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没中国演员的中国剧”
“中国的市场开放和引进外资,不能演化为这样的场景:开放形成了一个舞台,但自己的演员都被赶下台,让外国人在演戏。舞台是我们的,但自己的人都是跑龙套的,剩下的花旦、主角、名角都是别人的。 为什么‘以市场换技术’的做法没有出现技术的溢出效应?其一,你要利用人家的技术,自己的技术必须提升到一定的地步。其二,大家更多考虑眼前的利益,争着去做”二道贩子“,短时间内可以赚到很多的钱。以中国汽车产业为例,几大汽车制造商都被肢解了,很多丧失了自主开发的能力。现在只能指望华晨、奇瑞、吉利能不能做出点东西。”
——回头看“以市场换技术”的引进外资政策,即外资的引入和自主技术的成长。到现在外资引入了,市场开放了,但自主技术生成的环节却缺失了。对此,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维迎作出了上述回应。
外资不是皇帝,核心技术难买到
“论证核心技术的获取方式并不是完全否定合资企业。通过合资企业,我们主要是学会了造车的流程,但在技术上能获得的很少。在合资企业我们只有2%的技术集成费,你可能获得技术吗?技术的拥有权永远在外方,而中方只有生产的许可权。我们现在发展自主品牌是因为我们在造车的时候不想看别人的脸色,现在外资在国内都搞平衡战略,但我认为外资不是皇帝,我们也不是妃子,我们不会去争宠。换句话说,合资就像儿女结婚,亲家太高,不会瞧得起我们。”
——长安汽车董事长尹家绪谈中国汽车产业合资得与失,认为本土企业不是外资的“妃子”。
自主品牌要立足差异化竞争
“以中国汽车工业的现有水平,欲与跨国公司全面竞争是不现实的,但我们有自己的优势:我们熟悉国内市场和用户,有低成本的竞争力。因此我们可以学他人之长,创自己之新,充分利用自己的低成本优势,在新能源汽车开发和自主品牌建设上加强自主创新,建立起有自身特点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将自己放在国际化竞争的大背景之下,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走差异化的竞争道路。”
——上汽集团副董事长、上海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虹
自主品牌要全面开花,走向世界
“依靠自主创新打败外国车是我的一个浪漫的精神追求!吉利要实施国际化战略,目前已制定出未来10年的规划蓝图,即到2010年,将推出15款全新车型、8款发动机、6款手动变速器、6款自动变速器、3款电子无级变速器、1个油电混合动力项目和1个赛车项目;到2010年,将实现产销100万辆目标,其中国内市场份额达到8%,吉利汽车将成为国内经济型轿车的首选品牌;到2015年,将实现产销200万辆,其中2/3出口,在国际市场份额将达到2.5%,吉利汽车将成为国际知名品牌。”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注重“海外淘金”。
跟外国人合作是要寻求自立
“在造汽车这件事上,中国人不仅要‘自主’,而且一定要联起手来,要不大家都在重复做一件事,浪费很大。比如谁干了某种发动机,这种发动机就从他那里买。但不管联合的路走不走得通,在做自主品牌这一点上,不能再走南美的路,南美现在剩下了什么?它的产业就像云彩一样,一有风吹草动就飘走了,因为你没有根。你的根是品牌和研发,你的根是资本的控股权。跟外国人合作是要寻求自立,而不是为了合作而合作。”
——奇瑞汽车董事长兼总经理尹同耀
自主为前提,不排除外资合作
“我比‘三大’在某种程度上还要强。有些大企业董事长不敢说我这句话!中国汽车产能的确大,但是其中很多产能已经不适应市场。我们也不排除与跨国公司的合作,但前提是保持有自主研发的能力,保持自主品牌的发展。”
——中国民营汽车首富、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
10万人同干自主品牌
“我们一汽集团有13万人,其中10万人在干自主品牌。发展自主品牌是一汽的旗帜,是一汽的灵魂。发展汽车工业的责任要求我们走这条路。同‘十五’期间的‘开放合作,自主发展’方针相比,‘十一五’期间一汽确立的‘自主发展,开放合作’方针,不是简单的语句倒装,在自主创新方面,一汽需要有所作为。”
——一汽集团总经理竺延风
以自主战略制衡外方增资陷阱
“东风原来是做商用车的,去年的自主品牌达到了30万辆。中国的商用车在去年94%都是自主品牌。此外,东风在清洁燃料和混合动力方面在国内企业中具有领先地位;东风下属合资公司的自主研发能力正在迅速增强,例如神龙的爱丽舍、307( 报价; 图片)、凯旋( 报价; 图片)都是中法联合开发;同时东风还正在对自己的轿车自主品牌加速。在自主品牌和自主研发方面,东风商用车要巩固领先地位,乘用车要加速,合资公司研发要实现迅速提升,清洁燃料和未来混合动力要实现超越。”
——东风汽车公司总经理徐平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