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调查】 车险信息泄露源头调查
据记者调查了解,其实,从刘先生买车到领取牌照,再到第一年购买车险,每个环节都可能出现资料泄露的可能,因为,每办理一个手续,刘先生都有可能填写真实资料和联系方式。 如果刘先生发生过交通事故的话,就连修理和理赔环节都是资料外泄的途径。
★ 保险公司
代理人的频繁流动,导致了保险公司成为车险信息被外泄的主要途径。
据记者了解,当代理人跳槽到其他保险公司的同时,也自然带走了以前所开发客户的资料。他会劝说客户改投新保险公司的保单。这一现象在保险圈子里非常普遍。
另外,如果保险公司把关不严的话,也会有被现有员工泄露资料的事情发生。
据悉,一般各家保险公司都建有自己的客户档案库,根据各公司的实际情况设定访问权限。如果一家公司内部保密手段不健全,公司的理赔人员和出单人员极有可能为了谋私利盗卖客户信息。
上海一家财产保险公司人士向记者介绍,这样的事情在每家公司基本都有个案发生。“客户资源是保险公司的商业秘密,客户资料一旦被泄露,将对公司业务的进一步开展造成很大影响,更会使客户对公司的诚信产生质疑。”
更让人担心的是一些保险中介或代理机构。今年可能和A保险公司合作,明年则和B保险公司合作,有时为了增加可信度,直接以不同保险公司业务员的身份出现,也就形成了客户信息的“合理流动”。
而一些自称是保险公司之间联网的说法,更是甚嚣尘上。
在此提醒消费者,上述说法纯粹是一派胡言,试想,在这个竞争的社会,保险公司之间怎么能够共享信息呢?
目前,多数购车者的购车渠道是汽车经销商,他们手中握有大量购买新车客户的资料,而且比较详实。
★ 汽车经销商
另外,一些汽车经销商同时还是车险代理商的身份。在车主购车后,汽车经销商往往抛出第一年赠送保险或保险打折的诱惑,让车主在其处投保车险。车主的投保情况连同车辆情况一并被汽车经销商套取。而当第二年车主选择其他渠道购买车险时,有些汽车经销商就将其掌握的客户资料出售给保险代理机构,从中获利。而这种由汽车经销商泄露信息的可能性也比较大。
据说,在国内一些城市,甚至还出现了专门负责为汽车经销商和保险代理机构牵线的中间人,这些中间人获利也不小。据这些中间人透露,一般汽车经销商提供的车主资料的“收购价”在5元/份之内,而他们通常以8—10元的价格卖给保险代理机构。如果车型越好、车价越贵、上年车险保费较贵,资料就越值钱。
更令人气愤的是,个别中间人甚至将同一份资料卖给多家保险代理机构。这也是为什么车主收到这么多骚扰电话的主因。在这些中间人的眼里,个人信息成为他们赚钱的商品和工具。
有人认为,另一个能通过合法渠道掌握客户资料的就是车辆管理所。
有读者反映,在他为新车上好牌照后,即接到保险公司电话推销其购买车险。因此,他怀疑是车管所泄露了他的信息。“汽车几乎每年都要年检,年检的过程中相关信息资料都要被保存下来,不排除有人利用内部关系获取客户资料的可能性。”
但据一位公安系统车管部门的工作人员表示,因为公安部门比较严格的管理体系和纪律,从车管所泄露车主信息的可能性极小。
其实,汽车修理厂也是客户资料被泄露的另一个途径。没有哪个车主能保证自己的车永远不出故障,因此与修理厂打交道也是必不可少的。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