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是国内私家车消费第三大城市。一个有趣的说法是:东北人有钱先存款,北京人有钱先买车,上海人有钱先买房,而成都人有钱既想买车又想买房,一家三口有两辆私家车是很普遍的事。与这里的食品辛辣相映衬的是,成都人的消费似乎也很泼辣,这里的人生活如此悠闲,与他们既懂得投资又善于消费的本性离不开。
在不少人看来,成都市没有什么主流的汽车企业,办车展是为了赶“车展热”。但事实证明,成都车展并没有因此“劳民伤财”,相反,每一次车展主办方都有大批进账。据了解,最近两届成都车展,参观人数都超过15万人次,虽然无法与北京车展的46万人次相比,但也是个不小的数字。
成都国际展览中心总裁李涌告诉记者,除去地方临时展销会,我国去年举办了74个车展。在前10位的车展中,主办城市基本上都有当地汽车工业做支撑,不管是北京、上海和广州,还是长春、南京和天津,车展都带有浓厚的政府色彩,因为汽车是当地的支柱产业,政府要给予一定的支持和帮助。
要说汽车企业,成都只有一个四川丰田,其生产的普拉多和考斯特都只针对专业的客户群体,汽车业不可能成为成都市的支柱产业。但在每年车展排名中,成都车展都能排到第5位。对此,李涌表示,这一方面与成都人消费观念超前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成都的包容性有关。“成都汽车工业不发达,反而成为它的优势——不排外,所有的汽车品牌我们都欢迎;对于来这里开拓市场的汽车厂家,市政府也都给予大力支持。”
前几年,成都一直靠汽车经销商来支撑车展,主办方对此十分苦恼,却无能为力。作为西部最有消费潜力的城市,成都拥有庞大的汽车消费人群,却从来不被厂家所重视,甚至车展也不来捧场。其实不管在展位价格、展出面积,还是对企业的支持力度上,成都都有相当优惠的支持措施。只要你来,什么都好谈,然而汽车企业的不买账却让这个“私家车第三城”的处境有些尴尬。
与成都国际展览中心有相同境遇的是德国汉诺威展览有限公司。这个在国际上首屈一指的展览业大鳄,有炙手可热的产品,有丰富的展会经验,却一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合作者。早前,汉诺威曾有加盟北京车展的想法,却被主办方婉拒,只能以海外支持单位的名义参加。业界人士称,北京车展主办三方——中汽对外总公司、北京国际展览中心以及中国贸促会汽车行业分会多年来就形成了铁三角关系,汉诺威虽然有先进的办展理念,却很难进入分一杯羹。本届成都车展,则给了汉诺威一个绝佳的机会。
“我们5月才与汉诺威正式签约,招展只用了3个多月,虽然时间仓促,但进度很快,高效率的工作方式让我们受益匪浅。”李涌对记者说,汉诺威加入后,带来了很多新理念,不管是平面布置、场地规划,还是门禁和指示系统的设计,都有很大的变化;此外,还引入了噪音控制程序。
很多人对中国车展的印象是:喧哗、混乱,像个大排档。在国际上,车展的噪音都控制在80分贝以下,而中国的车展是远远超标的。汉诺威展览会(上海)有限公司高级经理张雁表示,噪音控制程序的原理是:当某家企业在车展上开发布会时,主办方会事先通知其他企业,要求其他展台全部关掉音箱,使每家企业都得到一个最佳宣传时间。在本届成都车展上,汉诺威特地设立了10个音控小组。这些小组的成员拿着噪声监测仪到处走动,发现某些展位声音较大,会给予警告,3次警告后,就会采取断电措施。
当然,汉诺威给成都车展带来的好处不仅仅如此,最重要的还在于其品牌号召力。汉诺威展览(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符禹表示,本届成都车展吸引了多家“重量级”外资品牌参展,特别是德国厂家,因为与汉诺威的“交情”不浅,大都给了面子。最值得一提的是大众集团,其参展规模甚至超过了广州车展。此外,一些顶级豪华车厂家也都首次预订了展台,使成都车展的档次获得了较大提升。
事实上,此次成都车展能够吸引众多厂家,汉诺威还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他们与成都国际展览中心的工作人员乔装成“便衣”,一同出现在其他车展上,秘密拜访各大汽车公司,游说他们参加成都车展。后来“上了套”的大众汽车眉开眼笑,据上海大众的负责人讲,大众参展短短几天,Polo劲情、劲取就收到了1000多张订单,这是他们事先没有料到的。
成都市的机动车保有量为147万辆,其中中心城区的汽车保有量超过45万辆,并以每年20%的速率增长,而私家车的比重为85%。李涌告诉记者,据统计,按车价排列,上海最高,接下来是北京和广州,而成都是最便宜的。“以前我们给成都车展的定位是以‘经济实用型家庭轿车’为主,后来发现有局限性。尽管这类车是中国私家车的发展主流,但对于一个想迈向国际的车展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世界主流车展的特点是‘概念车’和大公司的‘首发车’,成都车展要向这个方向靠近,与汉诺威的长期合作是我们走出的第一步。”
在李涌眼里,今天的成都车展就像一个处于“变声期”的孩子,他在酝酿着举办自己的“成人礼”,尽管很多人并不看好他,但他仍然为自己的理想做着改变。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