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务院明确指出汽车产业过剩、新的汽车行业结构调整细则即将出台的今天,中国汽车的经销商是否也过剩了呢?!
目前,市场传递的信息是,相当一部分的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南京菲亚特等汽车企业的经销商惨淡经营,濒于破产。 而另外,很多汽车厂家不断地扩张销售网络,甚至在分网络营销,几乎每个新品牌进入中国,都要大张旗鼓地投资建网。
在这矛盾的背后,既有汽车厂家不负责掠夺社会资源,不断新建网络的因素;也有经销商自己经营不得法,自断生路的原因。
于是,在全球普遍整合经销网络的今天(例如通用汽车将SAAB、卡迪拉克高端品牌在欧洲并网销售),国内汽车企业却在大搞分网经营。目前,仅上海通用就有卡迪拉克、别克、雪佛兰等3个品牌网络,丰田在中国也有雷克萨斯、一汽丰田、广州丰田3个网络。
厂家想通过优胜劣汰来保证服务质量,这个想法没错,但关键是要适度。以上海大众为例,仅在北京就有39家具备销售功能的专卖店,若再加上新建的4家斯柯达店,就有43家上海大众的经销商。这样的经销商数量,相互之间不打价格战才怪呢!
因此,经销商普遍抱怨卖车不赚钱,然后把利润都寄托在售后服务上。这也是车价不断下降,维修费用却一直居高不下的一个原因。
在这种情况下,经销商也是各有算盘。大经销商显然是赞成分品牌销售的。因为这样可以通过资金门槛,来淘汰一批小经销商。而小经销商是无奈的。
更加背后的是汽车厂商对于社会财富的无偿占用。一个有200家经销商的汽车企业,若每个经销商都投资1000万给它建店,那么它就等于无偿占用了20亿元的社会资金,不需要付利息。这是何等精明的生意呀。 (责任编辑:马中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