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我国轮胎产量达到3.18亿条,增长速度为32%。轮胎的原料主要来自于天然橡胶,我国天然橡胶主要依赖于进口,2005年我国消耗天然橡胶204万吨,自产49万吨,只能满足24%的需求,而在自产橡胶中,70%以上用于轮胎生产。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有关专家预测,到2010年,仅汽车工业对橡胶的需求量就将达到71.6万吨,2020年则可能达到163万吨。有些业内专家认为,以目前发展趋势来看,当我国汽车保有量达到或超过美国的水平时,即使将全世界的天然橡胶都给中国使用也可能不够。
中国轮胎翻修与循环利用协会会长姜治云介绍,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废旧轮胎也以平均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在增长。去年的废旧轮胎产生量超过1.12亿条,已经成为新的固体废弃物污染源。
如何解决日益突出的橡胶资源供需矛盾?如何缓解废旧轮胎带来的环境压力?这些已成为我国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专家们一致认为,经济、环保、循环地利用废旧轮胎,是缓解橡胶资源紧张、废胎环境污染的最有效方法。
轮胎翻新 缓解环境资源压力
废旧轮胎有多种处理方法,最简单的利用方式是就地掩埋和堆放,这种方法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会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随着环境和资源压力的日益窘迫,这种简单的处理方法已经被大多数国家所摒弃。
目前,我国废旧轮胎的主要处理方式是废橡胶的综合利用。废旧橡胶作为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在我国主要分为三大块:再生胶的生产和利用;胶粉的生产和利用;轮胎翻新。近年来,我国再生胶和胶粉的产量明显增长,其利用的废橡胶已达到总利用量的80%,但就轮胎翻新市场而言,没有出现显著的增长,在我国轮胎产量逼近世界第一位的同时,轮胎翻新量尚不足10%。
“中国拥有汽车不到3000万辆,却消耗了2亿多条轮胎。”姜治云说,鉴于我国橡胶资源日趋紧张而轮胎翻新率过低的形势,中国轮胎翻修与循环利用协会日前发出呼吁,我国轮胎急需“翻新”。
据有关专家介绍,轮胎成本的70%在胎体上,机动车轮胎由于安全等原因,胎体寿命远大于胎面寿命,日常行驶磨损的只是胎面,将已经磨损的、不能使用的废旧轮胎的外层削去,粘贴上胶料,再进行硫化,即可得到能够重新使用的翻新胎。
旧轮胎的翻新再利用是国际公认的轮胎资源循环利用的主要途径,这种轮胎利用的方式也是废轮胎减量化的主要措施。欧、美等发达国家,一条轮胎在使用、保养良好的条件下,经分检检修后可翻新多次,每翻新一次,可重新获得相当于新轮胎寿命60-90%的使用寿命,通过多次翻新,至少可使轮胎的总寿命延长1-2倍。而翻新一条废旧轮胎所消耗的原材料只相当于生产一条同规格新轮胎的15-30%,价格仅为新轮胎的20-50%。
“去年协会成员的内部数据是900万条,再加上零散企业以及其他数据,轮胎翻新量只有1100万条,相对于轮胎产量3.18亿条的数字,新轮胎与翻新轮胎比例仅为29∶1,与国外发达国家相去甚远。”中国轮胎翻修与循环利用协会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刘长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据了解,为确保轮胎的翻新再利用,各发达国家都要求新轮胎生产商的产品必须能多次翻新再利用,欧盟的载重车翻胎替换新胎占57%,轿车占23%,而我国载重车只占4%,轿车更为0%。一些发达国家,只有在轮胎检测后确定不能再翻新时,才会把废胎用于制造胶粒和胶粉,同时回收钢丝或化纤。
翻胎业发展受阻
“没有用过翻新轮胎,主要是担心安全方面的问题,以前听说有过因为使用翻新轮胎出事的事件。”司机张师傅对记者表示,“知道轮胎能翻新,但不知道具体是有哪个厂家翻新,质量有没有保证也不得而知,所以更换轮胎时首先考虑的还是新胎。”
和张师傅持有相同观念的人不在少数。一直以来,人们对轮胎翻新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翻新轮胎质量差、行驶里程短、存在安全隐患等等。
“这种情况在过去翻胎技术落后的时代可能存在。但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翻新轮胎的质量也在上升,目前轮胎翻新技术已经成熟,其安全性、耐用性、行驶里程数,节约橡胶资源和能源,降低成本和消费等方面可以与新胎媲美,而且具有环保意义。”刘长向记者介绍,虽然今天的翻胎技术比较成熟,但轮胎翻新行业仍然存在不少问题,轮胎翻新企业规模小、市场秩序乱、品牌意识差,这也是翻新轮胎在中国没有得到认可的原因。
谈及中国汽车轮胎翻新行业的发展形势,陕西宝鸡市通达轮胎翻新厂厂长张少军直言不讳:“虽然我们厂在西北来说算是最大的,但就全国来讲,我们厂是最差的,资金短缺、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和沿海的一些发展较快的翻新企业没法比。”
但据记者了解,即使是在沿海发达地区,轮胎翻新行业的发展也极其有限,我国的轮胎翻新厂虽然号称有几百家,但平均翻胎量不足1万条,而且,除了广东、福建等地,主要还是以热翻为主,先进的预硫化胎面仍然是凤毛麟角,冷翻很少。
“现在,一个很普通的新胎厂一年产量就有几百万条,而目前全国最大的轮胎翻新厂的翻新能力尚不足20万条,没有一家是由新胎厂兴建的翻胎厂,在国家轮胎产量接近世界第一位的同时,翻胎未能与之配套发展。”刘长指出了中国轮胎翻新行业的现状。
据介绍,世界轮胎三巨头“米其林”、“固特异”、“普利斯通”,都在各地配套建立了翻胎厂,并不断开发推广新技术。国际上最大的轮胎生产商米其林公司在欧美承诺一条轮胎要翻新三次才能最终丢弃,但中国的大部分企业没有这项承诺,因为政府没有要求,人们也缺乏这个意识。
行业标准亟待规范
现在轮胎翻新厂有两种营销方式,一种叫服务胎,服务主要是针对于企业,比如说公交公司、客运公司,翻修厂直接与公交公司签合同;第二种叫做收购胎,就是派工作人员到轮胎集散地进行收购、初选,胎体合格后再进行翻新,但从轮胎集散地收上来的轮胎,报废率相当高,基本没法翻新。
“第一种方法收集来的轮胎数量有限,而另外一种的收集方法又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我们的工厂之所以无法扩大规模,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轮胎的来源。”一家轮胎翻新厂厂长无奈地对记者说。
回收的轮胎可不可以利用,和轮胎的使用习惯有很大关系。比如说有些非常好的车,车主一看轮胎花纹磨损,马上更换新胎,替换下来的其实就是一条可翻新的轮胎,但是由于很多车主不懂,就直接把轮胎弃掉了,这样的例子也有,但是数量比较少。更多的人是采取“一胎跑到底”的方式。
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很多司机往往都是一条轮胎“跑烂”为止,不按磨耗极限标志进行轮胎翻新再利用,不仅造成行车不安全,也使轮胎因为使用过度而失去翻新价值;有些人购买轮胎时图便宜,选择质量比较低档的轮胎,这种轮胎寿命和制造水平比较低,甚至用一个周期就全完,这样的轮胎自然无法翻新;有些轮胎厂生产的残次胎,被某些不法分子带到市场,经过简单的处理后进行出售,这些问题轮胎如果翻新出来,势必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是由于超载问题造成超负荷的轮胎,这种轮胎内部结构损伤比较严重,尽管从外表看起来很好,但是已经出现疲劳,这种情况有时用专用的激光检测设备和X光线照射都看不出来。
刘长指出,某些翻新轮胎从胎源开始就存在质量问题,例如超负荷的轮胎,正规的轮胎翻新厂都是拒绝回收的。但由于中国轮胎翻新业的现状是“小”而“散”,也不排除一些非正规的厂家进行翻新,这种轮胎翻新之后很容易出事故,而这种责任又普遍被算在正规的翻胎厂头上。
因此,中国轮胎翻修与循环利用协会建议,我国应尽快出台《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管理条例》,推动旧轮胎翻新和废轮胎橡胶粉技术、装备和市场的发展。一旦各地开始将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建立规范的回收体系,中国的轮胎翻新也将正式启动。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