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于19世纪最后10年的汽车,曾经是速度和效率的象征。汽车的发展主要以地球上有限的矿物燃料资源为基本前提。在目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绝大部分汽车都是靠燃烧各种化石燃料驱动的。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张正智说,汽车是中国能源消费的“大户”,目前中国汽车保有约3000万辆,年耗油约8000万吨,也就是说,目前中国汽油年产量的80%、柴油年产量的20%被汽车消耗掉。 随着世界原油储备的下降,燃油价格的快速上涨无疑使每个有车族平添了巨大负担。由于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我国的燃油消耗也相应快速增加,对我国燃油供应甚至是整个中国经济都造成了相当程度的冲击。资料显示:到2020年后,我国石油消耗总量的50%以上需要进口石油来提供,这无疑对我国能源安全形成严重威胁。
日本、德国和美国的汽车耗能分别占到了原油终端消费的23%、24%和31%,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国家平均是27%,中国现在是6.2%,这个比例无疑会继续上升。在日本一辆汽车的年均耗油是1.1吨(标油换算),美国是2.2吨,而中国是2.1吨。即使中国的汽车耗油水平能降到年均1.6吨,那么到了2030年,中国仅汽车耗油也将达到5亿吨,汽车化社会引起的能源问题之大可想而知。
(图 国际能源机构预测203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猛增)
目前欧洲道路交通所消耗的能源比工业消耗的能源还要多,占整个能源消耗的80%,而且这一数字还在不断上升。由于所消耗的能源均为化石能源,排放出的有害气体给环境和生态造成沉重负担。因此,发达国家对资源使用都非常在意,尽量把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工业转移至发展中国家。如日本决定将中高档车投放在中国市场,在本国内却放弃高耗油汽车,为耗油小的汽车提供减税优惠。东京、柏林、巴黎、伦敦现在都采用高征税、高收费等办法限制小汽车交通模式。来自中国最大的汽车进口口岸天津的统计显示,今年汽车进口出现的一个重要变化是:油耗低的小排量汽车进口锐减,而油耗高的大排量汽车进口猛增。世界各大城市都曾走过由发展私车转而到发展公共交通的弯路。 (责任编辑:余建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