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欢迎光临搜狐嘉宾聊天室。
搜狐汽车、《青年参考 先锋车市》推出《侃价》话题第23期,今天我们侃价的主题是自主品牌轿车如何走出低价位的困境。今天光临《侃价》话题的三位嘉宾第一位是来自哈飞汽车销售总公司的副总经理张抗洪先生,请张总跟网友打一下招呼。
张抗洪:搜狐网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第二位是来自《汽车博览》的执行主编吴道予,吴老师,是汽车业界的资深记者。
吴道予:不敢当,搜狐的网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第三位来自《中国青年报》汽车版资深记者刘世瑜先生。
刘世瑜: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今天我们的话题当中结合哈飞汽车展开,今天的主嘉宾是张抗洪先生,他是来自于哈飞的。据我们了解,哈飞进军所谓的轿车产业在国内所有的自主品牌轿车当中是比较有自己独特模式的,而且也是带着比较好的产业背景、技术背景进入轿车产业。从2002年5月份推出赛马开始就算进入轿车行业的试水行动,之前应该说我们了解到的哈飞跟意大利的合作,跟欧洲的合作,包括从中意开始借助很多外脑,来自汽车产业的发源地欧洲的很多资深技术和机构和专家已经介入了哈飞汽车产品的研发当中。
哈飞去年推出了赛豹,进军轿车产业第一款名副其实的轿车。目前赛豹包括赛马还有路宝应该说销售还是不错的。据我了解,四月份也做过一次调价。下面请张总给网友介绍一下,目前大家比较关心赛豹这款车的价格是什么样的情况,你觉得这么样一个价格竞争力如何?与国外合资品牌相比,性价比优势如何?
张抗洪:正像主持人说的一样,哈飞汽车整个发展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从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就开始干汽车,由原来引进的日本技术,松花江面包车,后来开始跟意大利宾法公司合作联合设计第一款中意面包车,紧接着我们开始进入轿车领域。到了2002年赛马投放市场以后,路宝车现今也投放市场。去年哈飞赛豹真正意义上的三厢轿车正式下线投放市场。刚开始投放市场之前,一年以前我们的价格定位我们认为确实不以主观意识,你想定多少钱就定多少钱,谁都想把自己的车卖一个好价钱。我们考虑到品牌影响力的问题,从微车发展到轿车行业,当时定价觉得很有震撼的价格。但是没有想到,一年以后市场发生巨大的变化,不但自主品牌纷纷进入轿车领域定的价位很低,我们的合资大的国际品牌也把价格往下拉动,这就对我们这样一个刚刚出生的赛豹造成很大的压力。今年四月份,上市接近一年我们也做了价格的调整,把价格向下拉动。
现在赛豹的价格1.6升的车从手动档7万多到顶级9万多,是这样一个价位。自动档从8万多到10.58万。按照赛豹的配置和品质来说,这个价位应该说在自主品牌当中也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价位。我们基本型的赛豹自动档定的是8万多的价位,在相同配置的产品上,我们自认为是有竞争力。
主持人:刚才吴主编抱怨说没有试过这款车,刘主编试过这款车没有?
刘世瑜:见过这款车,没有试过。
张抗洪:我经常说一句话,我们在企业的发展过程当中,中国很多自主品牌都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不但在技术上、管理上跟国际大的品牌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在营销上可能我们的差距更大。你有一个好的产品也不会吆喝,我们确实存在这个问题。刚才看到两位老师,一位说我们这样的媒体都没有做过试乘试驾,一位老师说我们看过,我们的工作做得很不到位。
主持人:需要张总再介绍一下这个车的尺寸。
张抗洪:很多网友想要看赛豹这款车,不管是3系是5系都能够在网上查到资料。这个车长度是4.43米,宽度1.7米多一点,高度是1.47米。这个尺寸横向比较一下,伊兰特( 报价; 图片)、凯越基本都是这个尺寸。现在的老三样大体都是这个尺寸,从外形尺寸来看,作为1.6排量的车是比较相当的。从内部配置来看,我们最高配置的真皮座椅、倒车雷达、ABS、EBD,最高配置的自动档,包括采取很多智能化的装配,中高级轿车的装配我们也融入进去。这款车最高是10.58万,价格不贵,前提是我们不会吆喝,我们应该好好学习。
主持人:两位记者也介入一下这个话题,刚才听张总介绍了这款车,排量1.6,尺寸是4.43米,智能化配置、电子配置,包括基本的内饰配置和外形,外形我看过很多遍,评价来说还是属于上乘的。这样一个配置和尺寸核动力条件之下,你们感觉这个车的竞争力如何?我了解哈飞赛豹的定价和销售策略,在定价的时候一开始比亚迪还没有出来,力帆的520也没有出来,给我的感觉你们的价格宣传并不是很到位,最后让那些同时自主品牌的车的声音,他们的标杆价格压过你们的声音。实际上到了今年四月份,通过价格调整之后,你们的竞争力应该说还是不错的。这是我的感觉,不知道两位嘉宾感觉如何?
吴道予:关于哈飞的几个产品,实际上从一开始中意给大家印象非常深刻,甚至有一段时间大街上的中意非常多,说起来毕竟是一个面包车,因此我们比较关注哈飞推出的赛马和路宝。我们的杂志对路宝进行过简单的试驾,我也跟同事一块儿交流了一下意见,大家当时对这款车的印象也比较深刻,正面的印象比较深刻,这个车虽然小但是底盘非常扎实,总体来说驾驶感受印象是不错的。
但是大家有一个看法,认为这样类型的车可惜观念方面有点超前,按当时中国人的观念还没有接受这样一个小型的但是大空间比较高顶的车型,大家担心这个问题。虽然现在被证实这样的风格已经成为一种国际潮流,而且中国人也在接受这样的风格。当时大家对哈飞的路宝这款产品也是印象非常深刻,赛豹出来之后也比较可惜,我们一直没找到机会试驾。
我们确实比较关注哈飞,一方面是关注产品,另外哈飞整个产品诞生的过程很有特色,也很值得关注。
刘世瑜:我个人认为哈飞还是一个埋头干事的企业,埋头干事做得非常好,在其他方面可能有一些欠缺,就是在宣传上。现在有一句话酒香也怕巷子深,一款好产品,好多厂家先通过预热、下线、公布价格、上市、确定价格一系列四五次的亮相,主要一个原因就是想做一个宣传,让消费者记住,让媒体热潮。比亚迪的精准上市,每个城市都要搞一次上市活动,50多个城市下来,相当于50多次重复上市,实际也是一个炒作的过程。不说这种方式受不受欢迎,合不合理,但是起到一个目的,让消费者关注,让媒体关注。这一点上哈飞做得不是特别到位。
产品来讲,从赛马、路宝到赛豹3系,应该说产品上都是可圈可点的,但是中国市场上有那么多的车,可以说每个车都有自己的特长,每个车都有自己中庸的地方,有自己独到的方面,如何让消费者记住,如何让社会上所有的人都能记住它,这是厂家需要去挖空心思去想的。
主持人:就你们目前料不了解哈飞我赛豹的最低价,手动档4.58万,自动档8.58万,无论在自主品牌当中还是在合资品牌当中1.6排量是最低价,你们知道吗?
吴道予:不知道。
张抗洪:实际是变相批评我了,我们确实有一个学习的过程,特别刘老师提到,哈飞有一种埋头苦干的精神,这确实是一个老的军工企业养成的一种作风。我们经常在企业内部提倡埋头苦干的精神,老黄牛的精神,任劳任怨的精神。我们把自己的工作干好就行了,哈飞很多产品大家都说是一个慢热的过程,03年5月28号路宝上市,一年下来卖得不怎么样,04年特别是05年我们全年卖了3.4万辆,在这种小型车当中应该说排在前几名。这样一款车的销售过程,发现在营销宣传过程当中确实有问题。
刚才两位老师说到除了产品定价的问题,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意志定这个价格,市场接受什么样的价格,一系列的宣传导入,我们认为有的自主品牌做得很好,刚才提到的比亚迪我虚心学习,他们确实做得很好。如果赛豹借鉴很好的经验,可能就不是今天的局面了。
主持人:跟合资品牌怎么比较不说,如果就标着比亚迪来打擂台的话,你们应该是有优势的。
张抗洪:我们在自身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自己总是没把握好一个准确的定位,我总认为我们是干飞机出身的,我们的背景很强大,我们每做出一个产品都是扎扎实实的,比如赛豹在安全性上可圈可点,我们拿到英国米勒公司做检测,符合欧洲的碰撞要求。我们的赛豹在开车过程当中不小心出了一些事故,反映出赛豹的优良性特别好,基本达到了原来设计的要求。这样一款好车却在销售的过程当中没有把握好,另外很多的卖点我们也没有说清楚,确实需要我们重新对产品进行定位传达出去,不能自然而然让它生长。
赛豹再过了一年,我们就耽误了很多时间,在竞争过程当中高不成低不就,认为我们干飞机的应该定到这个价位比较合适,但是很多用户却把你归到自主品牌这一块,不管你的产品是什么样,你也是自主品牌,你也就是原来干微车现在干三厢轿车,是这样一个定位。我们还是应该把握好这个产品的定位。
主持人:哈飞赛豹上市在产品性能或者产品本身的宣传特性上还是有特点的,但是中国普遍的消费者不认这个,还是要认性价比,价格上给我什么样的惊喜。一开始“三国志 中国车”这个提法非常好,而且有震撼力,但是说“三国志”也好,“中国车”也好,一个大的概念上去就是自主品牌,尽管有很多国外的技术优势还有产品开发平台,最后大家就是看你的价格。突出宣传的时候,很多自主品牌都突出宣传价格都成功了。我对这个问题比较困惑,我们的主题是自主品牌如何走出低价位的困境,在这种环境之下,价格要想撑一撑,要想卖出一个好价钱,有没有比较好的招数?
刘世瑜:我认为车是一个集合体,应该蕴藏很深的文化在里面,品牌效应是非常厉害的。不太形象的比喻,车这个产品对企业来说是它的形,真正的神是企业的品牌文化。车可能好学,我拿国外的技术或者我自己研发的技术,不管怎么样我可能在一个阶段内有很大的提升,可是神的东西,企业文化的东西是需要时间的长期积累,不管百年福特也好,克莱斯勒也好,都有很长时间发展的延续过程。
国内自主品牌最欠缺的就是这一方面,它的历史很短,想积累到很丰厚的文化是很难做的。这一点是自主品牌最欠缺的一个方面,可以说是一个软肋。怎么样在价格上保持坚挺也好,自主品牌能够提升不是价廉这两个字,拿比亚迪举例,它的车小毛病上摒弃了很多,车出来之后做得非常好。另外做得非常全。它的顶级配置有语音GPS定位系统,电子性的设施都有,非常全,而且2.6米的车距,就是低级车的车距,现在旺销,跟产品本身有一定的关系。自主品牌的车优势在哪里?还是成本的优势,怎么样做得更全更到位,中国的消费者我个人认为就是喜欢这样的产品,做得车大、配置全,就受欢迎。这是一个小的发展方向。
吴道予:我同意世瑜的观点,我想补充一点,这是我个人的想法。我认为要做起一个品牌来当然是文化这些因素肯定不可少的,但是实际上我们面前也有这样的例子,比如说红旗这个品牌,要说它没有文化?它有文化。有没有积淀?有积淀。有没有历史?有历史,但是做不起来。自主品牌可能有一个问题没有提出它应该有的高度,就是产品本身的质量,我认为产品的质量应该说是自主品牌起步阶段必须要非常重视的问题,在起步阶段我们无法跟人家拼价格,但是有一些品质我认为是可以做到而可能被忽略过去的。
我经常看到自主品牌的车,至于它的设计、底盘技术、发动机技术我认为是硬的,厂家也愿意下工夫,也是集中力量去解决的事情。真的有一些很细节的东西被忽略过去了,比如说车内饰的材质。中国的消费者处在万国车的社会当中,眼界很高,口味也基本上被吊起来了,他对车的材质、质量要求实际已经到了一种程度,他甚至于知道这个视觉的色彩搭配不好,塑料的手扣一抠就掉下来了,这是自主品牌经常遇到的问题。我很疑惑,设计都非常好,变速箱都非常好,为什么这种小问题不能解决一下呢?如果把这些细节的加工精细程度匹配做到完美的话,我认为消费者对它的质量印象分会提高很多。
主持人:张总,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制造商和销售商如何走出这个困境?
张抗洪:我有一个感受,作为一个企业的员工,我认为中国自主品牌的轿车想走出低价位的过程是比较漫长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从我们进入轿车领域以后,从赛马到路宝到赛豹,我每次都想定一个好的价位,谁不想把自己的产品卖得好一些,我们自认为我们的产品是一个好的产品,但是市场不接受你的价位,而且市场变化非常快,竞争的品牌不光是同样的自主品牌,还包括大的国际品牌也在瞄着你,也在打压你,不是你想成长起来就能迅速成长起来。
我特别赞同刚才两位老师说的,在整个过程当中有一个时间的沉淀,国外大品牌进入市场不是拿一个品牌就可以卖到好的价位,它的成长过程是百年历史,而我们作为中国的汽车工业现在说50多年,50多年当中前面那30年是怎么过来的大家都清楚。改革开放20多年我们都是由小到大,由没有到有,你想定到这样一个价位能跟国外的百年老店相比吗?品牌影响力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刚才提到怎么样走出困境,关键在于我们企业自身的问题,而不能要求我们的广大社会消费者你就买国产车,像韩国人那样,你不要指望我们就像韩国人那样,每个国家有不同的发展历史,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不同的历史成长过程。你想让国人接受你的价格,使你的价格不断向上涨,刚才吴老师说得特别对,首先把自己的产品质量做好,是你企业自身的问题。在成长的过程当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产品在不断投放市场,你每做出一个产品都是精品的话,你就不会总是在低价位当中徘徊。大家认识你的程度越高,买你产品的人越多,特产品的认知度越高,产品形象提升,价格随之上来了。这是一个问题。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的企业强调自身的发展和品牌问题的时候,你就应该维护你的品牌形象。这个品牌形象不是光靠把产品做好就行了,企业把产品卖到社会当中去,就是一个好产品,但是汽车的产品是特殊的产品,不是摆在家里,按照操作规程去使用就不会破坏它。车到大街上你不碰它,它碰你,除了事故之后有一个配件价格的问题,不是产品质量好了就行了,产品质量好的前提还得把服务方方面面都要定到合理的价格去。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我们也有我们的苦恼,作为一个整车生产厂家,车做得也很好,大的毛病没有,小的毛病不断,发动机都很完美,怎么这么点儿毛病解决布勒,每个问题反映出来是这个厂家产品的问题,但是有一个中国汽车工业汽车零配件的发展问题,我们的配件都是在国内或者全球采购过来的,关键部件还在国际采购,在国际大的公司采购,保证产品的可靠性。小的零件肯定国内采购,刚才提到的抠手问题,肯定是国内的配套问题。整个配套问题我们应该提高,随着整车的发展,整个配套质量也要跟进。我们希望配套厂家们不光给哈飞配套还是给其它的自主品牌配套,把产品质量都要搞好,我们的形象才能提升起来,你的配件价格才能卖出一个好的价格。
刘世瑜:我这儿有一份中国质量协会提供的2005年度全国轿车用户满意度指数测评以及各厂家产品质量主要指标的数据,里面设了14项,加速性能、制动性能、换档性能、暖风空调、音响系统、车辆特色外观、驾驶舒适方面、座椅、内部空间、内饰、油漆、小毛病,把自主品牌说到的问题都涵盖到了。里面列举了一些厂家的数字,五星为标准,一汽大众占到九个五星,五个四星,一汽丰田是1个五星,一汽海南马自达基本是四星到三星之间,华晨有13个四星,小毛病是三星,奇瑞两个是两星,12个三星,其中有一个自主品牌全部都是一星。这里面可以看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小毛病方面是自主品牌很大的软肋,比如抠手问题,有的面包车里面换风扇的风口都是再生塑料做的,一掰就碎了。其实这个车也不一定不好,发动机都不错,提速性还有性能上表现上都应该说不错,可是这一点点小的瑕疵掩盖了整体。
后面还有一个用户满意度,价格从高到低满意度指数也是从高到低,里面列举的奥迪是83%的满意度,底下的产品基本都是在70%以下,里面唯一的例外飞度的满意度81%,飞度的市场表现不错,这跟满意度有一定的关系。内饰质量包括座椅、小毛病、油漆对汽车产品虽然不是至关重要的东西,但是确实是影响很重要的东西。
张抗洪:这里面反映出比较深层次的问题,为什么国产品牌经常是小毛病不断。整车的生产厂家,四月份调整价格,是不是哈飞手里攥着这款车的利润是一万块钱,不是这样。我们要调整价格是怎么调整的?不是说我现在厂家挣了多少钱现在有一万块钱的空间降下来,而把整个配套体系召集过来,市场不接受我们的价格,我们往下压一压价格,压价好的配套厂家认为压价不能减质量,但是有的厂家压价就减质量,用其它材料代替,偷工减料,这种偷工减料造成恶性循环。越往下价格调整,自主品牌越往下压价,有人就调质量,永远在低价位上恶性循环。
飞度这样一款车的满意度调查很高,因为它是站在广本的采购平台包括服务体系的建立,不可能来修车到广本4S店修车不给修了,在这儿卖出的车肯定管它的售后,所以大的满意度提高了。
吴道予:关于降价不说偷工减料,降低标准的情况不光出现在低价位的产品上,我真的见过所谓比较高端的产品进行剧烈的降价之后,降价之后的车到了我们店之后,跟原配置的车一对比,我只能用触目惊心来形容,太明显了。
主持人:这个话题有点消极,我在网上看到跨国合资企业用的塑料件用的树脂件,曝了很多内幕,这个就不说了。我也同意张总的说法,要把低价位的困境走出来是一个长期的事业,不是一两天或者一两年能够解决的。我提一个建议,自主品牌要想在价格附加值上跨一个台阶,在产品线上要丰富,有起码的生存保障之后,某几款产品就是来做品牌,就是让它有附加值,这可能是一个方向。我有一个感觉,比亚迪这款车卖得比较好,骏捷这款车卖得比较好,就这么一条产品线,输不起,你们有很多细分产品可以缓解一下。当时是不是这么考虑?
张抗洪:我们也发现这个问题,不管自主品牌也好,国际大的品牌也好都存在这样一个现象,你生产出十个品种的车,不是所有的全面开花都卖得好,可能一两个车型上表现最突出,往往就是那么一款车保证卖得很好。从企业角度来讲,你的资源有限,你的宣传费用、你的流通环节包括运输的环节,包括配套的体系,包括你服务的体系,包括你的销售体系,所有的能力都是固定的。你到哈飞的4S店可能有三四款轿车在卖,他专攻比亚迪一个品牌,所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全都投到这上面,集中优势兵力做这一块,我们往往顾此失彼,出现这样的问题。现在哈飞的品牌有几个品牌卖得好,路宝、赛马卖得好,微车里面我们可能民意和中意卖得好,老的松花江卖得不行了,这里面就有一个经销商的服务体系跟进问题。
主持人:听说你们要分渠道销售,有这样的事吗?
张抗洪:分渠道销售就是要解决目前既要卖微车又要卖轿车,同时买轿车的人到那儿一看,怎么跟微车摆到一块儿,影响你的形象。我到维修店一看,我的车跟三四万的车在一个厂去修,接受不了。分网销售达到这样的目的,不同的用户有不同的需求,我们给你不同的服务,感受到这个品牌的这个服务,也是解决多品牌营销顾此失彼的状况。
主持人:关系产品的模式应该说走得比较成功的就是吉利,水平低也好,整个定位的消费群比较低也好,我很宽,有很多产品线支撑。现在自主品牌纷纷走出国门,这条路子的水究竟有多深?是不是有助于提升国产品牌的附加值,对增速方面是不是有帮助?走出国门之后的处境怎么样,哈飞这边的情况给我们介绍一下。
张抗洪:现在走出国门的基本都是自主品牌,如果不是自主品牌很难走出国门。哈飞应该说这两年在出口这方面的步伐比较快,我们是国内最早做出口业务的,到目前为止之所以做得这么好,主要是渠道成熟、产品质量在出口国家得到认可,要不然不会接受你的产品。04年出口一万辆,05年两万多辆,今年上半年出口了2.2万辆,同比增长195%,今年估计在3.5万辆左右,争取达到4万辆。
我们不能光看自己,在整个自主品牌走出国门的过程当中是一个整体的形象,每个产品包括所有竞争的自主品牌,我们的竞争对手走出国门之后代表是中国企业的形象。我真的希望我们出口的产品应该是过得硬的,回过头来反作用于国内产品的质量是相同的,有了国内市场的基础才能走出国门。我们的自主品牌走出国门以后给企业自身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影响,会作用到国内的业务。我小的时候如果买到出口转内销的产品就是好产品,出口的东西都是好的东西,消费者心目当中可能留下这样的印象。出口方面我们扎扎实实往外走,不光卖出去产品,还做好服务,哈飞的产品卖到40多个国家,出口到俄罗斯、意大利,甚至美国都出口了。我们无法说对别的企业怎么样,我们自身来讲出口的产品一定是精品,回过头来在国内的产品是同等的。我们也希望国内其它企业都能维护目前自主品牌的形象,因为我们走出国门之后不是代表我们自己,而是代表中国企业,我们希望我们走得都很好。我们不希望有一条鱼腥了一锅汤的现象,国内某个地方出现假酒,整个酒的销量都受到影响。某一个企业在国外的产品受到影响的话,人家以为中国的汽车企业就是这个形象,可能会影响到整个自主品牌。
刘世瑜:出口这块民族品牌有很大的自主性,最有优势的一方面,在国际上自主品牌的认知度如果让当地的消费者感兴趣或者能够得到很好的宣传推广应该比国内更好,那块消费者认的首先是产品,他对你的企业文化不了解。国内不一样,国内很多人都知道哈飞是什么样的企业,不通过产品就能了解企业。
主持人:改革开放的时候做企业家也是这样,自主汽车企业也存在着原始背景的问题。
刘世瑜:国际上原始背景问题不重要,重要的是产品,产品打响了,你的声望就起来了,要比在国内好得多。还有一个问题想问张总,有一个物流的问题,丰田都有自己的物流公司,运价非常便宜。中国在出口物流方面相对比国际性的企业高一些。
张抗洪:不会的,大家都是在一个平台上面。从国内物流来讲,我们已经都找了一些专业的物流公司来做,出口业务也是同样的,我们会找到非常好的渠道,成本会跟国外的品牌是一样的,我们不可能加大出口的物流成本。
吴道予:从2005年法兰克福车展之后,我曾经跟外刊的记者交流过中国产品出口的话题,他说2005年法兰克福车展谁是明星?是中国人,中国人就是明星。但是这个明星一开始可能是正面的明星,但是到了后期可能成了打引号的明星,因为后来做了一个碰撞测试。但是尽管如此,我们欧洲人实际上非常重视这件事情,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观点,不管怎么样,大家都认为中国人来了,时间不知道是今天还是三天以后还是三个月以后,但是中国人肯定要来的。碰撞测试做完之后,显然给中国产品出口到欧洲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后期QQ也做过碰撞测试,结果也不是特别理想。中华在德国市场本来也有一个庞大的出口计划,06年原计划实现1.5万辆的出口计划,由于这些事件确实像张总刚才形容的,受到阻碍,现在计划明显放缓了。
这位记者的观点,中国的产品要进欧洲,目前看起来不会那么顺利,至少要等下一次碰撞能够合格。但是下一次碰撞凭什么能够合格呢?现在有很多专家在帮这些企业去做产品改进,但是如果没有扎扎实实的底盘方面彻底进步的话,也很难说服消费者经过简单的改动就能符合什么样的标准,步伐肯定会很慢。但是有一个迹象可以表明欧洲对中国汽车的重视程度,可以观察一下今年马上要举行的北京车展,会有很多欧洲的代理商跟自主品牌进行代理销售的签约,正式的出口行动估计在07年的下半年以后。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比较艰辛。
刘世瑜:曾经在法兰克福车展的第二天,德国主要媒体的头版头条登出来了,以“中国人来了”这个标题。得到媒体的重视,得到欧洲市场或者北美主要汽车市场的中石油两个方面,一个方面说明中国汽车产业的力量崛起了,他们重视了,既然重视了可能会千方百计去阻挠。我个人认为产品出口上不管出现碰撞的测试也好,产品质量绝对不是最关键的因素,不管出口到美国出口到欧洲,我们的产品都是没问题的。最关键的问题是在售后服务上没有健全的售后服务体系,要想搞出口非常难。如果车到欧洲之后,没有售后服务,客户会有怨言的。作为企业来讲,张总可能也认识到了,每到一个地方一个国家要先做售后服务市场这块。
张抗洪:关于碰撞的问题,中国的自主品牌在设计车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安全,哈飞汽车在设计车的过程当中比如像路宝PN值40%的正碰,在国内已经通过实验。我提到的哈飞赛豹完全是在英国米勒公司做的碰撞实验,符合欧洲标准。我们出口到欧洲国家没有出现过这样的问题,你已经在设计的前提下,企业有这个能力,而且有这种考虑,不能因为你的车在国内卖就不考虑安全。我们首先应该把安全放在最高位置上去,哈飞可能有它的文化背景,我们干飞机出身,我们强调安全性。我们拿过来的车型是符合标准的,而且符合更高一代标准的。
还有一个问题,我们在出口业务的渠道上,我们出口业务也是属于代理制,会在某一个国家招一个大的经销商,能不能保证我的产品卖到这个国家以后,你的服务体系建立是完善的,是不是保证我的产品、我的用户在使用过程当中能够得到良好的服务,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要不然你卖的品牌车配件跟不上,服务跟不上,那肯定打不开市场。这两点都是非常重要的,刚才两位老师提的非常对。我特别相信一句话,特别赞同这样一句话,我们国内有一个企业的老总说过,我们不能拿仿制一个车或者拷贝一个车,技术没有达到的时候,出了问题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哈飞不是这样的,哈飞所有的技术都在我们的掌控之下,我们按照安全的理念,把这个标准直接用于欧洲标准投放市场。我相信我们的产品是非常信得过的。
主持人:对哈飞的生产平台还有技术工程标准,还有安全理念方面,网友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今天还要讲价位的问题,定位的问题,哈飞走了很多路线,你们的产品线也是可以的,出口也在做,从产品本身来说已经在打造高品位产品、高品质产品路子上走得比较深,最近有消息说哈飞的5系今年也要上市,这是哈飞另外的重拳。很多网友想了解这款产品的消费定位、产品定位包括价格定位,请张总给大家介绍一下。
张抗洪:这款车九月底才能够下线,价格的问题,高层没有把最后的价格跟我们说,但是有这样一个前提,我们绝对会认真分析市场,分析我们的品牌在国内的影响力。我想价格不会定高了,肯定会在3系的基础上略高一些,不可能跟3系定价一样,因为排量已经增加了,又是一款新车,价位上会比3系高,但是高不了多少。信息只能透露到这一点。
还有一个问题,赛豹的定位,由于排量的增加再加上它的外观比较时尚有点轿跑车的感觉,年轻的朋友看完之后可能会喜欢这款车。哈尔滨车展的时候,很多政府官员看了之后问我们什么时候这个车下线,我们要买这款车,这是每个人欣赏眼光的问题。跟3系比有哪些不同?除了排量由1.6到1.8以外,就是外观的变化。外观的变化是非常明显的,前大灯、后尾灯都是向着运动感的车型去靠,我们现在准备拍车的广告片,事先做一些宣传的准备工作。刚才几位老师提到我们的宣传做得不够,一款车出了,广告语、平面广告都还没出来。我们学习国外大品牌的市场运作、市场推进,我们在做这些工作。这款车总体来讲,它的受众人群应该是30岁到40岁这个区间比较大一些,年轻一点的,有点成就感的可能会对这款车喜欢。可能不同的年龄层由于欣赏问题,可能有的偏重3系,有的偏重5系。
主持人:底盘是一样的吗?
张抗洪:底盘是一样的。
主持人:时间关系,我们的话题进入最后的环节,刚才一直讨论自主品牌的价格问题,两位嘉宾能不能提一点建议,如何全方位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在市场竞争当中走得更好。如果要有竞争力,又要有价格优势,还能卖出好价钱,可能跟整个技术的综合实力有关,比如我们的研发能力,还有几大总成的问题,这个也是中国自主品牌需要在今后的开发当中是借鉴外面还是怎么样,要有一种掌控能力才会好一些。
吴道予:作为汽车产品要成功的话,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多了,无论是从技术方面,实际哈飞这方面做得非常好,既借鉴了国外先进的技术,但是又不照搬照用或者拿来简单一套,而结合对中国市场的理解用到自己的产品当中。这是我比较认同的一点。我希望能够看到中国的自主品牌不要正对面跟合资品牌或者外来品牌对抗,这样硬拼的话会非常累,不容易成长起来。现在全世界都在倡导细分产品,做一些跨领域的产品,实际上哈飞的一些产品是具备这样的特点,如果在这方面加强引导,加强宣传的话,我认为可能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张抗洪:我代表我们企业谢谢你。
刘世瑜:这个问题比较大,我只能针对市场一些现象说说我自己的看法。我比较赞同一句话,今年世界杯也是以前世界杯常有的现象,慢热的球队往往能走到最后。哈飞是这样一个企业,一直是踏踏实实做事的企业,市场宣传不是很多,但是产品没有像其他企业那样有那么多的小毛病。踏踏实实的企业,踏踏实实的产品,我认为这样的企业只要有慢慢的积淀,将来会崛起的。不像有些企业,华晨刚刚推出中华的时候,我说乔治亚罗的设计外形,当时的宣传也是非常好的,可是市场表现并不是那么好,现在也认识到了,到了骏捷产品卖得好了,也不是因为宣传我是乔治亚罗的设计,说明也认识到这一点,市场表现经历了这个教训,吸取了经验,知道怎么去做。
我对自主品牌的汽车的看法,自主品牌认为价廉物美,大家都这么说,往往都是忽略了后者,首先把价廉看得非常重要。吉利美日出了2.888万的产品,把空调、收音机都去掉了,价格非常低,认为低价格能够打造出一个好市场,事实相反,并没有达到很好的初衷。有几款自主品牌的产品并不是说价格最低就是卖得最好的,并不是这样,说明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在变,中国自主品牌的产品、市场观念也要随之变化,以不变应万变的唯一一招就是踏踏实实做产品,形成产品文化的积淀,将来肯定会发展起来。
主持人:不知道张总还有什么需要跟网友补充的,想说一句什么话。
张抗洪:刚才通过这种交流,特别是两位老师最后这段话,直接给我们企业提出来的,合适是很宝贵的,也说明我们自主品牌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今后的路还很长,我在很多媒体当中和朋友交流当中说,我们扎扎实实往前走,如果你自己没有底气很难赢得市场,我对我们的企业也充满信心。我相信我们的企业会走向成功的,因为我们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按照国际很多大公司的发展模式去走,我们没有额外的官司,我们的产品投放市场以后都是得到市场认可的产品,我对我们的企业充满信心。
主持人:非常感谢三位嘉宾,我也想最后跟张总提一个建议,哈飞汽车应该是身板没有问题,整个底盘、测评体系包括工程体系都是非常好的,但是市场秀要不要做?肯定也是要做的,在中国市场上。哈飞赛豹两款车自动档和手动档都变成最低价格,很多企业有最低的价格,但是这款车是没有卖的,把消费者都吸引到店里面来。高一点的价格当中让你感到加五千块钱或者加三千块钱非常质的区别,这款车就是拿来做噱头。这是不是一种不地道的做法,我不这么认为,这也是营销的一种方式,大家也是可以沟通探讨的。只要在真正的产品上实实在在面对消费者,向广大消费者进行诚信服务和沟通,这是没问题的。
今天的《侃价》话题由于时间关系到此为止,我们的口号仍然是“不求侃出真理,但要侃个明白”,感谢三位嘉宾光临《侃价》会客室,希望今后还能在这个会客室里面和大家见面。今天的《侃价》非常愉快,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刘晓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