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粮液“酒后造车”风险难测
在此之前,五粮液集团在多元化方面多次探索,往往以赔钱赚吆喝结束
“酒后驾车”危险吗?五粮液仍要冒险试试。
在制药、柴油发动机、证券公司、日化、芯片等一系列多元化尝试失败之后,五粮液这一次选择的方向是汽车。
这一次“酒后驾车”是近期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我们无法对五粮液进入汽车行业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判断和预测。”一位多年跟踪汽车行业的分析师表示,“但我找不到看好五粮液造车的理由。”
造车之梦
五粮液集团造车的梦想早在多年前就已萌发,并付之于行动。2002年12月,五粮液集团在进军汽车业上迈出第一步:与思美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后者承诺利用多年来在汽车模具行业中积累的专业服务经验,协助五粮液集团解决在产品制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五粮液提供全套解决方案。
2003年底,五粮液接到汽车模具定单的消息更是轰动一时,其主要内容是五粮液旗下的普什公司已经接到重庆长安及日本汽车生产商的1000万元模具订单。当时,五粮液集团总裁王国春向媒体透露,2004年春天,五粮液就可以出第一套汽车模具,五粮液一只脚已经踏进了汽车的行业,并且踏入了汽车关键的行业。
此时,对于五粮液未来会否参与整车制造仍是一个悬念,而公司方面也对此闭口不谈。
随后的两年多时间里,五粮液的造车热似乎有所降温,相关消息较少。不过,在集团公司网站的描述中称,以塑胶制品和现代模具制造为主的五粮液普什集团公司迅速地成长壮大,其在防伪瓶盖、PET原料及成型制品等产品的产销上取得优异业绩,特别是汽车模具、IT产业模具等高、精模具的设计、制造正在高速发展,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直到近期一笔普什公司作为收购方参与的交易浮出水面,市场又再次关注起了五粮液的造车之旅。今年8月9日,申华控股公告披露了其将拥有的位于绵阳的发动机生产企业95%的股权转让给普什公司和绵阳国资公司,其中普什受让93%的股权,上述转让已达成相关协议。这标志着五粮液集团拥有了生产制造发动机的能力。
然而,五粮液的目标显然不止于此。据熟悉集团情况的人士透露,普什公司目前汽车配件模具的客户包括重庆长安、广州本田、辽宁华晨等,近期五粮液集团已和辽宁华晨协商确定,将在四川绵阳设立汽车总装生产企业,双方在该企业的持股比例均为46.5%。
这一消息在日前媒体对华晨汽车董事长祁玉民的采访中得到证实。祁称,未来五粮液集团、华晨集团、绵阳投资、社会投资者将分别持有绵阳新华内燃机集团有限公司46.5%、46.5%、4.5%和2.5%的股权。祁玉民认为在华西生产发动机并匹配当地生产的整车,有利于华晨集团降低生产成本和物流成本,而未来其将在华西生产皮卡、SUV甚至包括轻卡,面包车等符合西南地区的产品。
从目前情况看,在不久的将来五粮液集团进入整车制造业已无悬念。
坎坷多元化之路
五粮液集团为何钟情于造车?这得从其曲折而颇富戏剧性的多元化探索谈起,而多元化之路向来是荆棘丛生。
虽然没有股权关系,但在统计数据和对外宣传中,五粮液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一直都是纳入五粮液集团体系。目前五粮液集团自身的定位是一个以白酒酿造为主业,塑胶加工、模具制造、印务、药业、果酒、电子器材、运输、外贸等多元发展的跨行业企业集团,但实际上在数量众多的各类辅业中,除了围绕白酒展开的包装、印刷、运输等发展情况较好外,其他的规模和盈利能力都差强人意。因此,2005年集团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56.65亿元,一半是来自上市公司的酒类销售,20多亿的税前利润中也是这一部分贡献占大头。
根据相关资料,早在2000年,政府方面要求五粮液集团到2005年销售收入要在2000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年经济增长率为20%。在此压力下,五粮液集团将发展战略始终定位于多元化,提出积极发展与主业技术、主业市场关联的产业;协调发展虚拟产业;适时、适度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近几年,得益于在白酒行业的巨大优势,其与主业关联产业发展较为顺利。
但在与白酒无关的行业中,五粮液集团的投资却是说的多,做的少,做得好的更少。1997年,五粮液集团建成的5万吨酒精生产线刚投产就告夭折;随后号称“亚洲一流的制药集团”似乎也不了了之;1998年入主华西证券的计划,终止于股权过户前;2003年陷入停产的“安培纳丝”亚洲威士忌项目让几千万元投资付诸东流;2004年宣布进军柴油发动机;2005年2月,五粮液集团宣布涉足日化,首期投资1亿元。这些还都是五粮液集团有所动作的,而在2003年5月还有传闻,五粮液要用100亿打进芯片行业,到了2004年,又有了投资显示器的说法。
可见,虽然这些年来五粮液集团一直在寻求着能够承载其超常规发展的多元化方向,但显然上述的这些探索都失败了。因此,在急于扩大企业规模的情况下,选择产值高规模大的汽车业似乎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然而,这对五粮液是福是祸还难以判断。
前景扑朔迷离
虽然五粮液集团进入整车制造业的消息还未正式公布,但在记者的采访中,多数分析人士都对五粮液造车的前景持不乐观的态度,主要是怀疑其是否具备管理、技术等方面的能力,是否能在竞争激励的汽车制造业中取得一席之地。
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就明确表示,他并不看好五粮液进军汽车业。他表示,要想做好整车这一块是十分困难的,就连国外一些百年老厂目前也陷入经营困境,国内的市场竞争也十分激烈。而五粮液在汽车制造方面并没有什么管理经验,技术优势更是无从谈起,甚至运行机制上也没有国内一些民营企业灵活,较为突出的可能就是资金充裕,但实际目前的市场上并不缺钱,缺的是好的项目。“我基本找不到看好五粮液造车的理由”,他说。对于与华晨的联手,该分析师认为并不会带来明显的优势,并且这种双头大的股权安排可能为日后埋下隐患。
即使不考虑未来的整车制造,对于此次普什公司收购的发动机业务,分析人士也认为不容乐观,因为收购的主要是汽油发动机资产,而现在各汽车厂商主要是自配发动机,外购发动机也主要以航天三菱的为主,该部分资产仍将主要依赖与之匹配的总装厂。
同时,就目前五粮液已经营两年多的汽车模具制造业务来看,短期内也难以获得巨大收益。因为,汽车模具属于我国政策鼓励发展的行业,目前以一汽模具制造有限公司、东风汽车模具有限公司、天津汽车模具有限公司、四川成飞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主形成了国内四大汽车模具生产基地,民营模具企业和合资模具企业也在迅速崛起,行业内企业数量已多达3000余家。但是即使是该行业中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最具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一汽模具公司,也是在经过六年发展后才于2004年实现盈利,而该行业中目前还没有年收入突破10亿元的企业。
不确定性增大
五粮液集团上述进军汽车业的一系列举措似乎与上市公司并无直接联系,具体操作的主体都是普什公司。然而,G五粮液恐怕难以完全游弋于集团的造车大业之外,因为普什公司正是五粮液与集团利益纽带中十分关键的一环。
今日的普什公司前身是昔日净资产仅2000余万的宜宾塑胶瓶盖厂,上世纪90年代末上市公司在收购并代其偿还3亿债务后,将其置换给了五粮液集团,此后先后更名为“五粮液集团环球塑胶有限公司”和“普什公司”。几年前,王国春曾对媒体谈到起名普什的原因,他说:“普就是普京,什就是布什。一个俄罗斯总统,一个美国总统。你想(如果)两个超级大国来搞这个企业,应该说生命力非常强,希望它是强者。”
从目前的数据看,普什公司已是五粮液集团除上市公司外盈利能力最好的子公司,至2005年底净资产达7.47亿元,2005年主营收入36.79亿元,实现净利润4.58亿元。不过,在此次收购发动机资产之前,该公司引起市场广泛关注,却主要是源自其与五粮液延续多年且金额巨大的关联交易,而五粮液在几个月前表示有计划收购其部分股权。
业内人士认为,这一计划可能不得不搁置了,因为普什公司似乎正在五粮液集团进军汽车业的大计中担当起了更为重要的角色。此外,有传闻,面对机构施予的压力,G五粮液已表态不会参与造车,而对普什公司的整合也可能由股权收购改变为收购部分资产。
记者就此事询问了上市公司董秘,他表示五粮液对普什的收购还未进入操作阶段,而他对普什公司目前的情况也不清楚。
不过,投资者们对五粮液集团造车可能会带来的影响产生的忧虑,在即使G五粮液表示不会涉足汽车业的情况下也难以减轻。或许一位分析师指出了问题的关键,“大量的关联交易和实际的控制关系已将集团和上市公司紧紧联系在一起,如果未来集团汽车业发展不顺利,难免不依靠盈利稳定的白酒业务帮补,这对上市公司无疑是不确定因素加大了。”他说。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