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中国造”经常成为“便宜货”的代名词。一些外国公司进口中国汽车零部件产品时,往往把价格压得很低,在他们看来,只要是中国生产的产品就值这个价。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资料显示,2005年,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197亿美元。 其中,零部件出口85亿美元,年增长51%。
尽管零部件出口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在“喜人”的背后,却存在种种问题。有关人士指出,很多企业的品牌和管理意识较差,技术含量低,利润空间十分有限,其形势不容乐观。
低档形象待改变
近几年,美国、欧洲、日本相继指责中国出口零部件的仿冒问题。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也曾发出警示,继纺织品、电视机、半导体芯片之后,中国正在崛起的汽车零部件产业正面临来自美国的贸易壁垒。
美国机动车和设备制造商联合会公布的数字显示,全球假冒汽车零部件的年产值为120亿美元,其中部分来自中国、印度和韩国。
这使一些外国人产生Made in China就是低档的错觉。江苏圆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卫东对《财经时报》记者表示:“想转变他们的这种观念非常难。”
圆通集团是一家2000年才步入汽车车轮行业的民营企业。从成立之初,他们就将发展的起点定为海外市场,目前在欧洲和美国都开展了业务。
据郭卫东介绍,同行的竞争是中国企业出口时面对的一大难题。一方面,大多数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比正常市场低很多;另一方面,低价、品质较差的产品,影响了外国人对“中国造”的印象。
郭卫东说,在这方面,他们不得不花很大力气去扭转局面。
出口要有战略眼光
什么样的产品更适合发达国家市场?这是许多企业认识到却没有认真思考过的问题。
专家指出,由于我国汽车及零部件产品出口尚处于起步阶段,很多企业面对国外大市场显得很盲目。无论是整车还是零部件,一些企业总是抱着“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捞一笔就走”的态度,中国企业急需战略性的发展眼光。
“我们的想法是,以高端产品培养高端市场,从难的地方做起。”郭卫东告诉《财经时报》。
记者进入车轮行业后,江苏圆通集团将欧洲市场作为海外战略的第一步,很快在德国建立了分公司。他们以售后市场作为突破口,以零售的方式,让更多的德国人直接了解中国产品的品质。
圆通并没有打算短期内获得多少利润。“尽管高端产品的利润较高,但是圆通的策略是先做市场,再盈利。”郭卫东表示。
据了解,像圆通这样,希望以高端产品打入国外市场的中国企业并不多。
“这样做的风险大、投入多、收益慢,但是前景会很好。”有关人士如是说。
优化服务与管理
国内许多企业认为,为通用、福特等跨国公司配套出口很容易,只要达到人家的标准就行了。然而,有关专家提醒说,并不是技术好、质量好就能出口,这其中还牵涉许多复杂的问题。
据悉,零部件的配套出口涉及到工程、设计、技术匹配等问题,还有运输、物流的环节。这一系列因素中,如果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功亏一篑。国内企业由于在一些环节上尤其运输、物流上重视不够,往往在出口时遇到很大麻烦。
法国一家零部件公司看中了中国零部件产品的低价优势,想找一家企业合作,其法国同行却劝他们警惕低价带来的低质问题。他们还听说中国企业在管理上做得不好,经常出现发货延误、数量不对等。因此,在与中国企业谈判时,他们对这方面非常谨慎。
圆通集团抓住了这次机会。尽管圆通的产品价格比其他来自中国的产品高,然而,法国人看到圆通的产品、考察了其管理与物流体系后,立即决定与圆通合作。
圆通进入汽车车轮行业之初,曾与一家台湾企业合作。从那里,圆通不仅学来技术,而且还学到了台湾的管理方式。这些对圆通日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知己还应知彼
业内人士认为,在开拓海外市场前,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应该先对目标市场有准确的分析和理解,制定准确的市场定位和产品战略。同时,了解当地环境、消费文化、法律法规等也非常重要。
圆通的汽车车轮产品主要销往欧洲,而对于国内和美国市场,圆通目前还不打算大规模进入。在国内,圆通只与昌河汽车合作,其新车型的车轮全部使用的是圆通的产品;在美国,圆通则是以ATV(全地形车)为主。
在郭卫东看来,国内市场运作不规范,零部件企业过度依赖整车厂,利润不会太高,而且,国内生产车轮的大企业很多,竞争激烈。而美国的整车企业,其成本、管理等与欧洲、日本企业差距较大,汽车业在美国已呈下降趋势,此时进入美国市场显然不明智。
他认为,企业只看到宏观市场还远远不够,海外发展还应该了解对方市场运作的细节。
在圆通德国分公司里,当地人占绝大多数。郭卫东认为,德国人知道德国人喜欢什么样的产品,能做到许多中国人办不到的事情:首先,通过当地人推销产品,会拉近德国人与中国产品的距离;第二,德国人有经验,而且熟悉当地市场;第三,他们深谙当地文化、操作模式、法律法规等中国人很难了解的东西;另外,他们在产品策划、营销策略上具有很大优势。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