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市的北迁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我们如今还不得而知,从眼前来看,在新亚市周围已经有一带新商圈因新亚市而萌芽。不过,整个北京对汽车的购买力正伴随着道路交通的承载力日趋饱和,汽车为主的重工业也正逐步脱离北京经济的主流。
当“车轮”已无法完全带动北京经济的时候,下一股推动力又将是谁呢?科技创新或是文化创意?他们将记录北京经济的未来十年。
汽车战场转向二线城市
“在国内车市快速发展的这几年,像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都市无疑担当了拉动消费的领头羊的角色。在这些汽车消费的主要领域,汽车消费2001-2003年的“井喷”式增长,已经得到了释放。”中国汽车工业经济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李京生如是说。他认为,前几年的超高速增长是不正常的,它不可能长期地持续性发展。也就是说,像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对汽车产品的购买力已经提前透支。
除此之外,北京的用车环境和相关的成本也遏制着未来的汽车销售。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轿车已逐步走进家庭,汽车消费也实现了从贵族化到平民化的转变。长远看,燃油价格还会波段性升高,汽车消费的其他各项费用成本都在上升,如保险、停车费等,消费者在购车时不得不充分考虑到这笔经济账。以前光听说“买得起车,用不起车”的说法,当初还不以为然,现在北京车市的表现开始印证了、也强化了这个论断。
目前,北京的汽车市场已经比较完善和成熟,如果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抢得先机,汽车厂家今后要更多地依靠一些中小城市的消费。由于汽车数量猛增,北京、上海、广州等几个大城市的道路交通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家庭轿车的消费欲望明显减弱。与此同时,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2005年,以江苏、浙江、山东等地为代表的二级区域市场汽车销量增幅为40%左右;以河北、河南、四川等地为代表的三级区域市场,汽车销量增幅超过了50%,中小城市的汽车购买力得到极大的释放。
新亚市商圈萌芽
当整个北京面临汽车消费饱和的时候,亚市居于面积翻倍的北五环市场,仍然在努力地开拓着汽车消费的市场。至少,我们看到了新亚市周围,已悄然发生着变化。
当初,借着亚市的人气,奥体中心附近开起了不少4S店。亚市一搬走,这些店的店主都在担心自己日后的生意。那么新亚市的周围,又有什么动向呢?记者来到了东三旗新亚市。
新亚市周围已经遍布了二十几家汽车销售和维修的店面。一家汽车修理店的老板告诉记者,他们都是听说了亚市会搬到这才过来的。新亚市还没动工,他们就先占好地方了。这些汽车维修店门前都停着两三辆车,看样子生意不算太冷清。
家住回龙观附近的徐先生对于亚市的搬迁也感触颇多:“最初的时候,这附近连饭馆都特别少,后来突然间饭馆、商店都开起来了,一打听才知道是亚运村车市要搬过来了。”2003年,有一阵传闻说亚市不搬了。徐先生家周围的邻居们见面都谈论此事,连附近饭馆的老板都打不起精神。“我正发愁呢,我这饭馆还开不开了。”一家饭馆的老板聊天时跟徐先生说,看上去十分惆怅。而有这种想法的餐馆老板并不在少数,甚至有的饭馆已经准备“撤”了。等到传说亚市还是会搬过来,这些店的老板才又打起精神来经营。
新车市期待文化创意升级
新亚市启动周围的商圈,对于它的经营可以起到聚集一部分人气的作用。用北京中瑞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卢伟的话说:“商气决定人气。”然而,新亚市也注意到,聚集人气、商气还需要从别的地方“下手”。
简单地将众多汽车品牌云集于一个大卖场的模式,已经落伍于经济发展之中消费者需求上的升级。“我们已经在新亚市开放了24小时维修。”亚市总经理苏晖告诉记者。
除此以外,交易市场中引入汽车用品、音像等配套产品,俱乐部、消费学校等文化氛围也在他的下一步考虑之内。苏晖对于新亚市已经有了详细的规划:在新车交易市场之外,开展二手车的交易并且采取拍卖的形式来销售。完成亚市的网站建设,加入互通信息、广告、宣传、沟通、论坛、博客等。
“以后的汽车交易市场应该不叫做‘交易市场’了,而是多功能的消费市场。”苏晖对记者描画起新亚市未来的蓝图。在2006年底,亚市因为场地原因被停掉的汽车消费学校会重新启动,汽车俱乐部也会建立起来;在2007年6月,这里要形成消费者与汽车市场相交流的文化娱乐场所。将来还要在综合大厅二层建汽车文化场,展示各种汽车邮票,让人们去了解汽车发展的历史。
苏晖在车市引入文化的想法在国内已有所尝试。早在去年国内就已经出现了首家“车商画廊”。四川蓉城的三和集团在蓉城打造了“三和画廊”,这是全国首家由汽车服务商创办的艺术画廊。画廊的主旨是升级自己的品牌,迎合现代的汽车消费者更为高层次的需求。
“北京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而有文化内涵的汽车服务业,自然会有创意的因子在里边。”曾经去欧洲考察过的北京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赵弘对欧洲的车型津津乐道:“欧洲的一些国家已经进入后工业时代,他们追求个性、舒适。”
专家观点
地理位置决定车市人气
车市如何带来人气?中国汽车协会产业分会首席分析师贾新光向记者分析时则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这是很难说的,新亚市业态的变化也是大势所趋,现在旧亚市和新亚市的衔接有问题,比如说天通苑小区前的汤立路非常狭窄,不利于交通,假如能够在搬迁前做好规划,解决道路的问题会有利于提升人气。”他还表示,新亚市周围天通苑小区是经济适用房,居民的消费水平比较低,这些都不利于新亚市形成新的经济圈。
中国汽车工业经济技术信息研究所所长李京生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地理位置对于集中的交易市场来说是比较重要的。因为每一个市场都有自己的惯性,消费者固有的认知,而且路也走顺了。而新市场的形成是需要一定培育时间的。他认为,亚市周边环境人口集中、交通便利对人气的聚集影响很大。搬迁之后,很有可能原有的消费群体要发生一些变化。比如,原来一些无车族愿意去亚市看车挑车,以后可能更多的是买第二辆车的消费者光顾,或者是亲戚朋友有车的人也会去。
商报观察
北京经济新风向标待定
亚市搬离了亚运村黄金宝地,但不得不承认汽车市场、包括汽车制造业都已经离“北京经济的风向标”越来越远了。首都的定位,引领北京未来经济的接力棒,也将会交到他们的手上。
去年年底,北京已经提出到“十一五”末,文化创意产业将被培育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以移动通信、网络、传媒、咨询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是北京经济前景中的支柱。北京的经济正在悄悄地向这些无污染、高附加值的产业倾斜。
未来,当亚市不再浓缩北京经济发展的特点时,谁将成为北京经济的风向标?科技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现代服务业?旅游业?还是这些产业的多元化组合?我们只能随着北京一同去体会。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