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汽车销售行业离不开诚信经营,那么在汽车的后市场,“诚信”更成为汽修行业规范经营所呼唤的主题。在日前由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所公布的数据中,今年1-8月,北京市消协系统受理汽车投诉282件,较去年同期上涨3%。 其中,在汽车服务后市场中所存在的问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问题一:同一故障短时间内连续修理,消费者误工、油耗等直接损失不予补偿。
许先生的车在半年内就已经换了5个副驾驶电动窗开关。虽然经销商应允保修期内免费更换,可是连续修了5回,而且每回得跑一趟城郊的4S维修店,光油就费了不少,并且还要跟单位请假。当要求经销商给予适当补偿并彻底解决开关问题时,却得到根据保修条例只能免费更换开关,其它要求不予满足的答复。
北京市消协系统投诉登记显示,汽车修理中送修一次的占39%,送修两次的占13%,送修三次的占10%,送修四次的占4%,送修五次及以上的占34%。从中可以看出,目前汽车维修质量实在让人难以恭维,而维修时产生的相关维修成本由谁来承担?一个小小的电动开关绝算不上是高技术含量,但就是这一个小小的开关却让消费者如此无奈。保修期内的免费修理已经成了厂家的“挡箭牌”,意为:已经给你免费了,就别再指望更多了。对于因其维修质量的不过关而使消费者额外付出的财力、精力与时间消耗成本根本置之不理,成为最让消费者难以接受的不公正待遇。
问题二:“软件”服务随意性太强,导致可信度不高。
王先生在对其汽车进行相关维修时,4S店的维修员工告知其车的相关配件必须进行更换,如果不及时更换就会出现严重后果,于是王先生忙不迭地更换了一整套相关配件。过了一段时间,王先生的同事与他同品牌同型号的车也发生了同样的问题,还是那家4S店,遇到另一个员工,却说这个问题不算什么大事,再跑上个万把公里再换都成。王先生立即找到该4S店进行理论,得到的答复却是因为王先生的车使用消耗要比其同事的车大,所以必须早更换。同样的问题有着不同的衡量标准,并且丝毫没有事先交代。最后指出的差异似乎也只是维修人员随意找到的借口。面对这样的“软件”服务,消费者又如何能摸得着头脑,更谈何信任呢。
如果说百密难免一疏,汽车维修当中出现一些质量纰漏尚可以理解。然而,除了质量问题外,更多的投诉还集中在了特约维修站对于消费者的服务态度上。在北京市消协相关汽车质量投诉中,反映维修人员态度恶劣的占到了总量近50%,可见消费者在修车过程中,能够碰见好脸色的机会不多。
问题三:缺乏相关法律监管,消费者维权困难。
刘先生在某经销商处购买的新车在保修期内由于本身质量原因无法正常行驶。刘先生针对该问题向经销商和厂家投诉,但经销商、厂家却让消费者自己先到相关质检单位进行质量鉴定,若鉴定质量有问题,再做相关补偿。但消费者所要面临的检测操作起来异常烦琐,不仅检测成本高,而且检测时间也长,对于消费者来说,进行这样的检测确实非常困难。
对以上存在的种种问题,北京市消费者协会要求汽车经销商及汽车生产厂家以“诚信”作为服务的首要标准。一旦出现纠纷,应本着为消费者负责的态度,积极为消费者解决问题,对消费者进行相应的补偿。同时,呼吁尽快出台汽车三包规定,以便让各级职能部门在维护消费者权益时,能有据可依。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