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领域的第一个中美“混血儿”,泛亚不但可以充分吸收美国父亲身上强大的技术能量,还能融合中国母亲独有的特质,但泛亚更远大的目标是要在本土研发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访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党委书记、执行副总经理高卫民
中国汽车业的自主创新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可是每回说起仍免不了触痛行业的神经。 然而,在多年来的唇枪舌剑中一直默不做声的泛亚汽车技术中心却在亲身实践着一条不同寻常的创新之路。
作为中国汽车技术研究领域的第一个中美“混血儿”,泛亚不但可以充分吸收美国父亲身上强大的技术能量,还能融合中国母亲独有的特质,但是仅有这些还不够,泛亚更远大的目标是要形成自己的能力和个性,在中国汽车本土研发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初见高卫民,是在泛亚王港新区的会议室里。这位合资公司的中方最高管理者用了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滔滔不绝地向记者描绘了一条“引进—消化—吸收—集成创新—自主创新”的发展线路,把一个看似神秘的泛亚清晰地展示了出来。
从德国式熏陶到美国化开放
在高卫民的汽车生涯中,早些年的德国式熏陶赋予了他严谨、务实的作风。
由于创始人是德国人,同济大学一直与德国以及德国企业渊源颇深,而高卫民早从1980年就开始与同济大学结缘,其学士、硕士、博士学位都是在这里攻读所获,直到现在,他仍在同济大学车辆工程专业担任博士生导师。其间,高卫民还曾赴德国在布伦瑞克大学汽车研究所和德国大众研发中心分别工作了一年和半年,虽然时间不长,但是在海外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却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他。
高卫民深知中国汽车业与德国等汽车强国间存在的巨大差距,也深知企业和学校间产学研紧密结合的重要意义,所以在发展泛亚的过程中,他始终坚持在引进、消化通用技术的高起点上不断创新,并竭尽全力培养本土人才,培育本土的研发能力。
“自主创新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且我们与世界汽车强国间的差距也不是在短时间内能靠自己的力量追赶得上的,既然如此,当我们有现成的先进技术供我们使用和学习,我们为什么不在先进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然后形成自己的东西。”务实的高卫民用坦率的表白概括出泛亚成立的初衷。
尽管德国大众曾向同济大学投资500万元人民币成立了“大众-同济汽车研究院”,但在当时还缺乏竞争对手的德国大众眼里,输出技术、开展本土化研发无足轻重,这对中方在合资中获得自主研发能力并没有多大裨益。所以,在上汽集团物色新的合作伙伴时,上海市政府提出了先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的条件,并凭这一条件为上汽集团筛选出心胸宽广、作风开放的美国通用。
事实证明,这一英明的决策让上汽集团,乃至整个汽车行业都获益匪浅,也为泛亚探索自主研发新模式创造了先决条件。与其它合资企业的外方相比,通用汽车在对中国进行技术输出、加强技术支持等方面的确相当开放,还为泛亚融入通用汽车全球的设计开发网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泛亚的工程师和设计师绝大部分是本土人才,但是他们完全享有美国通用的产品研发和试验验证数据库,并有权查看通用在全球所有车型及零件的详细参数。”通用的开放态度极大地推动了泛亚在自主创新、形成自主研发能力方面的进步。
“站在通用汽车这个汽车巨人肩膀上的高起点和高标准,已经成为了泛亚发展之路的最大特色。”高卫民的自信溢于言表。
“全球选”和“任我改”
泛亚的本土化策略可以用“全球选、任我改”来概括。高卫民的解释是,所谓“全球选”,就是泛亚首先从美国通用在全球生产的产品库中任意选择车型,所谓“任我改”,则是在所选车型的原有基础上,根据中国市场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本土化的设计和改造。
“改进的重点是克服通用车型系统造型特点与中国文化的差异性,针对中国消费者独特的审美眼光对车型的面料及颜色进行改进,根据中国相关法规的要求对排放、燃油经济性等进行改进,同时根据中国消费者对汽车配置的特殊要求和中国特殊的道路状况进行改进。”
高卫民把汽车产品在中国的特殊性比喻为“服装文化”,他认为就汽车产品而言,中国除了在道路、气候及文化等方面与西方存在差异外,赋予汽车的内涵也大不一样。对中国人而言,汽车有时候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有时候是一种个性的彰显,就像服装文化一样,流行元素也会随时变迁。所以,泛亚的设计师关注的不仅仅是汽车本身,在产品本土化的过程中,他们还必须了解最新的流行文化,并在设计中融合新的中国特色。
众多的实践机会让泛亚成为年轻工程师快速成长的摇篮,因为在工作过程中,他们不仅仅是照搬,更多的时候,他们需要培养自己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共赢机制是合作的基础
“共赢机制是中外双方愉快合作的基础。”高卫民向记者列举了泛亚的成功给通用所带来的诸多好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经过泛亚本土化改造的产品为通用赢得了市场先机。先后经泛亚完成本土化改进的赛欧、君威、陆尊、君越等车型都为上海通用荣登销量冠军的宝座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泛亚内部有一个专门讲述中国人文化观念的宣传短片,这是泛亚人专门为所有远道而来的美方人士准备的“第一堂课”,当年通用汽车CEO瓦格纳亲临泛亚时,也曾被这部短片“洗脑”。虽然不见得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文化的认同,但开放的美国人旋即接受了“中国市场很特殊”的观念,他们更相信了解自己文化的本土工程师才能设计出最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而只有这样的产品,才能助他们实现在华利益最大化。
“中国文化讲究共赢,双方不管什么时候都应把合资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如果说通用派来的人眼里只看到通用的利益,我也只盯着上汽集团的利益,那工作肯定就没法做了。虽然不可能每个细节都能达到共赢,但是长期来看,只要对泛亚有利就是对中外双方都有利。”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