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上海大众作为中国第一家汽车合资企业登上历史舞台正好20周年,从此改变了中国汽车产业的命运。回首20年,我们感叹中国汽车的发展,同时更要清楚地看到我国汽车从引进到生产上市的效率以及汽车的价格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车型从隔代上市到同步上市
如今,我们市面上看到的汽车基本上都是同步上市或者差半代上市的汽车,然而在20年前我国刚刚开始引进国外汽车时,基本都是隔代上市的车型。
据介绍,汽车最初的引进相当于差一代即5年左右的时间,最典型的就是桑塔纳。当时德国大众正要淘汰桑塔纳而开始生产帕萨特的时候,恰好赶上我国正要大力发展汽车工业,就决定把桑塔纳引进给中国了。引进捷达也是如此,本来国内想要引入高尔夫,但因为高尔夫没有三厢版就只好改成捷达。
业内资深分析家贾新光就认为:“咱们老说要先进技术,但有些先进的东西咱们是用不了的。比如切诺基( 报价; 图片),咱们引进时人家原装的已经全电喷了,中国非要改成化油器;而富康引进的时候也是把三元催化那套都拆了。”零部件的基础问题在当时也是制约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大问题。当初中国要搞国产化,大众公司就搞了一个调查。它们在江浙沪这些条件比较好的地方进行考察,结果只有23%的零部件厂可以达到他们的要求,任务非常艰巨。
从桑塔纳到别克和雅阁,这些国际车型再进入中国时就和国际上只差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这是因为给它们配套的设施已经很好了,第一年可以制造40%,第二年达到60%,第三年再到80%,过去10年的改变现在3年就做到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帕萨特B3、B4都没引进而直接生产B5,其中的两代就是这样“差”出来的。到了2004年,长安福特宣布蒙迪欧全球同步上市。2005年,雪佛兰LOVA全球同步上市。业内专家表示:同步上市的前提就是必须保证同步开发,这款车在换代换型的时候就要考虑中国规格,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同步。
价格从相差数倍到真正接轨
汽车的价格在这20年里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其中的因素也十分复杂。不但取决于生产与销售商的市场策略,而且受到国际经济变化以及国家政策等诸多不可确定因素的影响。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引进桑塔纳、捷达和切诺基时,国内的轿车很少,严重供不应求。所以当时桑塔纳能卖到20多万元,加上一块最高可以炒到16万元的车牌,买一辆桑塔纳就要40万元,这在现代人眼里是不可想象的,而桑塔纳在美国上市时只有6000美元。另一要素就是汇率在不断变化。专家称,80年代初,1.8元人民币兑换一美元。到了1994年,官方的汇率已经升到了8.9:1左右。这就造成了当时国内引进车辆跟国外同款车在价格方面很难比较的尴尬局面。
到了今天,类似十年以前那样高出海外一倍以上价格的情况已经逐渐消失,简朴型小轿车则价格差别更小。另一方面,由国内制造的中档轿车除了极少部分车型保持着与豪华轿车同样的高利润率以外,多款车的价位已经较为合理,而部分经济型轿车由于展开激烈的市场价格战,其价格几乎与海外同类产品相当。
对于价格,贾新光表示:“现在大家都很关心国内汽车价格跟国际接轨没有,实际上是很难接轨的。在经济学上这叫做“价格歧视”,即产品可以在不同的市场卖出不同的价格。”他解释道,“由于市场是隔离的,这种可能性就是存在的。好比水形成不同的价格肯定是因为有东西挡住了,要能打通才会流出来变成一个平面。”实习记者 韩旭
新闻链接
●改款与换代
一般来讲,每款车每年都要有一个换型或者改款即一种小调整,这个调整一般表现在配置上,比如新的发动机,新的变速箱等等;也有可能是内饰改一下,前灯或者保险杠之类的。而一般四五年才做一次大改,这就是所谓的一代了。代的意思就是重新做一次,从里到外都要变。
●同步上市
这是跨国公司全球化战略的一部分,即争夺全球化市场。过去分为新产品市场和老产品市场,这边卖不好了就卖到那边。现在是全球统一的市场,首先从福特出来一个叫全球车世界车的概念。这个车从开发时考虑的就是市场,在各地生产。这里就要引入平台的概念,如果平台达到产量几百万就非常有竞争力。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