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将买壳造车?
政府为预先降低进入者的风险,扶强抑弱的“汽车新政”,更抬高了民企造车的门槛,也基本上堵死了民企的买壳造车之路。 《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规定,新进入汽车产业的企业,投资额不得低于20亿元,需5亿元建研发中心。
而据李建华透露,江淮20亿的投资和5亿的研发费用不成问题,作为绩优股上市公司,江淮具备继续在股市募集资金的能力,加上积累的自有资金,完全可以满足而且超过制造轿车的投资要求。同时,江淮的资产负债率也在50%以内。这就说明,江淮完全具备了买壳造车的条件。
当年,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向有关部门表达造车之念时曾被告知“这是国家政策不允许的。”然而让吉利还是找到了突破口,1997年收购了四川德阳一个濒临破产的国有汽车工厂而介入汽车行业。而后包括奇瑞、长城、比亚迪、力帆等进入汽车制造行业的第一步也都是通过并购实现的。
业内专家认为,在中国特殊的市场环境下,汽车产业的发展仍然是一种经济行为,汽车企业的战略规划也不会因为政策的调整而“搁浅”或“破产”,如果能找到合适的并购对象,不排除江淮买壳造车的可能性。而且,江淮和吉利的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在于,拥有相配套的零部件体系,有利于企业的整体转型和成本控制。
李建华则未置可否,他更倾向于华晨中华的发展模式,他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华晨从2000年介入自主品牌的中高档轿车产品以来,它的发展战略和产品定位有很多是值得江淮借鉴和学习的。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