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二:标准出台到底难在哪里?
主持人梁洪:听了刚才二位老师的介绍之后,我们觉得这个问题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所以现在有这样一个问题,制定一个这样的标准就那么难吗?马麟给我们说一下,这个到底难在哪?
马麟:汽车的空气是流动的,和油耗一样是处于不断变动的情况下。
主持人梁洪:家里我还开窗户和不开窗户,开空调和不开空调。那个也是可变的呀?
马麟:因为那个是可控的,测量起来方便一点。汽车不一样,比如说我们用一个绝对的值,怎么去衡定它,但是由于周围的条件都变,就不好衡定,比如说我的车暴晒两小时,和在车库里面的标准是不同的。所以这个是难产生标准的原因之一。
主持人梁洪:既然由于车的特殊性导致了标准难以出台,那贾老师在国外有这样的标准吗?
贾新光:现在国外也没有。
马麟:这个情况是这样的,刚才讲了汽车本身它的变量比较大,第二个原因就是说,在这个制定的过程中,因为这个标准本身的制定是由环保总局下面的科技标准司来做,然后它在制定的最初,启动资金是由厂商来提供,因为每个厂商在这方面的工作力度都不一样,如果说这个钱大家都出了,大家在中间就要求一个利益倾向,比如说标准倾向于我还是倾向于你。
主持人梁洪:这个太奇怪了。
马麟:但是事实就是这样。
贾新光:中国制定标准确实有这么一个尴尬,就是经费不足。我看过一个材料,美国有一个标准,就是100万美元。咱们可能据有的人说只有2万元钱人民币一个项目,所以这个远远不足,因为要做大量的试验,甚至要专门研制一些仪器。其次这个标准应该是大概2年修订一次,那咱们的经费更不足了,因为标准那么多,每隔两年都要修订,这个工作量特别大,这个是实实在在的不足。
主持人梁洪:这是一个关乎到人的生命的问题,如果说没有钱就不出,这个太可笑了。
贾新光:但是他们确实没钱,他们是花钱的,不是挣钱的。
主持人梁洪:郝主任在这方面了解什么情况吗?反正马麟说的这两点,从我的感觉上我都不能接受。
郝庆丰:实际上欧、美、日这几个国家都没有这个标准,但是他们有相似的行业标准。
主持人梁洪:这个行业标准能够作为法律依据吗?
郝庆丰:应该可以,实际上他对汽车的相关材料做了部分的规定,因为整体车的污染是由各个的零部件造成的,他把零部件要求有了,这事不就好办了嘛,污染就少了。
主持人梁洪:这各个零部件用的各种黏合剂等等的东西怎么办?
郝庆丰:像现在的家装一样,他要求是比较使用绿色的家装材料,从源头上把污染源控制住。比如说这个零部件散发的有害气体比较多,我不让你用。
主持人梁洪:这省着拿什么流动性不好控制说事了。
郝庆丰:另外德国因为国家没有标准,环保机构与汽车制造企业协调,定了一个车内环境标准,这个标准是双方协调出来的,有了这个标准之后,有了一个量化的条件了。
还有一个是俄罗斯,俄罗斯做得比较早,99年的时候他制定了《车辆车内污染物评价及方法》他们不但有标准还有评测的方法。所以从汽车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来讲,大家实际上很重视这个。
中国有一句话叫做“沉默是金”,这些汽车厂商都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因为他们觉得如果把这个环境污染作为一个汽车出厂的标准,他们的零配件就不能随意了,这样可能成本就高了。还有一个综合起来出厂的时候要检测,那就不是一两个零件了,这么多呢。所以我觉得到现在应该到了政府部门特别关注这件事情,而且要尽快出台标准的时候。
主持人梁洪:所以我们经常在节目当中跟听众聊这样的问题,觉得这个车便宜,觉得能卖到这个价钱咱们就买了吧。其实这个车里面你看不到的地方很多,从厂商的角度来讲,我们暂且叫做“偷工减料”,这个偷工减料是很多很多的。比如说我们原来节目中聊到一个涂料的问题,同样一个黏合剂的价格可以相差20—30倍,这个黏合剂你是拿肉眼看不到的,但是有可能这样劣质的黏合剂用在你的车上,会导致你的身体引发怎样怎样的状况。所以我们提醒广大的用车人和买车的朋友,价格绝不是衡量一个车绝对的标准,因为生命安全有关是第一位。
(责任编辑:晏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