供由各车商提供,由于考虑到车检、上牌等问题,肯定不能用新车,祛除防爆膜很容易损伤新车,更没有必要为了疝气大灯、音响而动用新车,可采取的办法就是利用已上牌的车,途径有二:发动老车主或者发动新成交刚上牌的车主,但有多少车主为此而耽误两三天时间呢?!除非车商有几台品牌统一、颜色统一的租赁车。
现场还请到了某市汽车用品会长、台湾汽车用品协会会长作为噱头,可是这对观众来讲有什么影响呢?最多算作同行间交流,炒炒“冷饭”,试问这样的活动,实效性无法得到保证,如此以来,车商会感兴趣吗?
4、现场执行稍失章法
无论怎样,主办方还是得到了几家车商的热情支持。
一般至少在赛事前一周,主办方或承办方把会活动日程、现场执行人员归口安排给到参展商,这样,即方便车商全面筹备又利于自身内部运作及现场支持,可惜,主办方接洽人员仅给了车商日程表,被问起相关联系人时,对方回复以“届时联系我,就可以了”,活动实施令人担忧!
花絮剪辑:活动主办方与车商事先约定为其提供电源,除第一天外,其他均不能及时供应,即使一再提醒,以至于解除这一事项的合作,问题就出在了上面那位负责衔接的人员身上。
整场比赛事项贴纸、贴膜、疝气大灯与音响改装分为四天进行,前前后后,零零碎碎,拖拖拉拉,加之盛夏骄阳与中小雨的交互更替,人气始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某些参展商自嘲又回到了“地摊儿”式的时代。
不论哪种,首先要有势,这与传播平台的构建、预热时长、宣传方式及内容紧密相关;其次,要给商家一个合适的缘由(即结合具体品牌而制造出的结合点),而不是拿着常规手法去生拉硬套(现实经常遇到类似情况),否则,适得其反,白白浪费资源;最后就是“执行力”,主办与承办方执行力的强弱关乎活动的收效程度,否则,无组织、无纪律,赛事成效难保!
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在失败中成长,跌倒再爬起,这家广告公司第一次常识举办此类赛事,经验略显不足,低估细节落实的重要性,最终未能完成任务,这一差强人意历史瞬间却再一次为大家验证赛事规律的机会,旁观者得到的又岂止这些。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