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场的准确把握形成很强的市场扩张能力,独特的创新模式提高核心竞争力,低成本资产重组发挥强大效应——
8月28日,福田汽车成立10周年庆祝大会在福田总部大楼前的广场举行,见证福田10年快速发展的各界人士参加了这一庆典。 而就在此前的8月25日,福田将自己10年来的第180万辆汽车交付给了著名的物流企业中国外运手中。
10年180万辆,这种速度在国内是罕见的。从一个生产农用车的小厂,牵手北汽,发展成为目前国内名副其实的商用车第一品牌,实现了卡车、客车全系列发展,产品覆盖7个系列、8个品牌、400多个品种,全部是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
那么,“福田速度”是如何创造的呢?可以说对市场的准确把握形成很强的市场扩张能力,独特的创新模式提高核心竞争力,低成本资产重组发挥强大效应,这些成就了福田10年的快速发展。
把握市场 形成张力
“福田小卡,不大不小,用着正好”、“福田轻卡有大有小,用着都好”,也许您可能不知道北汽福田早期曾会有这么略带“土”而朴实无华、贴近用户的广告词。
不要小看福田汽车的起步,也不要小觑这些略带“土”的广告词,因为这恰恰反映了福田从起步阶段就深研市场、驾驭市场,形成了极强市场扩张力的事实。
是的,福田的发展就是从农用车、轻卡到重卡,乃至于发展成为中国商用车第一品牌,对于市场的深入调研、准确把握,找到市场空白,准确地细分市场,对其快速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总经理王金玉从福田成立起就对市场研究这一块紧抓不放,而且使用自己很器重、很熟悉市场的吴越俊(目前已是福田副总、欧曼总经理)狠抓市场调研,投重兵设立市场发展部和战略发展部,建立自己的市场研究队伍,像专业的市场研究公司一样(当时这在业内不多见),常年对瞬息万变的市场进行调研,对全国用户需求和竞争对手动态能做到及时准确的预判,这样就能准确把握市场的最真实需求。
早年福田推出“小卡”车就是最好的例证,当时卡车市场上有微卡、轻卡,但许多用户需要比微卡大一些但比市场上一般的轻卡小一点的产品,当时没有企业发现这一空白,而福田在准确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推出“小卡”概念,一炮走红,为刚起步的福田迅速切入汽车产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自主创新 竞争提升
从零起步,仅仅10年的时间,福田汽车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累计申报各项专利152项;全系列商用车产品覆盖8个品牌、400多个品种,累计出口2万多辆,福田汽车在自己的“十一五”规划中提出,要在2010年实现年销量超过100万辆目标,成为全球最大的商用车制造企业。
可以说福田的胆子来源于自主创新带来的自信。在汽车制造业内,有这样的一个规律,那就是产品每次升级换代大约需要5至10年,但福田打破了这个规律,从成立时单一的轻卡到欧曼重卡下线,再到欧V大客车上市,福田汽车创造出6年时间产品升级3代,即平均每2年产品就升级一次的业绩。
2003年至2005年,福田汽车实现了欧曼、欧V、奥铃( 报价; 图片)、时代、风景、传奇等8个品牌的全部升级换代,取得这些业绩的秘诀就是“自主创新”。
福田人把自己自主创新过程中形成的模式叫做“集成知识,链合创新”。集成知识,就是充分地整合、消化、吸收世界先进的战略、技术、运营等各方面知识,形成企业自己的知识资产,并转化为管理技术而运用到价值链各个环节。
福田根据自己创新实践,认为只有将自己的创新方式推广到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甚至国际间企业共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联合打造竞争力,保持企业持续发展,这就是链合创新。
可以说,从福田早期的小卡到目前的“三欧”产品,这些完全自主创新产品,无不体现了其创新模式的成果。目前,福田和国内主要供应商之间建立了“同步开发联合体”,把自己的创新同国际公司联合起来。
另外,福田低成本资产重组实现跨越式扩张,为其快速发展奠定基础。看哪种产品市场能够接受,再看生产这种产品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和资源,然后通过市场来配置这些资源。通过这种低成本扩张和高效率增长模式,福田得以完成从市场跟随者向市场领导者的改变。
做好品牌 稳步发展 福田快速发展的短短10年,已经发展到拥有全系列商用车、重工、农业装备、建设、金融等多元化产业的集团。据悉,除了现有SUV产品外,今年还推出一款具有全新概念的MPV( 报价; 图片),而造自主轿车业已有了打算,很明显,福田也已在鼓足劲进军乘用车市场。
在为福田汽车叫好的同时,记者对福田铺摊太大感到有些担心。
实际上,从国内商用车竞争态势来看,福田并不是已经占据了很稳的位置,来自江淮、东风、中国重汽、陕汽等强力的竞争对手对其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尤其是被福田寄予厚望、担当福田盈利大户的欧曼重卡,如果在近两年内不能取得突破,今年来增长很快的陕汽、中国重汽很有望夺取其较大的市场份额。况且,与奔驰的合资未来会是如何,这一切都将影响欧曼未来的走势。
在低端轻卡市场上,价格更低的昔日农用车老大时风把目标直接对向福田轻卡;在中高端市场,来自江淮、庆铃、江铃、东风的压力福田不会没感觉到。
福田应该像VOLVO把自己的轿车品牌卖出去专做好卡车一样,丢掉幻想,踏踏实实地做好自己的商用车品牌,说不定今后会变成中国的MAN、中国的斯堪尼亚。
记者观察
福田印象
对于福田,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两点:一是变化,这个变化,不只是众人所知的10年来其发展速度带给其产业地位的变化,更是从一个农用车小厂走向第一商用车品牌所经历的人才队伍的巨变;二是不变,即常年保持不变地对于一线市场的重视,保持敏锐的市场意识。
首先从人才的变化说起。当年的1996年,福田汽车从山东诸城这样的一个小城市起家时,人才的匮乏很严重,于是福田除了瞄准当时的大学毕业生外,目光集中在了全国各地的拖拉机、农用车厂的人才,王金玉将这些人员招至麾下,委以重任,为早期福田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据说,在商用车界,目前福田的人才建设、人才队伍堪称一流。可以说,短短10年,福田快速发展集中地也体现在人才机制的变化上。
其次是福田对于一线市场的重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福田从成立到今天,推出产品即获得市场认可,行业地位不断提升的原因。市场是产品技术创新的根本。除了一线的调研人员、市场分析人员外,福田还采取一切手段进行采集:遍布全国各地的近千家福田汽车专卖店,每天收集大量的客户反映,这些意见通过销售和技术渠道汇总到福田总部,这些数据经过技术人员分析整理之后储存起来,成为整车开发的依据。
可以说,正是福田对市场的敏感,对需求的深入研究才使其不断推出了很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