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个不该成立的话题,但调查的结果却出乎我们的意料。一些数据说明了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中国人为交通安全付出了超过其他国家更大的代价。据有关部门统计,去年交通伤亡人数虽然比往年有所下降,但死亡人数依然接近10万,受伤人数接近50万,这个数字还意味着:在中国,每天约有300多人死于滚滚车轮之下,相当于每天掉下一架波音737。
越来越多的交通事故,使汽车安全性能是否可靠成为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状况的重要环节,车辆的安全性能尤其是碰撞安全性已经成为消费者购车考虑的重要因素。
在汽车市场随机提问消费者,买车最看重什么?相信一半以上的人会说:“安全!”前不久的一个调查显示:在消费者购车时所考虑的因素中,汽车的安全性仅次于油耗和车价排在第三位,这真实地反映了消费者对车辆安全性能的高度关注。但绝大部分的消费者对汽车安全只局限地认为,越高级、价格越贵的车越安全,并表示对如何识别汽车安全性并不清楚。
汽车安全由幕后走向前台
在中国,一直以来,消费者都在为汽车安全评估标准的乏力和缺失买单。
由于我国没有相应的法规,也没有权威的非官方安全评估体系,因此许多汽车生产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不愿为车辆加装安全装备。更有甚者,一些企业虽在国外采用了先进的安全装备和制造工艺,获得了较高的安全评价,但在中国生产时某些安全装备却悄然消失。这些安全隐患最终的承担者都是消费者。
如今,事情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发生变化,国内对汽车安全的重视,今年终于上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汽车产品安全方面对于消费者权益的保证将变得更加有力。
继今年7月1日我国实施汽车双碰的新安全测试标准之后,日前又传出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制订的“中国新车安全评价规程(C-NCAP)”已经正式推出,并有望在年内宣布一批测试结果供购买汽车的消费者参考。“国家安全法规中增加的侧碰试验,是强制性的。由于中国路口多是平面十字路口,有1/3的碰撞事故是由侧碰引起的,因此这项法规必须颁布。”清华大学碰撞实验室主任张金换说。“而C-NCAP标准,并非强制性的,标准要高于国家安全法规,要求对车辆做3种类型的碰撞试验。对试验车的安全性进行分级,五星最高,一星及格。今后,通过C-NCAP标准的车,星级越高,安全性也越高,对于购车者无疑是起到了参考的作用。”
第三方认证让消费者放心
对于大多数汽车消费者来说,价格、油耗、配置等都是一个可以量化的概念,但安全似乎是一个没有被量化的模糊概念,除非他的座驾已经经历过某种重创,要么就是一堆难以读懂的专业术语。而对于新的双碰法规与C-NCAP标准,多数消费者表示还不太了解。
据网上车市的一项调查显示,绝大多数消费者对C-NCAP根本就不太了解,甚至没听说过。消费者普遍认为,当前国内汽车企业在制造和销售环节对待车辆安全上的做法参差不齐,当购车时问及安全性能问题,得到的回答绝对是安全性能没问题。即使厂商通过了这些法规与标准,消费者如何得知,难道又要听销售人员的忽悠?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相关人士表示,其实消费者完全不必担心,因为安全法规是强制性的,没通过双碰试验的车型是不能上市的。而所谓新车安全评价规程,是指由中立第三方建立的一套车辆安全评价体系。为了保障测试结果的独立性、公正性,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以第三方认证机构的身份从市场上购车来进行测试,在试验过程中也将邀请厂家和媒体以及消费者代表进行见证,评价结果通过媒体公开发布。届时,消费者只要通过媒体或登录C-NCAP官方网站就可以查到自己关心车型的相关情况,予以参考。
张金换也表示,国家强制执行汽车不同级别与形式的汽车安全检测标准,提高了汽车行业准入门槛,相对于C-NCAP,高安全标准能够推动汽车市场的发展,督促汽车厂家提高对汽车安全的重视程度,安全性能将更加透明,并为购车提供更多的依据。
主机厂提高被动安全性能
业内经常使用的术语是主动安全性和被动安全性。
前者即尽量提高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和舒适性,减少行车时所产生的偏差,在险情出现时将发生碰撞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例如:刹车系统中ABS和EBD的表现、车辆高速行驶及转弯时的平稳性等。
后者是指一旦事故发生,车辆对车内乘员及外部人员的保护程度。例如:车体、车门的结构设计、气囊的数量、安全带系统的设计等。被动安全性是否可靠成为衡量车辆有多结实的砝码,而碰撞试验则被视为检验被动安全性最重要的课题,有人把它称做汽车安全的灵魂,愈是通过严格的碰撞标准,汽车的安全系数就愈大。
上周上市的一汽奔腾轿车除了价格外,就将安全作为了新的主题,利用70多辆车进行侧碰、正碰等各种碰撞试验,甚至还通过了侧翻试验。
奇瑞的QQ也一次性通过了侧碰试验,而ABS+双安全气囊的安全配置更是树立了微轿安全的标杆,改变了人们对国产微型轿车的安全性的质疑。
其实,无论是碰撞试验等强制性国家标准以及C-NCAP标准,增加气囊、ABS等安全配置,生产厂家都是为了向消费者证明自己的车在安全性能方面是可以放心的。未来,随着汽车安全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重视,以往装备在更高级别车型中的侧气帘、ESP、倒车雷达等也都将在入门级车型中得到应用。
要便宜还是要安全?
一直以来,很多消费者都以为发动机是汽车上最重要的部件,却忽略了汽车的安全配置。国内一些汽车企业长期以来也热衷于把“性价比”作为衡量汽车产品竞争力的标准,折射到它们的车型上,就是舒适性配置很齐,安全性表现很差。在国外厂商尤其关注汽车安全性的同时,一些国内厂商追求的却是在有限的制造成本里为天窗和CD留下预算空间,置安全配置于其次,这成为一个莫大的误区。降低成本就是降低安全性,已成为国内汽车市场过去相当一段时期的取巧之举。
所以,“新车安全评价规程”实施的结果,很有可能出现这样一种状况:汽车的安全性能上去了,而汽车的价格却下不来了。这对汽车消费者而言,不知道该算好消息还是坏消息?
要价格还是要安全,这个看似简单的命题,回答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我觉得买车用车最基本的条件就是安全,如果连自己的生命安全都得不到切实保障,就是再多的优点又有什么用?其他所谓身份象征、文化品位更无从谈起。”正在准备买车的方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买车一定要考虑它的安全性,但我也有疑虑,难道车越安全,价格也越贵吗?”
市场研究员胡凯则认为,安全的标准与配置固然重要,但人为的因素才是安全中最重要的。因为,无论主动安全与被动安全的装置与设计都是对驾驶者错误驾驶习惯的弥补。车主在选车前应考量自己的驾驶技术和安全观念,在这些方面缺乏信心的车主才会选择拥有更高级别安全装备的车辆。因此,今后并不是拥有更高级别安全装备的车越有市场,购车者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决定买什么车。
张金换教授也提醒消费者,人的生命安全是第一位的,车辆是由人来驾驶的,人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要保证安全,人和车两个因素必须共同关注。选购车辆要充分考虑整车的安全性,安全性不仅仅局限于ABS、安全气囊等配置,而是一个需要从车身设计、结构等方面综合考虑的系统。但驾驶者要时刻将安全意识放在首位,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安全隐患,这一条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并不容易。
相关链接
根据美国TRW汽车集团(TRW Automotive)的技术蓝图,大部分主、被动汽车安全技术的集成指日可待。
事实上,主、被动安全系统的技术整合和运用早已开始。以预警安全系统为例,在发生意外时,在刹车片上施加足够的压力能启动制动辅助(Brake
Assist)系统或车身稳定控制(VSC)系统。感知汽车严重打滑,预警安全系统则会自动激活电控的座椅安全带预张紧器(即TRW主动控制牵引器ACR),随之把前座椅移至最佳的安全位置。在前座椅置于安全气囊保护的最佳距离的同时,ACR自动收紧座椅安全带以加强乘员保护。该阶段的技术整合所采用的制动辅助系统,在潜在碰撞发生前启动安全防护措施。TRW的ACR技术也具可逆转性,如果实际碰撞并未发生,ACR在几秒钟内会调整至初始状态。相比之下,其他碰撞驱动型座椅安全带预张紧器装置在启动后无法自动回复初始状态,必须重新装置。
预警驾驶辅助
在集成化的第二阶段,安全技术发展到具有一定的先知先觉能力。这样的系统能无须驾驶员的操作自动运行,监控驾驶环境。预警技术一般建立在传感技术(如雷达、实时摄像)基础之上,传感装置随时监控相关驾驶环境。TRW一直努力研发一系列基于雷达技术的传感系统,如自适性巡航控制(Adaptive
Cruise
Control)——该系统已被应用于德国大众的一部分欧洲和北美的车型上。这些通常也被称为驾驶辅助系统。早期,驾驶辅助主要提供驾驶便利,而在今后将逐步发展成为主动安全技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以车道引导(Lane Guide
)系统为例,当系统感知车辆在车道上蜿蜒蛇行或偏离道路时,会为驾驶者提供相应的矫正辅助。包括ACR在内的各种保护装置相应启动,一是警示驾驶者;二是确保驾驶者处于安全气囊保护的最理想位置;同时电子转向系统提供触觉传感反馈,引导驾驶者回到正确的车道上。
智能化反馈
好的预警系统是“善解人意”的。它能为驾驶者提供适当类型及程度的反馈,既提高安全性又不分散注意力、妨碍驾驶。TRW设计的安全装置一般情况下是在不知不觉中为驾驶者提供保护的;而只有当比较严重的情况发生时,如车辆偏离车道或驶离道路时,音频、视频等明显的反馈装置才会发挥作用。
将来,结合智能化传输系统,主动和被动安全系统都将与车辆外部环境保持更紧密的联系。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和智能化道路都属于智能化传输系统。以智能化道路为例,这种系统利用传感器和卫星数据追踪汽车位置,并在潜在意外发生前——如临近交叉路口时,及时提醒驾驶者注意路况。
全方位保护
高度集成的安全系统除了有效控制车辆、保护乘员,还兼顾车辆外部人员。在欧洲和日本,政府非常重视保护行人免受严重或致命伤害的立法。TRW行人保护系统能有效降低人车相撞的几率,或在碰撞在所难免时保护驾驶者和行人的安全。首先,基于雷达或摄像的感知系统能察觉道路上肉眼不易察觉的物体,比如突然出现的行人。在感知系统及时提醒驾驶者的同时,制动助力系统、电子液压制动等系统同时起动,自动降低车速,从而防止碰撞发生或降低碰撞严重性。如果人车相撞不幸发生,TRW研发的行人安全气囊会从发动机罩下瞬间充气展开,减小车辆碰撞人体的力度。
兼备在传感器、驾驶辅助、制动、转向、防滑、乘员安全等各领域的技术专长,才真正有条件整合主、被动安全技术、全面提高未来汽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作为行业内最全面的安全产品研发者和供应商,像TRW等多个大型汽车集团正在以开发先进传感技术为基础,走向驱动汽车安全集成化的进程。王晓莹/图
田艺/制表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