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北京的一些地下飙车族以用十几分钟绕二环路开一圈为荣,其中有用十三分钟跑完一圈者,自诩“二环十三”。
上周,一位试图效仿“二环十三”的司机让搭车的朋友在二环路上丧了命。
自“二环十三”的“事迹”被介绍给公众之后,“二环十三”便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议论当中。 但是奇怪的是,在不少人批评“二环十三”危害公众安全,蔑视道路交通安全法劣行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二环十三”的追随者和效仿者,甚至还有人炮制了所谓“二环十三妹”的概念,并对号入座。这让人有些摸不清头脑———“二环十三”之流究竟是公共安全的妨害者还是追求超越的勇敢者?
“二环十三”概念在公众眼前亮相时恰逢电影《头文字D》热映,影片为年轻人塑造了一个地下飙车的偶像———藤原拓海,拓海凭借自己高超的车技在公路上跑赢了一个又一个对手。“二环十三”的出现,让不少年轻人找到了现实版本中的藤原拓海。
藤原拓海和“二环十三”们的所谓“成就”都是建立在无视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的基础之上实现的,因为他们所选择的成名之所是公路而非赛道。
有人将地下飙车和赛车运动混为一谈,认为“二环十三”是街道版的赛车英雄,其实大错。职业赛车手首先关注的就是安全,在最激烈的比赛中也要遵守安全规则;他们每跑一次比赛或者每做一次试车还要为使用赛道而缴纳不菲的费用。相形之下,“二环十三”们在大街小巷上闪转腾挪时却不用考虑这么多。一位赛车圈内的前辈在聊起“二环十三”们时说道:“这些孩子太愚蠢,太自私。”真正的赛车手对“二环十三”们是嗤之以鼻的。
当然,爱车人对速度的追求不应否定,但是实现梦想的地点是应该经过慎重选择的。在车流滚滚的二环路上,泄压阀的声音既不美妙也不和谐。已经有人为追随“二环十三”流了血,丢了命,这给那些追随者敲响了警钟,快点儿抛弃“二环十三”吧。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