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气象局发布气象“十一五”规划 交通探头明年起帮忙看天气
明年,新增15套路面状况监测和预报系统提供路面高温预报
明年,主要道路将安装天气实景观测系统提供路面积冰预报
今后,市气象局将根据降雨量和地理环境推出路面积涝预报
明年开始,北京发生局部灾害性天气的时候,市民可及时获得机场高速公路、八达岭高速公路、市区重点路段及环路与各高速公路交叉口等主要路段的天气预警信息,以及城区环路立交桥易积滞水区、低洼路段、地铁进出口等部位的积涝预报。
昨天(9月12日),市气象局发布了北京气象事业“十一五”规划。在这份长达37页的规划书中,提到最多最详细的就是灾害天气预报能力建设,并明确提出:72小时内降水落区预报的准确率在现有水平上提高5%至10%。市气象台台长郭虎表示,目前72小时内降水落区预报在国际上也是个难题,提高10%这也意味着将大大提高预报准确率。
■气象“十一五”规划·亮点
亮点1:交通探头明年帮忙看天气
“为了避免设施的重复建设,我们正与交管部门协商,准备明年在本市各主要道路安装天气实景观测系统”。市气象局业务处副处长王志华在解读这项任务时说,明年将在机场高速公路、八达岭高速公路、市区重点路段及五环路、六环路与各高速公路交叉口等主要路段建立能见度、路面状况监测网,获取交管、市政等部门的实时视频信息。在市区重点路段、高速公路入口、机场等易受气象灾害影响的地方加密安装天气实景观测系统。
王志华告诉记者,由于交管局已经在一些道路安装了自动监测系统,因此,气象局将利用北京市交管局设在各个主要路口的摄像头,实时监控当地的天气情况,有无积水、有无结冰、有无局部地区降雨等,对影响交通的大雾、暴雨、雪、沙尘及路面积涝等灾害性天气进行有效预警。
亮点2:下雨哪儿积涝电视将预报
现在,天气预报、生活指数预报以及空气质量预报,都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信息中最主要组成部分。由于每到多雨季节,都有立交桥和道路出现积水现象。为此,在这次规划中,也首次提出了发布积涝预报的计划,这也意味着,今后,市气象局将根据降雨量和地理环境在电视和广播上发布积涝预报。
“其实短时气象灾害预报的难度最大,造成的损失也是最大的。”市气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今后的任务中,将重点做好城区二、三、四环路立交桥易积滞水区、低洼路段、地铁进出口等部位的积涝预报。“也就是说,在多雨的季节,人们像听天气预报一样,同时能获知重要路段的积涝预报。”
“这个已经列入规划中,我们正在进行可行性的研究,不久将会向公众发布。”业务处副处长王志华并没有透露这个预报的发布时间,但他也表示,这个预报的模式主要根据当地的地理信息和降雨强度进行计算得出预报。
亮点3:路况监测系统开报能见度
“除了和交管部门的视频信息进行共享外,我们自己也要建设路面状况监测系统。”王志华说,除了天气实景观测系统,还要开发能见度和路面状况监测和预报系统,对影响交通的大雾、暴雨、雪、沙尘及路面结冰等灾害性天气进行有效的预警。比如,已经建成的机场高速公路地面监测系统,每天都能通过交通台等媒体发布能见度信息,今后还要在各个高速公路和主要道路进行建设,达到全方位监测与预报。
据了解,道路状况监测和预报系统已经在首都机场高速启用,明年年底前还将在其他路段安装15套路面状况监测和预报系统,届时,司机们外出时,除了能听到交通台的路况信息外,还能时时了解北京各主要道路的高温、能见度等气象信息。
亮点4:小区增设气象屏指导出行
“我们要提高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综合观测能力。”市气象局局长谢璞在规划信息发布会上说,“十一五”期间将重点加强天气敏感区、泥石流易发区、重点流域以及郊区农村的灾害天气监测能力建设。
谢璞说,首先要扩大气象信息的公众覆盖面,丰富预报预警信息发布手段,建立公众气象服务网站,在城区主要场所和路段增设气象预警塔,在大型社区新建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利用公交车电子显示屏等发布气象预报预警信息,联系有关部门积极配合气象主管机构做好气象信息的播发工作,重点加强对边远山区的气象信息普及和覆盖。
据了解,目前本市只有两座气象预警塔,而在今后,气象部门还将在本市主要路口和人员密集区增设气象预警塔,在一些小区也要增设气象信息电子显示屏,满足市民的出行需要。
■气象“十一五”规划·数字
人工防雹保护面积增加45%
在气象学上,冰雹是强对流天气的“产物”,常多发生在夏季,而每年冰雹会给农作物造成重大损失,也会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不便。因此在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人工防雹保护面积在原有基础上增加45%左右,人工增水率达到15%。
“现在的防雹保护面积有200万亩,增加45%将会增加近100万亩。”王志华说,北京地区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首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北京地区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具有较大潜力,开展人工增雨雪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据估算,2003年至2005年,人工增雨增加水库流域雨量平均约为160毫米,因人工增雨作业增加密云、官厅、白河堡水库蓄水量约9000万立方米。
天气预警提前30分钟发布
根据规划,北京在“十一五”期间自动气象站要达到136个,目前已经初步建立起101个地面自动气象站,今后将新增自动气象站35个,并增加雨量测量站28个,由自动气象站、雷达、卫星接收系统、地基GPS探测站网等组成的城市气象观测网、专业气象观测网。
另外,力争年季旱涝、冷暖气候预测水平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72小时内降水落区预报的准确率在现有水平上提高5%至10%,局地强对流天气预警发布提前时间达到30分钟以上。
【编后语】积涝预报将提升城市应急能力
未来5年,北京发生局部灾害性天气的时候,市民可及时获得城区环路立交桥易积滞水区、低洼路段、地铁进出口等部位的积涝预报,这是昨天公布的《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气象事业发展规划》中重点推出的内容。
曾经,北京夏日里的暴雨不再只代表酣畅的凉爽,还意味着严重积水和交通拥堵,天气预报增报道路积水点,看似只是一个气象新闻,可是它的社会价值却远远超出气象预报的价值,它的出现不仅会为市民出行创造便利,更将提升北京的城市应急能力,减少灾害性天气对城市的影响。
虽然气象部门目前并没有透露这个预报的准确发布时间,但随着奥运的临近,相信在来年的强降雨季节到来之时,市民已可以享受到这一服务,这也将实实在在地告诉人们,北京自如应对突如其来灾害天气的能力在逐步提升。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