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对于福田汽车来说是个有着特殊意义的日子。这一天,福田汽车副总经理吴越俊把福田第180万辆汽车的钥匙交给了著名物流企业中国外运总裁助理虞健民手中,同时双方签署了合作框架意向书。
一个是中国最大的商用车企业的代表,一个是著名物流公司,两个“重量级”企业的合作,让这次交付仪式变得不同寻常。 不仅如此,相差几天的8月28日,恰巧是福田汽车成立10周年的纪念日。因此,看似平常的商务活动变得更加引人注目。
翻开中国汽车工业历史以至世界汽车工业历史,用10年时间生产180万辆汽车,尚无记载,福田汽车以自己的业绩书写了汽车发展史上的新纪录。
在中国汽车市场中,商用车的社会认知度和市场容量远远低于乘用车,但是,在商用车市场中,9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为中国的自主品牌。自主品牌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成功地抵制了“洋品牌”,商用车在快速发展的市场之中得以“中国制造”而骄傲,这其中有福田汽车的贡献。福田汽车在短短的10年间演绎了中国汽车发展史上的“T”型车的神话,正是福田10年的发展,凸显了商用车行业的“中国力量”!
商用车企业快速成长的“中国特色”
时间上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汽车合资企业的建立,轿车开始快速增长,引进品牌的轿车迅速占领市场,合资生产轿车开始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主导趋势,原有的商用车生产厂家难以形成规模。商用车的增长速度远远落后于轿车和微型客车。
一时间,似乎没有一个大型汽车制造企业再重视商用车的生产,上轿车项目成为各大汽车制造企业的“主攻方向”。在这种背景下,一个企业开始进入商用车行业……
1996年8月28日,以北汽摩公司等100家法人共同发起成立了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百家法人造福田”,链合了企业发展的上下游资源,奠定了福田汽车发展的坚实基础,尽管如此,刚刚成立的福田股本金只有1.44亿元,在汽车这个资金、技术密集型的行业中,实在是太弱小了。
面对有着几十年发展历史的竞争对手,要迅速做大企业规模,在行业里占有一席之地,福田没有更多的路可走。唯一的出路是走国有企业改革之路,做大做强企业。
在福田汽车成立的最初几年,紧紧抓住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机遇,以改革的弄潮儿的姿态,通过上市、重组、兼并等方式进行了一次次的产权改革,盘活国有资产,使一个个老的国有企业焕发了活力,每一次改革都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实力不断增强。在国家没有直接投入的情况下,靠盘活国有存量,实现自主创新和跨越发展。为了多产业发展和外延扩张的需要,2001年以后,福田汽车在北京、山东、湖南等地以盘活国有存量资产为目的,兼并、重组了几个老国有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新业务的开拓使得这些老国有企业焕发了生机,一方面直接解决老国有企业员工的就业,为他们的生活提供基本的保障,另一方面也使得这些国有存量得到盘活,使得国有资本得到了保值和增值,提高了国有资本质量和控制力。福田汽车北京欧曼重型汽车厂前身是北京怀柔冲压厂,2001年资产重组进入福田汽车,如今福田在此基础上建成了年产10万辆重型卡车,成为亚洲最现代化的生产基地。福田汽车环保动力有限公司的前身是拖拉机厂,2000年完成资产重组后,到现在形成了年产5万辆轻型客车和10万台中小马力发动机的核心事业部;福田汽车欧V客车事业部的前身是北京第一通用机械厂,2004年资产重组并入福田,到现在成为福田汽车大中客生产基地……。像这样的资产重组还很多,福田汽车在创业过程中,通过盘活国有存量,低成本投入整合最好的资源,提高了国有资本的控制力,也为企业规模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短短几年里,走过了同行业大型企业几十年走过的路。似乎在不经意间,福田汽车成为行业中的重要企业:
1998年,福田汽车完成了产业调整、产品调整和管理区位的调整,以研制生产“福田小卡”为标志,确立了企业在中国商用车行业中的地位;
1999年,福田风景下线,北汽福田公司成功生产轻型客车;
2002年,福田重卡生产基地建成投产,成为亚洲规模最大的重型卡车制造企业;
2004年,标志北汽福田公司生产的第100万辆汽车的欧V客车下线;
2005年,福田汽车轻卡连续8年保持行业第一,在中国汽车行业排名第五;
2006年,具有欧洲标准的欧曼ETX、欧马可上市。
福田汽车十年累计生产汽车180万辆,实现销售收入800多亿人民币,对上下游产业形成了3000多亿元的拉动效益,并重组10几个国有企业,直接解决近万名老国企员工的就业问题。此外,由于福田的产品是商用车,面向广大城乡市场,180多万辆商用车就意味着创造了超过180万个就业机会,在推进和谐社会进程中彰显了“福田动力”。
十年磨一剑。福田汽车从低端商用车做到到高端商用车,从单一品种做到全系列商用车,从一个不知名的企业做到中国商用车重要企业之一,不仅走出了独特的发展道路,而且创造了一个奇迹!
这个奇迹只能发生在深化国有企业的历史进程中,改革孕育了福田汽车,得意于改革,她是国有企业的成功范例,也是缩影,因此,福田汽车成长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她的快速成长基因的更具有“中国特色”。
商用车企业自主创新的“中国创造”
与乘用车相比行业,中国的商用车行业有着鲜明的特色,尽管商用车的市场没有乘用车大,但是产品的自主开发的实力和基础却明显高于乘用车,自主品牌成为商用车市场的主导力量,自主创新使中国商用车企业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制造”。引领中国商用车自主创新方向的就是福田汽车。
术有专攻。10年来,福田汽车在没有合资背景和引进技术的情况下,坚持自主创新,潜心商用车的研制和生产,以自主创新创出中国商用车发展的新天地。
对于自主创新,福田汽车有一种特殊的追求,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的使命,实现福田汽车的创新发展。
1998年,福田汽车在研究细分市场的基础上,发现当时紧缺轻型卡车的空当,便组织技术人员,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再创新,搞了公司历史上第一次自主开发,成功推出了福田的第一代产品“福田小卡”。凭借3万-4万元的低价位和高性价比的优势,“福田小卡”契合了部分城乡用户的消费能力和口味,迅速被市场接受。
“福田小卡”的成功,一举确立福田汽车在商用车行业中的地位。
福田汽车在企业自主创新中坚持有形和无形的契合
有形就是培育中国商用车的自主品牌——“福田汽车”。福田汽车的品牌经营意识是中国汽车企业中觉醒得比较早的。2003年,福田汽车BIS(品牌识别系统)战略正式全面启动,随后福田汽车又构筑了强大、明确的产品品牌体系,这标志着福田汽车已从产品经营走上了品牌经营的新路子,这是福田汽车自主创新道路上的又一个里程碑,全新的钻石形象也象征了福田汽车作为一个卓越的汽车企业对社会的价值承诺。在产品品牌方面,由单一的“时代”轻卡产品发展到欧曼、欧V、欧马可、奥铃( 报价;
图片)、萨普、传奇、风景和时代等八个产品品牌,并且品牌的技术价值不断提升,仅卡车系列方面就具备了高、中、低三个档次的产品系列,既有面向国际平台的高档品牌产品,如欧曼ETX和欧马可,又有面向国内广大农村市场的低端和经济性品牌产品,如时代轻卡。2005年,福田汽车获得了CCTV我最喜爱的中国品牌。伴随着福田汽车的快速发展,福田汽车的品牌价值不断提升,经过世界品牌实验室的独立评估,2006年3月,福田汽车品牌价值达到139.68亿元,比2005年的119.32亿净增了20亿元,名列中国500强企业中第42位,名列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第四位,中国商用车企业第一位。
无形就是“集成知识”,形成福田汽车的自主知识产权,福田汽车非常注重自主研发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汽车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公司建立了国家级技术中心——汽车工程研究院,并以汽车工程研究院为核心,建立了由汽车工程研究院、海外研发中心、国内外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国外专业汽车研发机构、二级工厂研究所以及供应链同步研发机构等六个层次组成的自主创新的体系,这个自主创新体系为福田汽车产品的研制开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截至十五末期,福田汽车自主创新产生专利152项,涉及到外观造型、车身部件结构、底盘部件结构等,福田产销汽车超过160万辆,全部是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且没有任何产权纠纷;福田汽车加强对新产品的开发,并注重提升产品的市场转化能力,“十五”期间,
福田汽车完成了欧曼、欧V、欧马可、奥铃、萨普、传奇、风景和时代等八个产品品牌的开发和升级换代,自主研发新产品市场贡献率达到80%以上。
集成知识,核心是人才。福田汽车建立了一支创新型人才队伍作为集成知识的主体。在福田,有一套完善而独特的人才战略。坚持以人为本,整合全球人力资源,培育一流自主创新团队是福田汽车坚持自主创新所遵循的原则。在培养和使用自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福田汽车把视角从全国转向全球,在全球市场寻找优秀的人才,二十几名外籍专家,十几位“海归”人才在福田继续实现他们的价值。人才,组成了自主创新的卓越团队,智慧,成为福田自主创新不竭的动力和源泉。
福田汽车认为,中国的汽车行业已经融入全球竞争当中。福田公司立足于自主创新,仅仅依靠中国国内的人才是不够的,必须引进国外高级人才,缩短差距,才能适应全球竞争的形势。为寻访高级技术人才,总经理王金玉多次赴底特律召开专场企业宣讲会,向当地的华人介绍福田的发展、福田的产品和福田的战略,提出“百万年薪诚聘英才”。
福田汽车对人才给予了充分的价值体现。在整体薪酬标准设置时,一直坚持向研发系统人员倾斜的原则,在公司同层次人员中,研发系统人员的工资水平要远远高于其他系统人员,拉大收入差距,留住关键技术人才。
3000多人的人才队伍,在福田汽车集成知识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人才承载着知识,也集成着知识。
对于集成知识,福田汽车给予了资金上的保证,逐年加大投入,增高研发投资。从2001年投入研发经费1.7亿元、2002年的3亿元、2003的
4.4亿元、2004年的7.1亿元,到2005年投入11.2亿元。公司自主创新平均投入额达到了销售收入的3.5%-4%,平均年增长率达到了153%,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2006年底,福田汽车新的研发大楼即将投入使用,其中规划的8个实验室的试制试验设备都具备了国际先进水平。
在福田汽车创新发展中,始终坚持走集成创新之路,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链合创新”模式。从创新的角度看,福田汽车的成立,远远超过一个股份公司的设立,她不止是一个公司的诞生,而是形成了企业的价值链和链合创新的架构。此后,为了做大企业规模,福田汽车不断深化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改革,盘活资产,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链为纽带,整合发展要素,在链合中实现了企业自主发展,扩大了企业规模。福田汽车在资产重组中,积累了经验,以企业文化为先导,集成知识,在把重组企业有效链合在企业的价值链当中,实现“无缝对接”,福田遍地开花,低成本投入整合最好的资源,小投入积累了大的能力。福田的并购是企业自主发展、战略创新的经典案例,也是福田汽车链合创新的源泉。
从福田汽车的成立以壮大我们不难看出经营着链合创新的思维,这是这种思维驱动着企业的全面创新,主导着企业创新发展。在管理创新中,福田汽车提出“不做第一,就做第二”的管理理念,按股份公司的治理结构初步搭建起了运营平台,采取的是工厂管理模式,到
“职能-事业部”的管理模式;再到SBU为主导的多业务混合管理模式,福田公司的管理在创新中不断升级。
在福田汽车,科技创新处于战略地位,他们认为只有发展自主品牌,才能真正实现产品国际化发展;只有真正实现自主创新,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自主创新发展是企业未来国际化竞争的核心驱动力。
在科技创新中,福田汽车坚持自我创新和自主创新结合起来,所谓自我创新就是产品技术创新的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必须是福田汽车“自我”提出的,福田公司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不能自我提出技术要求和验收标准,就没有技术上的主动性,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开发。所谓自主,就是要以福田汽车为核心,组织链合创新。福田汽车奥铃新产品的开发,组成了由6名国际专家,14名国内专家和67名工程师组成的开发团队,建立了国际化的战略开发体系,使开发周期缩短到27个月。
链合开发提速了福田汽车新产品上市的速度:
2002年5月,福田自主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欧曼重卡上市,并由此进入重卡行业;
2004年12月,福田自主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欧V客车上市,并由此进入大中客车行业;
2005年3月,福田自主开发的奥铃轻卡上市,奥铃的上市给中国轻型汽车带来了近乎于革命性的变化。这种革命性变化的实质就在于,奥铃系列产品突破了原有的日本五十铃产品技术平台,在安全应用方面作了“1+36”项目重大技术革新,其中多项技术均为国内首创。中国轻型汽车以日本车型为主导的格局,最终被福田自主研发奥铃系列产品所打破,
2006年3月,福田汽车自主开发,达到欧洲标准的欧曼ETX、欧马可上市,成为福田国际化的标志性产品。
2006年4月,福田汽车提出了自主创新的新的构想--建立“P-V-FOUR”工程构想。在这个构想下,福田将打破国内单个企业封闭式自主创新的模式,整合价值链上下游企业,根据市场及消费者的需求,集成全球优势资源,进行产业链企业联合集成创新的新方法,进一步开创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新模式!在这个构想中,有领跑行业创新的福田汽车和潍柴动力以及世界著名的AVL公司与BOSCH公司,
进行联合概念产品设计,建立动力系统技术研发中心,推出联合研发产品,整合服务网络。目标是整合动力系统国际领先的技术,根据国际发动机系统的发展方向,设计领先国际的汽车动力产品(欧5以上产品),满足国际发动机及整车系统的市场需要。
福田汽车以自己的追求,书写了“中国制造”的辉煌!
商用车企业走向世界的“中国福田”
福田汽车作为年轻的汽车企业,进入汽车企业只有短短的十年,却表现出无以比拟的后发优势,也代表了中国汽车行业的新生力量,在成功确立在中国汽车行业中的地位的同时,福田汽车开始走向世界。
走国际化道路,对于福田汽车来讲,不是口号,而是行动;不是概念,而是目标。因为他们认为,与进口商用车相比较,我国商用车在价格上占有很大的优势。中国商用每年在我国的汽车出口中商用车都占到70%以上的比例。相比于乘用车,商用车是我国汽车工业中最有可能走出国门。
战略性的思考产生了战略性的行动。福田汽车提出了“战略学通用、作业学丰田、技术学戴克”的标杆学习,通过集成知识,把国际知名企业的成长基因全方位植入到福田汽车的肌体当中,进而成为福田汽车的成长动力。五年来,福田汽车潜心学习,为了学到“真经”,甚至把丰田公司TPS生产法的鼻祖聘请到福田汽车任职。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福田汽车具备了走国际化的品质与内涵。
把“中国福田”导入世界,福田汽车选择以市场为突破,进入新世纪,福田汽车成立海外经营部,全力开拓海外市场,独树一帜地建立了一支海外经销商队伍,“洋经销商”认同福田文化,认可福田产品,对福田汽车表现了极大兴起,
销售业绩逐年上升,有的经销商得到福田汽车奖励的“奥迪”轿车。现在“洋经销商”已经成为福田汽车走向世界的桥梁。在巴基斯坦、乌克兰、越南等地已经建立了海外CKD工厂,俄罗斯、印尼、伊朗、菲律宾等十几个国家CKD工厂正在谈判和筹划之中。在汽车出口方面,福田汽车出口业务快速增长。2003年开始出口,2004年出口9000台,
2005年出口1.3万台,成为中国商用车出口最大的汽车企业。
全球化是福田汽车始终坚持的战略,“十五”期间,福田汽车坚持走国际化道路,加强与国际企业的合资合作,在合资合作过程中,坚持自主品牌,通过国际合作使福田汽车自主品牌产品走向世界。如2003年,福田汽车和戴克公司签订了商用车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中重型卡车和发动机方面进行合作,合资企业将实施“双品牌”战略,一方面生产福田品牌汽车产品,一方面生产奔驰奔牌产品,福田将通过戴克公司全球汽车销售网络和服务网络实现福田汽车产品国际市场销售。目前福田汽车和戴克公司合作谈判正在顺利进行中;2006年3月,福田汽车与康明斯有限公司签订合资企业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合资公司预计在2006年底挂牌成立,合资公司将生产3.8L以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福田品牌轻型柴油发动机产品以及康明斯品牌发动机。这些合资合作,使福田汽车与世界级汽车制造企业站在了一起。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牛文元所说:世界商用车要看中国,而中国商用车要看福田。福田汽车作为中国商用车第一品牌,通过“集成知识、链合创新”,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发展,引领了中国商用车前行的方向,也成为了中国汽车自主创新的精神领袖。 (责任编辑:王伟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