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至18日,武汉举办了第八届汽车展。虽然举办方在会前作了多次宣传工作,开展第一天还请到了副省级官员到场,但是仍难激发人们的兴奋点,觉得它不过是今年各省市举办的诸多区域性“汽车展”中的一个。记者注意到,许多过去多次参加这类车展的经销商这次没有在武汉展会上露脸,一些媒体记者也懒于“跑会”了,感到“没有东西可写”。
一家媒体报道说,今年全国有100多个汽车展,认为太多太滥。记者倒不这么认为。在一个相当于欧洲面积的国家里,办一百多个车展,算什么?更何况中国汽车市场现在处于快速上升阶段,人们不懂汽车,需要普及汽车文明。问题在于,我们的汽车展不是多了,而是同质化太严重,千展一面,看到去年的车展就知道今年是什么样的,看了一个省的,就知道另一个省的汽车展是什么水平的。换言之,汽车展已经让人们视觉疲劳了。
武汉车展前,记者曾和一个汽车4S店老总在一起谈过这个问题。他说,车展主办方曾找过他,动员其参展,但他实在没有兴趣,觉得还不如参加“洪山广场”的“节假日车展”。前者费用高得吓人,车子摆在那里,四五天卖不出去一辆车;后者一个展位才一两千元,放在那里和市民零距离接触,有时两天时间里可以销售上十辆甚至几十辆车。“我凭什么要参加他的车展?”这位老板激愤地反问记者。
由此,记者想,我们的区域汽车展是不是步入了一个误区?或者说定位有问题?
大家都知道,目前中国最有名最有影响力的汽车展是上海汽车展和北京汽车展。这两个车展的发展目标很明确,就是想通过不断办展,不断提高水平,最终跻身“国际汽车展”之列。所以,他们展出的是“汽车文化”,是汽车“概念”,是想在中国汽车市场上分得一杯羹的国际汽车巨头的“身影”。人们花钱进展场看车,也是想通过这个平台了解世界汽车发展水平与方向。而区域性汽车展也“东施效颦”,像北京、上海汽车展那样,非要在名称上打上“国际”二字,非要也来一番汽车文化展示不可。这样做,不仅累,而且还有点搞笑:一个没有国际汽车生产厂家参加的汽车展,何谈“国际汽车展”?
北京、上海汽车展离“国际汽车展”尚有很大差距,区域性汽车展本来与北京、上海汽车展还有很大差距,反而要定位于“国际汽车展”的水平,这不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吗?
由此,记者建议,中国的汽车展现在应该分出两块,一块是北京、上海汽车展保留现在的做法,继续向“国际五大车展”水平靠拢——偌大的中国,没有一个“国际性”的车展,是不可思议的。而区域性车展干脆从实际出发,抽身后退,向“功利性”方向发展,即像上述那位4S店老总所言,通过车展帮助参展商多销车。
实际上,一些区域性车展主办方现在不仅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而且正在向这方向努力。比如前不久的第四届广州车展就定位于“促进销售,品牌推广”;已经成功举办四届的天津车展,也形成了“展贸结合”的特点。这次武汉车展上,一些参展的经销商也表现出了这个苗头,不按惯例把车子停放在室内,而在在室外广场上,只搭一个棚子,不花太多的钱搞装饰,甚至把二手车也拉去展,用意很明确,就是“卖车”,而不是展示什么“文化”。
从功利出发,并不是降低了区域车展的水平,恰恰相反,它给我们反而提出了一个“革命性变化”的要求。如果说要有什么“不妥”的话,它可能只有两点,一是与政府的“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不符。少了“国际”二字,便没了“气势”,增添了商业化成份,显得“日常”了一些。。二是与主办方现在的“功利”目的不符。各地热衷于办展会,就是为了搞“展会经济”,从参展商和参观者那里赚一笔钱。如果变成“帮助参展商多销车”,“获利者”就不再是主办方,而是参展商。由此,主办方的赢利空间就有可能会缩小,“服务性”的工作要增加很多,一切还要从新摸索,似乎得不偿失。
但是,不如此,可能用不了多久,许多区域性车展真的会偃旗息鼓。因为,没有众多汽车生产厂家参展,当地汽车经销商也懒于参展,参观者年年花10元钱看到的“展车”又都是大街上到处跑的车,这样的车展还能办下去吗?
如果记者的建议和看法成立,那么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些办展方式要作革命性变化:
首先,不要再突出什么“国际”二字了。“国际车展”是有标准的,其中之一就是必须要有世界级厂商参展。区域性车展,在看得见的时间里,是很难吸引到世界级汽车厂商来参展的。与其惹人笑谈,不如去掉这两个字更轻松一些。
第二,不要再向参观者收门票了。北京、上海车展的观众也就是三四十万人(有时号称七十万八十万,那是“统计不充分”造成的),区域性车展,能有三四万人就很不错了。每人收十元钱,也就是几十万的进账,还搞得大家心里都不爽,把一批可看可不看的观众挡在了门外,让参展商心中冰凉,何苦呢?这个“举措”,除了主办方能获利外,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如果想把车展年年办下去,这一条早晚得取消了它。
第三,展位费要大幅降低。区域性车展与北京、上海车展不一样。京沪车展,不论是参展商还是参观者,大多是外地人,高额收取展位费和参观费,能起到把“外资”引进来的作用。区域性车展,都是“自家人”在玩,还收那么高的费用,对当地政府来说,犹如把左口袋的钱装到右边口袋里去,无多大意义。当然,对主办方来说,也有一个“无利不起早”的问题。没有钱赚,谁也不会去“主办”。我们所要的,只是在“打个平手”的基础上,主办方略有赢利就可以了。现在大家争着办车展,说明里面的利润率是很高的。
总之,说一句非常俗套的话:区域性车展必须办出特点,才有可能继续办下去。但是,这个特点,靠以赢利为目的的主办方来说,是很难找到的。政府在这方面是不是应该多想点什么,多做点什么呢?不要仅仅只是在开幕式上露个脸,讲句把话,就完了。 (责任编辑:马中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