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二手车交易,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信息不对称、经营缺诚信、消费者得不到相应服务等,这种不良的印象,直接导致人们对二手车交易望而却步。
一个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往往会引发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在旧车交易中,消费者是信息的弱势群体,有的卖方为了获取利益,隐瞒旧车的缺陷,消费者购买时就会面临质量欺诈、价格欺诈、购买非法车辆等风险。 在近年的消费调查中,二手车行业一直是投诉的热点,投诉比例居高不下。这种状况的存在,直接导致很多潜在二手车需求不能转化为真正的市场需求,想买的怕买到次品不敢买,想卖的又怕卖亏了而不敢卖。更为严重的是,它导致人们对二手车的评价普遍较低,整个二手车行业的信誉度、美誉度都严重受损。
要维护旧车交易双方的利益,就必须使旧车鉴定评估更加公开、透明。然而,我国的旧车评估制度还不完善,评估人才的奇缺是导致二手车市场不能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自2002年国家提出建立旧机动车鉴定评估机构与旧机动车交易市场分离试点后,各地相应成立了一批专业的旧机动车鉴定评估机构。但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地区的相关事业单位仍然把持着旧车的鉴定评估工作不愿退出,有些地区新成立的机构虽然形式上与交易独立,事实上却仍存在密切的关系。目前,国家规定实施二手车自愿评估制度,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强制或变相对交易车辆进行评估。这对新生的旧车鉴定评估机构来说,是一项重大挑战。他们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自己的执业质量和信誉,以适应这个转变。
另一方面,我国至今仍然没有统一的旧机动车鉴定评估标准及政策法规,很多旧机动车市场采用简单的平均年限折旧法进行价值的评估,其结果缺乏依据,难以为公平的市场交易提供价值尺度。由于目前尚未有全国统一的旧机动车鉴定评估机构管理办法,各地执行的是自己制定的管理办法,同时受出发点、市场环境不同的影响,其管理办法差异也较大,这也是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之一。
在发达国家,二手车销售量常常是新车销售量的2到3倍。而在我国,二手车的交易量仅占新车交易量的1/3。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我国的二手车市场发展还存在巨大的增量空间。随着汽车产业政策的调整、流通体制改革的深化、旧车流通行业的逐步放开,旧机动车交易将更加活跃。在面临一系列发展机遇的同时,旧车流通行业也正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相关企业的竞争和挑战。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