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扬:谢谢主持人!各位老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我从北京汽车十一五,实际上包括十五发展的角度谈一些我的想法和有关问题。
我首先给各位来宾、各位领导汇报一下我们十五的情况。十五期间在汽车行业的大形势的影响下,在领导的支持下,也在我们职工自己的努力下,北京汽车有一点发展。 我们从2000年到2005年,我的总资产由135亿增长到404亿,增长了2倍多。我的产量由12万1千辆,增加了59万7千辆,销售额由71亿增加到500亿,增加了有6倍。正如上午政府的各位领导所讲,十五期间是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最好的时期,在这个时间内我们北京汽车和全国汽车一样有了很好的发展,但是我还是想在这里说明,不是说我们十五期间人就特别能干,九五期间人就特别不能干,不是这样的情况,应该说大的市场情况和形势是更重要的因素。
下面我分企业汇报一下,我们公司有四个企业:
第一个企业是北京现代。北京现代真正开始生产2002年到年底26号开始下线,真正生产是2003年,03、04、05这几年的发展比较快,产量由03年的5万辆到04年的11万4千辆,到05年的23万3千辆,销售额05年达到了250亿元。按照大的排名,05年在全国轿车行业排第4,但是今年的1到8月份我们排到了第5,我发现奇瑞现在是第4,其中他主要生产有索纳塔、伊兰特、驭翔、亚申特这样的产品。这里我特别想强调一下,我这个企业生产的驭翔和亚申特这两个车子,尽管卖的不是很好但是还是很好的,希望大家看一看。
第二个企业是北汽福田。应该说是商用车企业生产量比较大的企业,05年是31万辆,149亿的销售额。轻卡在全国排名第1,重卡1到8月份综合排名第4。
第三个企业是北京奔驰。是原来北京吉普通过增加注册资本改名而来的,北京吉普是1983年5月成立的,当时是全国第一家整车合资企业,改名北京奔驰以后现在产品除了原来公司的产品之外还有三菱的产品和奔驰的产品,现在正生产奔驰的E级轿车,昨天是这个新工厂建成的庆典,在义庄开发区,欢迎大家到义庄去参观。
奔驰这个企业2000年的产量当时就很低,已经掉到1万量以下,销售额是9亿3千万元,到05年是2万5千量,38亿元。因为05年和06年这个企业在搬迁,所以产量会低一些,我们预计这个企业从明年起会有一个比较快的增长。
第四个企业是本汽有限。全名叫北京汽车制造商有限公司,前身就是北京汽车制造厂,这个企业很多老同志都亲身经历过的,1958年建厂的,后来2000年重组改成股份公司,生产的产品有路霸、丰田的SUV,还有老的在211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低价位的越野车,另外还有生产一部分军车,生产水陆两用车,还有轻卡这样一些产品。它的销售额到05年产量是26500量,销售额是4亿8千万元。
顺便给大家汇报一下,从整个十五期间到去年2005年为止,这里没有显示,我们全公司的产量中有60%是自主品牌的产品,已经达到了国家发改委十一五提出的目标,但是我希望不要再调回去。
我们十一五的规划去年已经开始公布数字,今年我在其他场合也讲过,这不是一个新的数字,我们希望到10年形成240万产能,240万产量,其中整车100亿,零部件100亿,服务贸易100亿,力争进入世界五百强,希望达到出口亿10亿美元,国内市场份额希望接近15%。因为刚才上午张局长预测,说到2010年可能有1千万的产量,我觉得也差不多,这样的数字我们肯定是达不到15%的。
下面讲完十一五总体规划以后我讲几个问题:
第一个是自主开发问题。北京汽车我们自认为我们有很强的自主开发的传统,我们过去主要的产品北京212和北京130,都是我们北京汽车的老前辈自主开发、自己生产的。这个图上大家可以看到,212和130,据老同志回忆,当初212开发出来以后,部队的同志还希望继续改进,但是改进的意见不太一致,有的同志希望再大一点,有的通过希望再小一点,但是赶上文化大革命1966年毛主席乘坐了这个212吉普检阅了红卫兵,后来说不用讲了,正好,我们就定型生产了。130,也是北京市为了解决马车进城问题我们自主开发的,也曾经红遍全国,被很多厂仿制。
90年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自主开发的工作,以福田为例我们开发了很多品牌,比如福田的欧V大客车品牌,是我们自主开发的,欧曼重型卡车是比较完整的一个自主开发,当然是在引进零部件的基础上。轻型卡车也有一个换代产品,叫欧马可,也是比较全的自主开发的,其他的也是自主品牌,但是参照引进的比较多一些。我们福田一共有8大品牌。
另外在军车方面我们也进行了大量的开发工作,在SUV方面。这个图的左上叫勇士,是我们最近定型的一个二代军车,也叫二代吉普或者二代212,就是由军委通过由总装备部下达命令让我们开发的0.5吨到0.75吨,师团级指挥车,实际上就是原来212的车子。因为部队要求非常严格,第一,部队提出了很严格的技战术指标。第二,因为这个车子涉及到国防,不允许在一个现成的引进的产品上面改造过来,所以我们应该是比较完整的从整车总布置开始一个全新的开发。这项工作经历了几年,到今年上半年完成了定型工作,现在二级定位的会议已经开发,一级定位的会没有开,但是估计会通过,今年有400辆的定货,明年有1千多,今后扩展到每年四五千辆的水平。坦率讲,这项工作是我们系统,特别是北京奔驰有关同志下功夫下的非常大的产品,我认为也是我们在自主开发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比较全面的一个产品。
另外,我们还自主开发了水陆两栖车,也是部队下达的命令,是在依维柯的基础上底盘上开发的,叫1吨级的水陆两用车。
另外吉普2500,是我们在切诺基的基础上自主开发的。这个车当初出来的时候,为了市场的缘故,没有宣传自主开发,我们强调是国外的全套基础,实际上是在切诺基的基础上由我们北京吉普自主开发的。
十一五期间我们总的开发目标,要建成商用车、SUV的研发基地,形成自主开发体系。在我们公司范围内,四个企业,两个是合资企业,两个是中资企业,在中资企业范围内我们希望完整的自主开发能力,在合资企业上我们希望形成一定的自主品牌的开发能力,因为合资企业建造什么程度要跟合作伙伴商量。而且我们感觉到外国公司进入中国笼统地讲他们反对自主开发,不准确,笼统地讲他们特别赞助自主开发,我觉得也不准确,我自己体会,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以后,他们在中国的发展有一个过程,他们首先是要把自己的产品、自己的生产体系搬过来,下一步他们会关注自己的产品在中国的适应性,再下一步他们会关注自己的产品、自己的品牌在中国的竞争力。在这个阶段他们会发现,单纯的外国品牌在中国市场有不适应的地方,而且从全球的角度来讲,中国的人力资源、零部件制造技术都非常好,他们为了加强全球竞争力,也会加强在中国的研发和对中国零部件的利用,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逐步渐进的过程。
另外,我们还想从控股公司角度向上海、广州这些汽车公司学习,向一汽、东风学习,我们也要建立自己的研发队伍。
下边我想汇报一些我们关于自主开发的思考。我认为从自主开发角度大概有五个方面的问题需要讨论:
第一,我认为自主开发是一个经济问题、技术问题,不是政治问题。我一直不太同意把自主开发问题上升到民族的高度、上升到政治的高度。我认为自主开发首先要油市场的条件。什么叫市场的条件?就是一个产品在这个市场上够经济批量就比较容易实现自主开发,如果不够经济批量就很难实现自主开发。我记得在机械部工作的时候我到台湾去访问,跟台湾玉龙公司的先生们讨论过这个问题,他们认为市场狭小自主开发就非常难,他们曾经开发了一款成功的轿车,叫羚羊,这款轿车生产了8万辆就被生产了,因为每年只有1万5千辆的销量。
第二,产业基础与零部件条件。我想这个问题是不言而喻的,没有一定的产品基础和零部件条件是无法讲自主开发的。在这里我想引用奇瑞的尹同耀先生的一个说法,我非常赞成尹总的这个说法,他说奇瑞的自主开发是在中国汽车工业引进开放基础上获得的,奇瑞利用了全国的零部件的基础,而且合资企业包括国有企业也给奇瑞提供了很好的人才。我想我们现在大家都在享受我们前人改革开放在中国汽车工业形成的这样一个成果,我们现在可以在零部件的基础上、在人才基础上、在产业基础上搞我们的自主开发。
第三,人才条件。当前有一个潮流,海外的很多人才回来,我们也在用海外的人才,我们感觉到这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
第四,开发流程与数据库、软件、开发试验设备条件。我相信在这个问题上科学的问题没有什么偷懒的,所以必须有大量的研究、大量的开发,才能够做好我们的自主开发工作。我可以举一个小的例子,我到奔驰公司去,他们给我展现了一项新技术,他们在研究活塞环和钢桶加工和润滑油保留的关系,这个基础研究之后可以使摩擦减到最低,我想研究工作做到这么深、这么细的时候才有可能开发出一个有竞争力的产品。现在有些同志好像认为画图就是开发,其实我认为开发工作不仅仅是画图,是有大量的研究、大量的数据积累作为基础的。
第五,成本分析、时间与风险的问题。这个问题在两年前我曾经讲过,我认为当时在一个中高档轿车的领域引进应该比自主开发要便宜一些,因为自主开发要销售额的3%到5%,引进是1%到2%,时间上引进可以快一些,风险上引进产品比较成熟。
这里我想再补充一下,我认为还有一个成本控制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问题。从今年1到8月份来看,我们两个自主开发的企业产品,比如说奇瑞和吉利增长比较快。为什么增长比较快?是不是全国人民消费者的觉悟一下都提高了,觉得不买进口车、不买引进产品,全都决定买自主开发产品?我认为还不是这样的问题,是因为这两个企业产品价格的决定权、采购的决定权是中方所独有的,所以决策程度要快,而且他们控制的资源比较多,降低成本的可能性比较大。在这方面比我们一些大企业、一些名牌的合资企业市场应对能力、成本控制力要强一些。所以我愿意在引进和自主开发的对比里边再加上这两项,就是除了前面讲的成本的分析、时间的分析、风险的分析之外,实际上还有一个成本控制力的自主开发要优先一些。在市场竞争力方面,在决策市场策略方面也有反应快这样一些优点。
再一部分,我们北京汽车在十一五期间在零部件方面也有一个发展的目标,我们现在有一些零部件在原来基础上我们主要做图轮轴给北京现代供,还形成了几个其他的零部件,另外我们还新建立了江森座椅等等零部件。
在十一五期间我们其他零部件有比较大的发展,我们公司范围内希望销售收入能够达到一百亿以上,另外我们还要发展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零部件,我们希望有3到5个销售过10亿元5到10个上亿元的零部件企业。
另外我们也有一个发展规划,希望能够产销规模翻两番,营业额达到一百亿元,希望在维修、二手车、报废回收方面能够拓展,并且能够进入汽车金融、信贷、保险这些业务,这些行业我们会采取联合或者参与的方式进行。
最后讲一些和十一五发展有关的其他问题,我讲一个问题,我表上有三个问题,资本、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与控制力,我想重点说一下资本的问题。根据我本人的研究成果和体会,现在都认为汽车是一个发展扩张的市场,这样的市场里面靠企业本身盈利可能达不到企业投资扩展的速度。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合作伙伴国际大公司,可以把全世界赚的钱投入到新兴的市场里面来,是有足够实力的,但是我们中方的伙伴、我们的国有企业没有这么强的力量,所以我们面临一个面对扩张的资本短缺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现在国内各大企业主要采取了整体上市的办法,东风已经上市,上汽和广汽已经做好准备。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现在可能就是我们唯一的方向,我们也要往这个方向努力。
但是对于这个问题我有两点疑问,第一点疑问是,因为各家上市能够筹资的数量是由自己的条件决定的,不是自己想筹多少资就能筹当少资,筹得的资本够不够发展来用,我觉得还是值得研究的。第二个问题是,通过上市这种方式对我们生产有重大的影响,要求披露主要的经营活动,要求披露主要的主要的关连交易,这些规定都是非常严格的,这样一些规定对于我们企业的经营也会有一些影响,所以我认为对这个问题也影响进行深入的研究。
最后顺便跟大家提一个问题请大家关注,新的会计准则的实施,这个问题对汽车行业将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因为按照新的规定,非控股企业不能直接合并计算,而我们汽车行业很多合资企业按照这个规定是51才可以,所以我想我们可能需要一个行业的豁免,这个新的准则对于上市公司是明年实施,对于其他的企业应该是1909年实施。
我的汇报到此,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眭江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