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马的自主之路
“在开放中合作,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自主”是总的原则。按照知识创新管理理论,“结合可控的、利用可借的”,从“模仿创新”到“跟随创新”最后形成“领先创新”。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过程中,充分利用公共资源,确保体系经济安全;注重企业文化战略、团队战略和品牌战略;坚持“效率”的“规模”,从低端市场切入逐渐进入高端市场,从单品种的“经济规模”逐渐实现多品种的“规模经济”。这是现实情况下提升中国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路径。 —景柱
有激情,有梦想,有摇摆,有坚持。在多年的行进、奋斗的历程中,海马的自主之路,由模糊逐渐变得清晰,脚步逐渐坚定,步伐逐渐加速。海马人走在通向自己“兰色梦想”的路上。
海马人的梦想
从1998年与马自达的合作开始,海马人走自主之路的“兰色梦想”就始终存在且从没停息。这既是来自对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整体判断,没有自主就没有未来;也寄托着海马人的社会责任,要为子孙后代留下些什么。“我不能让我的员工代代都当装配工”。
这条自主之路,海马走的并不平坦。既有外部环境的压力,对中国市场虎视眈眈的马自达一直就希望将海马完全纳入自己的中国战略布局;也有内部的疑虑,特别在海马近几年取得较好业绩的阶段,“有人认为离开洋爸爸,脸上没面子,前途很渺茫。”然而,海马人的自主决心,越来越坚定,执着的走着自己的自主之路。
模仿-学习-创新
“开放、合作、学习、创新”,这是海马路线的核心战略方针。“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则是从海马最初与马自达的合作就不断实施的策略。以马自达为老师,学习马自达先进的技术、生产管理经验,也是海马多年来的实践表现,以此为鉴,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各个层面。
学习,学什么,怎么学?
在学习中保持自主,是海马的不变原则。“与马自达合作的15年里,总体上是自主多赢的。在普力马和福美来的合作中,我们拥有品牌决定权、国产化认证权、采购权和整车销售权。除此之外,我们并没有支付昂贵的入门费和技术转让费,并且双方共担汇率风险。可以说,没有向马自达的学习,就没有海马今天自主的基础。”
就是在这16个字的核心战略指引下,海马实现了从基础薄弱到竞争力初具规模,从制造小厂到具备整体完备体系,为自主之路打造了坚实的基础。
自主的高起点
如今的海马,拥有了2个整车工厂,国内领先的汽车生产线。产能达到15万辆。一批较为成熟的汽车产业人才队伍,拥有国内一流的销售服务体系,自主的供应配套体系,同时,还有初步形成的整车研发能力。这是海马实现以我为主去实现海马梦想的根本保障。
与国内的其他汽车企业相比,海马的自主,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起点。目前国内的企业自主品牌主要有“合资自主”、“合作自主”、“独立自主”等几种形式,自主创新产品也包括“集成创新”、“学习创新”、“合作创新”等多种。作为坚持模仿创新-学习创新-自主创新路径的海马,既不同于合资企业的“合作创新”,缺乏充分的主导及话语权,也不同于奇瑞、吉利等完全意义上的“独立自主创新”。借助着多年学习马自达所形成的坚实基础,海马自主之路的起点与众不同,特别是来自于马自达的先进生产制造技术环节的经验。对于整车生产企业而言,生产制造核心技术竞争力的意义往往大于整车核心技术竞争力。
所以,对于海马的自主产品而言,相对于国内其他的自主品牌产品,也有着相当的技术优势。
同时,海马产品多年来在市场上形成的较好口碑以及由此带来的品牌好感度,也是海马自主战略布局的优质资产。
走向兰梦
“产品是企业的生命,是品牌的载体。研发是产品性价比之本,是企业核心几个年整理支援。全局之重在海马,海马之魂是研发。”这是景总对于研发团队的重视及期望。不断加强研发队伍的建设,显然是走向兰梦的重中之重。
面对国外品牌的竞争压力,低端市场无疑是自主品牌的最佳出路,也是海马的出路。但并不是盲目的上量上规模,追求市场占有率,追求销量排行榜,而是坚持品牌第一、质量第一的原则。先作精,在作强,不作大。
同时,始终坚持学习马自达的策略,填平马自达留下的低价空间,将质量作精,将品牌作精,站稳脚跟后,寻求进一步发展。将“性价比”及追随马自达品牌作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内部追求平台少、型号多、成本低、效益高;外部追求价位低、质量好、牌子硬。”
兰梦寄语
坚持兰色梦想的海马人,得到市场的认可和尊重,也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许和支持,以及来自海南省政府、一汽集团、日本马自达的合作支持。温家宝、罗干、刘云山等先后来海马厂参观并作了赞扬及期望……
“自主之路是多样化,希望大家以一颗宽容的心来看待。”毕竟海马汽车走出了第一步,诚如景柱所言:我们将用十年的时间精心打造海马品牌。当世界知道有奔驰、宝马、丰田汽车的同时,也应该知道我们中国的品牌,这就是我们海马人的梦想……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