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先生是一个非常好的合作伙伴,他非常敬业,非常专业,我对他的工作非常满意……一个企业的管理层就像一个足球队,大家分工不同,但射门的球员是球队取得胜利的关键,苏伟铭就是我们这个球队的先锋球员……”,9月14日,成都车展开幕前一天,在一汽大众经管会成员与媒体的沟通会上,公司总经理安铁成高调肯定了商务副总苏伟铭的工作业绩。
今年3月份以来,一汽大众启动了“营销变革”,在机构重组、人力优化、流程再造等领域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这些措施从根本上改变了一汽大众在营销领域的管理模式,并从深层触及了企业的人事和薪酬体系。作为此次改革的发起者,一段时间来苏伟铭压力很大。
安铁成对记者说:“作为一汽大众总体改革的‘营销变革’,是经管会的集体决议。运行半年来,尽管有很多地方还需完善,但成效显著。”据介绍,今年1~8月份,一汽大众总销量为227676辆,较去年同期增长25%。其中,大众品牌销售了175585辆,同比增长20%;奥迪品牌销售了52091辆,同比增长73%。需要指出的是,从今年4月份开始,一汽大众连续3个月排名国内轿车销量榜第二名,7月份销量达29501辆,8月份销量达34022辆,连续两月蝉联国内轿车销量榜第一名。
这个好成绩能不能说是“营销变革”带来的呢?苏伟铭对记者说,“我们的改革碰到了好年景,上半年国内汽车市场整体不错,新宝来和速腾的推出也为我们增加了销量,因此不能说实施了变革,就马上取得了好成绩。我个人认为,‘营销变革’的成效会在B6上市的时候显现出来,目前还在拓展期。”
一汽大众的“营销变革”主要指的是什么?苏伟铭介绍,此次变革的核心是导入了“SBU”,即战略业务单元。之前,一汽大众在全国有9个销售区域,是一种行政性的管理模式,类似办事处的职能。今年3月份实施“营销变革”后,重新划分了5个SBU和一个拓展区。苏伟铭说,与以前销售大区不同的是,新的SBU权力很大,原先集中在总部的销售管理、市场推广、售后服务、财务控制、培训支持等功能全部下放到SBU里。它们可以制定独立的市场营销和推广策略,组织本区域独特的促销活动。他说:“一汽大众下属的各SBU就好比独立的野战部队,他们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同时承担相应的责任,并与薪酬挂钩。”
兼任一汽大众销售公司总经理的苏伟铭有4个副手,执行副总华明耀负责全部的SBU、大众用户的业务拓展,只对外,不对内;副总Mccann负责市场管理和经销商网络的管理;副总孙宏宇负责售后服务;副总石涛负责制定计划和战略。孙宏宇告诉记者,销售公司各板块的工作都围绕华明耀的工作展开。“我们运送炮弹、钱粮支持华总的野战部队。”
华明耀向记者介绍说,一汽大众的5个SBU分为东北、京津、鲁冀、华东、华南,剩下大约还有18个省集中在一个拓展区里。目前,5个SBU的销量占了一汽大众总销量的80%以上,在拓展区里,将来成熟一块就设立一个SBU,因此目前的5个SBU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切以市场为导向。
“我个人对SBU的模式非常认同”,华明耀对记者说,国内区域市场的差异性很大,以前我们是一刀切,总部做计划,各大区执行,实际上在北京市场成功的促销活动在广州就行不通。实施SBU后,各大区自己来做计划,总部论证通过后实施,推出因地制宜的活动。他举例说,高尔夫在上海一个月卖200辆的时候,河南只能一个月卖9辆。河南的SBU小组制定了一个专门针对河南市场的活动,推出后当月就卖了90多辆,第二个月就接近200辆。
华明耀说,像一汽大众这样的企业,年销量30万辆之前,可以靠人,靠团队来维系好的业绩,但年销量跨越30万辆以后,必须靠流程、靠管理来推进。
SBU是一种全新的模式,至少在中国,一汽大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这种模式带来了新的营销理念,也同时为一汽大众带来了一系列人事和财务的变革,而后者对于一个已经有15年历史的老合资企业来说,每一步推进都不容易。
安铁成介绍说,到2011年,一汽大众的产销规模将达到60万辆,产品将覆盖从A-至C+的级别区间。这其中,营销变革只是一系列深化改革的开端。
对于一汽大众来说,倘若想在中国市场保持领先,改革是早晚的事情,只是不知道为此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潘多拉的盒子没有打开之前,谁也不知道结果。”一位一汽大众的员工这样对记者说。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