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款车实惠的背后
车价下滑本是好事,但是汽车降价同时,“同一款车型,新款车配置会较老款有不同程度的缩水”这个问题却渐渐浮出水面。
近日,京城一家媒体爆料:“原本配件价格在3000元左右的爱丽舍底盘前三角臂被厂家偷偷换成了富康身上使用的价值仅几百元的三角臂”,“QQ原本的后雨刷器、后刹车灯、前后保险杠、车身的防擦条、座椅等都在不同程度上或减或更换为成本更低的配件”,一时间新车降价减配的话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厂家恶性降价引发减配?
改款新车上市,厂家多是高调宣传其性能配置有多大的提升改进,至于与老款相比哪些方面减配,厂家则避之不谈。
其实新车减配的问题并非近日才被曝光,早在一两年前,就已经有车主发现,某款车型新出的门板敲击起来明显没有了原先的厚重感;某款车价格下降后,最初的铝合金轮毂被换成了价格更便宜的钢轮毂,原先的6碟CD被减到单碟。
总体来说,厂家更换配置的原因多有三种,首先恶性价格战导致厂商被迫减配压缩成本。随着降价潮的冲击,目前除了高档车尚有喘息之机,其他各档次车型几乎无一幸免。为了抢夺市场份额,一些厂家不惜亏本甩卖。在利润趋薄的情况下,为了将损失降到最低,减配无疑是最简便的一个方法。一辆车几个细小的部分稍作调整即少花两三百元,加之车是生产线批量生产,一年几万辆车至少被节省了几百万成本。其次,随着国内技术的日趋成熟,国产配件自然取代了进口配件,生产成本与使用成本都会下降;三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些配置并不适合中国路况,为了与整车更好地匹配从而更换配置。
消费者心态期待成熟
除了厂商各自不同的目的,汽车改配减配与目前中国消费者心态不无关系。日前,在国产VOLVO S40的试驾会上,厂方培训师在强调国产S40与进口质量无差异的同时,也不无感慨“不少中国消费者还处于‘浅层消费’只是盯在眼睛看得见的地方,像内饰做工的精细度、座椅是皮质还是布绒、音响是6碟还是单碟。”而也正因如此,一些厂家有意去迎合消费者的心态,表面上做足文章的同时却在内部材质上偷工减料,推出产品时再赋予一个极具诱惑力的价格。
不过,中国车主对于车价固然敏感,对于厂家减配的行为却并不认同。近日有传,骏捷的刹车盘要被缩小,ABS改为国产。对此在一家骏捷的车友会网站上,一位车友发起了一项“华晨减配后是否退订?”的投票调查,参与调查的236名网友中,选择“可以忍受继续等”的为20.76%,79.24%的网友则选择“不能忍受,退订”。
既要低价,又要高配,消费者的这种心态多少有些难为厂商,毕竟一分钱一分货,世上没有赔本的买卖,是选择价格,还是选择质量,恐怕消费者应该以更理性的心态。
国产货不等于劣质货
在对减配问题的各方争论中,中国消费者对于厂商改配持全部否定的态度也值得商榷,尤其针对进口件改为国产件的车型,多数车友认为这就是质量缩水的表现。
按汽车业内的规律,汽车的成本价若想下降,一方面伴随市场份额的扩大与这一车型保有量的增加,另一方面取决于配件国产化率的提高。随着国内技术的成熟,由进口件替换为国产件是必然,也是降低成本的有效途径。一些配件的技术含量并不高,替换成国产件不仅从成本上更为经济,而且更适合中国车况与路况。在不影响汽车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用国产件替代进口件无可厚非。
不过,近日又有媒体刊登:东风日产准备把性能出色的VQ6缸发动机换作4缸发动机,因为装备在天籁上的VQ6发动机是一个进口发动机,换作国产4缸发动机后成本可以下降许多。虽然尚未得到厂家证实,但是这个做法显然并不可取。降低成本是大势所趋,不过若要牺牲动力及安全,那么价格再便宜,恐怕消费者也不会买账。
新款车的增配与减配情况究竟如何?为此,我们在下面特别调查了目前争议较大的福克斯、新POLO、爱丽舍、307,分析这些新款车增配与减配项目,究竟是实惠了还是缩水了?消费者自然心中有数。
虽然全新车型的上市更能引发人们关注,但是老款基础上推出的新款车或改款车同样不乏卖点。不过,也正是因为新老款之间的对比,让人们对二者的差别会有更清楚的认识。相比老款,一些新款车究竟被厂家动了哪些“手脚”?这些改变是利是弊?对于车主实惠了吗?让厂家、维修站及业内人士为消费者讲解明白。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