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柯达要重返中国。这次,血管里流淌着捷克血液、却已完全采用德国大众先进技术的斯柯达,从里到外都充满现代气息。
不久前,上海大众在北京举行了斯柯达亮相中国活动。2005年12月,上汽股份、上海大众、大众集团和斯柯达汽车公司在布拉格签署协议,斯柯达由此成为大众、奥迪以后第三个进入中国的大众汽车集团品牌。
特殊的地位
斯柯达在中国生产并销售的举动,引起业内的议论。有人认为,大众集团没有后续车型投放到中国,所以才拿东欧的车型来充数。
其实,斯柯达已经完全是大众的子品牌,而且产品定位也和大众其他产品有区别。在细分市场上,大众产品分三个台阶,最高是奥迪品牌,第二是大众品牌,其次是斯柯达品牌。
斯柯达有其特定的细分市场,乘坐和储物空间大,大量采用了成熟技术,既保证了质量和可靠性,同时降低成本,提升性价比。将在中国生产的斯柯达,品牌定位与欧洲有所不同,不仅设计研发完全由大众主导,连制造和销售也都由大众负责。
斯柯达在中国人心目中具有特殊的地位。以“捷克造”著称的斯柯达,从1905年就开始生产汽车,到现在已有百年历史。新中国成立以后,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友好关系。上世纪50年代,斯柯达大客车一直是国内大城市公共汽车的主力车型,在北京,一些上年纪的人对斯柯达记忆犹新。捷克领导人在中国当时的领导人朱德访问时,赠送了一辆斯柯达轿车,朱德其后又转赠给北京汽车制造部门做研究用。
1991年,开始推行市场经济的捷克政府决定与德国大众集团合资经营斯柯达,当年销量为17万辆。从当年到2005年,是斯柯达的转型阶段。2000年,德国大众集团收购了斯柯达的全部股份,使其成为大众旗下一个全资品牌。
在大众的技术引进和管理下,斯柯达由一个产品平台发展为4个,分别是法比亚(Fabia)、欧雅(Octavia)、厦之星(Roomster)、速派(Superb),共十多个车型。2006年,斯柯达预计销量53万辆,出口全球90多个国家。
双品牌战略
上海大众负责斯柯达品牌的总经理叶永明和市场副总监曾家麟向《财经时报》表示,中国是斯柯达在包括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中最大的生产基地,其中中国市场需求与欧洲有较大差异。斯柯达不仅填补了上海大众在细分市场的产品空缺,而且大众、斯柯达两大品牌可以相互协调,进行差异化定位,进而形成上海大众整体市场的竞争合力。技术领先将在斯柯达中国新定位中成为一个关键因素。
目前上海大众已经开始斯柯达第一个车型——欧雅的生产准备。采用PQ35平台的欧雅将主打国内中级和中高级轿车市场,将是上海大众技术最先进的车型之一。法比亚、速派的最新车型也会很快进入中国。
按照上海大众计划,斯柯达上市后将占到中国市场份额的2.5%~3%,在2010年成为具有影响力的竞争者。加上原有的大众品牌桑塔纳、帕萨特( 报价; 图片)、波罗、高尔、途安五个系列,上海大众开始斯柯达和大众双品牌战略的部署。
斯柯达将会和上海大众共同对车型进行本土化开发,注入中国因素,使外形和内饰更具吸引力。但是,斯柯达的技术和基本设计理念将不改变,比如大空间、多功能。引入斯柯达品牌旗下的三个产品系列,也将针对不同的市场需求。
品牌的牵累
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斯柯达在欧洲名气很大,因此,用这个品牌在东欧为消费者所接受的机会更多,也比大众品牌更有商机。这就如通用在澳洲使用霍顿品牌一样。霍顿完全是通用的设计和制造,但是由于这个品牌在澳大利亚名气大,于是通用在此地区就使用了这个品牌。
但是,斯柯达在中国可能会遇到一些尴尬。首先,老一代群体对这个品牌记忆犹新,对它的历史知之甚多。捷克斯洛伐克曾经是前苏联的盟国,斯柯达生产出来的轿车一直没有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技术水平和质量没有提高,与世界汽车技术水平脱节。这个印象,有可能会影响斯柯达在中国的口碑,因为普通消费者不太了解斯柯达身世的变化。
年轻一代虽然不会有历史的印迹,但百年积淀的品牌效应也就十分微小。斯柯达这个名字可能对他们不会有太大影响,产品的性能和价格才是他们的关心所在。
在汽车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不能利用更多的商业元素给产品增光是很遗憾的事,从这个意义上说,斯柯达有些为名所累。
(责任编辑: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