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奇瑞
1. 啊.... 现在他们开始意识到在这个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上打入一个品牌有多难了吧,我们且看他们如何生存下来!!!即使是像“三菱”这样的好车也在挣扎。如果他们想成功的话,那么他们必须要价美物廉。 我非常尊重“现代”,不仅生存下来而且还在茁壮成长(1998年售出98,000辆,今天超过500,000辆),并已成为北美的第四大进口商。他们的成就不可忽视。
PS: 我没有现代汽车,但我哥刚买了一辆索那塔,蛮不错的!
Posted at 10:29AM on Sep 14th 2006 by AnonymousInsights 0 stars
2. 我认为自Soros与Chery合作之后,Bricklin将会被一脚踢开。在豪华车方面,我看不到会有什么做为。我去年春天在中国求学,看到了包括QQ在内的许多奇瑞汽车。这是最不加修饰的廉价汽车,使其成为20-30岁中国年轻人群中最喜爱的汽车。
3. 当很多公司在美国创业时,我都提出了一大堆的疑问...即便是当他们说他们会试图与宝马竞争的时候(我知道他们不会这样做,但还是一个不错的口号)。但是得了吧,总共20款车型,就能每三个月出一款新车?完全不可能!
Posted at 11:56AM on Sep 14th 2006 by Bob 0 stars
4. 如果你有一辆能与宝马及奔驰相“竞争”的汽车,那么它们之间的价格应该都差不多(或价格就低那么一点点)。
当你有一辆和5万美元汽车一样好的车时,那你不会只卖一半的价格(否则你就是一个十足的白痴)。
还有,当你汽车的卖价是1.5万美元时,那你的竞争对手应该是起亚的Spectra或福特的Focus。
我对Bricklin信心不大。这件事会一再推迟,直到被遗忘。
同样,200万美元即可获得经销权!?想想商业地产的价格、安装费、人员费、每款车25辆的库存,200万美元=80辆车。我的雪弗兰经销商的Silverado和Suburbans都比这要多得多。
Posted at 12:46PM on Sep 14th 2006 by Fabulo 0 stars
5.买这些车的前50万人估计要粉身碎骨了。如果这些中国公司提供长期质保的话,则他们肯定要宣告破产。令人遗憾的是,所有的新兴企业均有一个“学习曲线”,我感觉这些中国公司的步伐走得太匆忙了。
Posted at 1:36PM on Sep 14th 2006 by Greg 0 stars
6. 为了竞争和生存,他们必须将质量放在一边。当今的市场已存在太多的未利用产能。现在进来的任何人都有一个赢得好感的机会,因为已经数年没有人因为初期产品的粗劣质量问题而进行赔偿。现代侥幸成功,但奇瑞不会,阿尔法也不会,国产车更不会,即便德国人近来也在努力。品质源自于反复的试验,从车辆系统的设计、制造到零部件的装配,都需要不断的改进。 没有人可以一举成功。奇瑞不会简单地与其它新车制造商竞争,他们会在充斥着大量高质量二手车的市场中竞争,他们的价格会比竞争对手的新车价格更低,而质量又比使用三年后的旧车更好。他们也许能成功,但对于一个成熟产业的新来者而言,道路是曲折的。我只是希望如果中国政府为其汽车工业提供扶持以便其在此地竞争的时候,我们的政府不会屈从于中国政府,而是继续让美国公司发展壮大。
Posted at 1:58PM on Sep 14th 2006 by David 0 stars
7. Bricklin的手上还有一场灾难。这个60年代斯巴鲁小型车背后的人物,其SV-1及Yugo America均告失败。中国的设计不赖(如果是原创),但Bricklin这一注也下得太大胆了吧。我希望看到中国汽车遍布美国,但我不希望看到奔驰豪华车的售价只有2.3万美元。
Posted at 3:29PM on Sep 14th 2006 by Andy 0 stars
支持奇瑞
1. 有点意思!
虽然他们的目标是宝马与奔驰。我想最后他们将不得不与Acura和Infiniti竞争。
老实说我喜欢他们的某此设计,如果质量再好点,我甚至会买一辆。
Posted at 1:27PM on Sep 14th 2006 by Ben 0 stars
2.我不太担心中国汽车,但它们将会出现在市场之上。两大(或三大)巨头将可能以此为借口将其车辆生产外包给中国。事实是他们已无法与制造其汽车的中国公司的低廉工资竞争。如果你认为那只遥不可及的事,那么且看中国在短短20年内的发展情况。不久前他们还只是一个第三世界国家(我知道大部分地区还停留在一样的水平)。但知道他们的经济及军事力量将在10-25年内超过美国。
Posted at 12:38PM on Sep 14th 2006 by Will Wheeler 0 stars (责任编辑:常亚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