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28日,在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华普汽车”)15万辆扩建工程项目竣工仪式现场,上海交通大学(以下简称“上海交大”)与上海华普汽车产学研合作的结晶——“海域MB” 轿车顺利下线。海域MB就此成为国内首款以高校为主体研发的产业化轿车,闯出了高校与企业产业化合作的一条新路。
上海市科委主要领导、上海交大党委书记马德秀和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先生一起启动了“海域MB”总装下线和上海华普汽车15万辆扩建工程项目竣工的按钮,上海市政府各委办以及各级政府机关的领导、上海交通大学的主要领导、金山区主要领导、上海交大、上海华普联合汽车工程研究院的研发团队以及上海交大部分师生,上海华普汽车部分海内外经销商、供应商代表以及来自于全国各省市上百家主流媒体的记者们,上海华普汽车的两千多名员工共同见证了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时刻。
据了解,上海交大与华普汽车研发的“海域MB自主车型整车开发”项目,在2005年底,即被列为上海市科教兴市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得到了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上海交大更是动员了全校各个学院的力量,投入了精兵强将,依托在科技和人才方面的强大优势,与上海华普汽车“合理定位、市场导向”的企业理念相结合,使高校的科技和人才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产品优势,充分释放出科研成果产业化的巨大潜力。
上海华普汽车作为上海市唯一的民营自主品牌汽车公司,一直坚持自主品牌自主创新的道路,并推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三联合”模式,联合国内顶尖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国内外优秀的工程技术公司,联合知名供应商,“三联合”模式使上海华普汽车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强了自身的研发与生产实力,成为上海市四大汽车生产基地之一,为跻身国内大型轿车生产企业行列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2005年起,上海华普汽车便开始积极推行产学研合作的“三联合”模式。通过与交大的合作开发,上海华普汽车在整车数字化技术、轻量化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成本控制技术等方面取得质的突破,并直接体现在新车“海域MB”的开发上;在开发该车型过程中,申请或授权的专利达30项以上,上海华普汽车进一步完善了产品开发技术体系,形成了自主知识库体系,也建立了完整的技术体系和技术管理体系,历练出了一支独具特色的具有自主技术创新能力的开发团队。
上海华普汽车在自主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短短两年时间,成功地开发出四款新车型(海域MA、海域AA、海尚MA、海迅AB)上市;2006年3月8日更是推出了“世界第二,中国第一”的“女性车”——海炫AA;此次下线的海域MB也将在今年底或明年初上市。
正是依靠着在自主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华普汽车取得了不俗的市场表现。2005年实现销售2.45万辆,同比增长134.9%,成为当年国内汽车销量增长最快的企业,今年6月,上海华普汽车取得了“上海市名牌产品”荣誉称号,真正成为“海派汽车”的代表;之后的7月3日,2000辆华普汽车从上海海通国际汽车专项码头起航,远销利比亚,创下中国轿车出口单笔销量最高纪录。
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凭借着坚定的自主创新步伐,依托上海交大等国内顶尖高校强大的科技与人才优势,上海华普汽车必将逐步成为继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之后,上海汽车工业的第三极。
上海华普汽车“产学研”大事记:
2005年4月21日,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正式签署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协议。
2005年6月30日,上海华普汽车有限公司与同济大学联合开发混合动力轿车项目合作协议正式签署。
2005年9月1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华普汽车联合汽车工程研究院揭幕。
2005年12月,上海华普汽车“海域MB自主车型整车开发”被列为上海市科教兴市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
2006年1月18日,上海华普汽车海迅AB 1.8L成功下线。同日,上海市科教兴市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之一的“海域MB中级轿车整车开发项目”和作为上海市“科教兴市”项目之一“混合动力轿车研发项目”正式启动。
2006年2月23日,上海华普汽车新能源汽车研究院成立。
2006年9月28日,上海交大·上海华普联合研发海域MB下线,同日,上海华普汽车十五万辆扩建工程投产。 (责任编辑:余建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