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日,手工课上,爱因斯坦小朋友拿着一只丑陋的小板凳交给老师,老师正待嘲笑,爱因斯坦小朋友云:“虽然这是只丑陋的小板凳,但却是我亲手做了三次,才做出来的。”若干年后,爱因斯坦叱咤科学界,几无人能望其项背。
抛开这些不提,中国汽车业界正在遭遇“第三只小板凳”之悖论,且在“中国心”———发动机打造运动中尤甚。
8月份,郭孔辉院士欲为吉利CVVT发动机揭开面纱之时,正是许敏挥别奇瑞汽车工程研究院之日。
郭、许二人都是汽车动力专家,曾分别受到吉利李书福和奇瑞尹同耀的特殊礼遇,故“下嫁”至吉利和奇瑞的汽车研究院。二者些许不同之处在于,郭一直致力于中国汽车业,而许却曾长年为通用、福特和伟世通等跨国企业打工;郭是吉利汽车工程研究院的高级技术顾问,而许则担任了奇瑞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一职。
自院士郭孔辉和海归高工许敏分别成为吉利和奇瑞打造汽车“中国心”的指南针,分别开始为吉利和奇瑞捏“板凳”之后,两只指针的指向就出现些许偏差,做出来的“板凳”也就各有差别。
郭孔辉鲜明地指向“纯正中国血统”,非要如同爱因斯坦一般,纵然费事费力,也要捏出自己的“小板凳”。奇瑞发动机研究却想了个巧招,请了高手来和自己一起捏“板凳”,旗帜鲜明地定位于“联合开发”。奇瑞的自主研发发动机皆与奥地利发动机研发和设计公司AVL携手打造。奇瑞的联合开发模式目前在国内发动机研发上亦属主流,如华晨的1.8T发动机亦与德国FEV发动机设计公司联合开发,长城TC“智能节油王”INTEC也是和德国博世BOSCH公司联手研发。
结果自然分明。吉利埋头苦干了近十年,终于陆续开发了排量从1.0升到1.8升的8款发动机,虽然“小板凳”一个比一个漂亮,但比起上届上海车展上奇瑞“巧夺天工”的“板凳”来,却逊色不少。且奇瑞的发动机是一下子抛出了3个系列18款、从0.8升到4.0升并全部满足欧Ⅳ排放标准。
故奇瑞如此之大手笔,才有其“争抗自主品牌大旗”的呼声。“联合开发”实属捷径,然唯一之困惑在于中方能够掌握多少核心技术,换而言之,没有外国专家,奇瑞自己还能不能捏出像样的“板凳”来。坊间传说,奇瑞与AVL联手之时,AVL根本不愿意把自身技术与奇瑞共享,甚至把中方工程师锁在一间屋子里以防“偷艺”。时至今日,号称18款自主研发发动机的奇瑞至少还有14款发动机没有量产,多少有点“欲速则不达”。
而此时,与爱因斯坦小朋友一样笨拙的吉利已经把一个个“小板凳”都派上了用场,装到了自己的车上,实现了量产。“量产”着实是今日中国发动机的难关,所谓“做展品易,做商品难”,即“一个板凳容易做,一堆一模一样的板凳做出来难”。根据专家推算,一款发动机每年至少要生产5万台才具备规模效益,那么奇瑞18款发动机就需要近一百万辆的整车产销量作为支撑。目前来看,奇瑞的“板凳”大多数只能搬出来当个样子而已。
或者说,纯粹民企吉利并非一开始就想自己费劲做板凳,而是被生生挤兑成爱因斯坦同类。此言不虚,吉利的自主研发发动机愿望始自与丰田购买发动机谈判破裂,而此后仿制的丰田8A发动机又遭遇诉讼危机,一路磕磕碰碰的走过来,李书福明白了一个理:宁可被人嘲笑,造就造自己的,如同爱因斯坦的“第三只小板凳”。而有了“第三只小板凳”,才会有第四只、第五只、第十只、第三十只,以此类推,以至无穷。郭院士带头研发的“第八只小板凳”———CVVT发动机就已经很有样子,与丰田刚刚公布的世界最高水平发动机功率相当,排放也达到了欧Ⅲ标准。
爱因斯坦站在了巨人的肩头上成为旷世奇才。打造“中国心”亦要站在巨人的肩头,而不是如现在的大部分企业,花银子找个巨人提溜着自己走。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