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 法国巴黎 搜狐汽车专访中国驻法大使
巴黎车展已经开幕一周了,盛大的场面吸引着来自欧洲、乃至世界各地参观者络绎不绝的前来。一时间整个巴黎似乎都成了汽车的中心!无论是街道、地铁还是商店,到处可看到有关展会的广告和报道。中国汽车展商的到来,更成了巴黎人热衷的话题之一。
联想到巴黎车展组织方对中国企业的盛情邀请,以及这些年日益发展的中法汽车合作与交流,我们更明确的意识到中国汽车潜在的竞争力与国际地位。搜狐汽车有幸采访到中国驻法大使赵进军先生,希望能从大使先生那里了解到这种汽车文化交流更深一层的含义。
搜狐汽车:请您谈谈对本届法国巴黎车展的整体感受?
赵大使:两年一度的巴黎国际车展,是极受业内人士重视的世界五大车展之一,从数以万计的报道记者、以及一百多万的参观者来看,就可以表明它的重要程度了!本届车展是在欧美汽车工业普遍不景气、油价高企的背景下举办的。我在现场就有三点强烈的感受:第一是各参展商在求新、求变上竞争激烈,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第二是环保节能技术成为新的时尚,像法国的标志、雪铁龙、雷诺以及日本的丰田、本田等车厂,纷纷推出电池动力和混合动力车型,其技术日趋成熟,而且都拟定出大规模的上市规划;第三自然是中国汽车的首次参展,引起了业内和新闻界的广泛关注,成为本届车展的一个亮点和热门话题,这是与往届车展所不同的。
搜狐汽车:的确,各方非常关注中国汽车企业的参展。今年三月,巴黎车展组织方专门在中国举办了本届车展的发布会,并隆重邀请中国企业参展,这种重视说明了什么?
赵大使:长期以来,世界汽车市场由欧、美、日汽车巨头所占据,近二十年来,中国汽车业通过引进、合资和自主研发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此次“陆风”、“长城”两个品牌汽车、还有一款电动汽车同时亮相巴黎车展,这不是偶然的,它反映出中国汽车业经过几十年发展,已积聚了一定的实力,迈出了走向发达国家市场的第一步。而近些年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以及各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都使世界各国更加关注中国,更加重视与中国各领域的合作。这是一种积极的趋势,中国人应做好应对这种趋势的各种准备。
搜狐汽车:法国是先期与中国在汽车领域合作的国家之一,现在规模越来越大。中国政府是如何通过外交方式,推动和支持这种合作的?
赵大使: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对外寻找汽车产业合作伙伴,美国不愿意,日本希望只卖整车,当时只有法国(后来又有德国)一口答应同我们合作。因此,应当说法国在汽车领域同我们合作态度积极、起步较早,也富有成果。现在武汉神龙汽车厂,就是中法合作的结晶。我们驻法使馆作为官方的代表机构,与法国经济界、包括汽车界有着较密切的工作接触和往来,我们紧密跟踪、及时反映当地汽车产业和市场的发展动向,努力促进两国业界的交往与合作。我本人也同法国汽车界的决策者们,保持着密切的工作接触。目前,我使馆经商处正在与法国ASIE
AUTO等法汽车经销商以及相关的部门联系,协助我“陆风”汽车,在法国的准入与市场开拓。
搜狐汽车:近年来,中法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汽车的主题性、实质性也日趋广泛,您怎样看待它的前景?
赵大使:对此,我保持乐观态度。近年来,中法在各方面的交流都十分的密切,法国人民对中国有一种特殊的友好感情,这是中法友好的基础。
我想告诉你,这次参观车展与过去不同。法国前总理拉法兰先生事前就邀请我同去参观,他在现场又非常热心地向我介绍了一些希望同中国汽车业建立合作关系的法国企业界人士。这说明中法在汽车领域的合作,受到法方的重视、有良好的前景。
当然,也应看到西方汽车市场,长期由欧、美、日品牌所垄断,“中国造”汽车登陆欧洲,在当地业界和消费者中也引起一些冲击和担忧,这也是正常的,但毫不影响中国汽车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数月前,我曾接待过福建电视台“龙行天下”采访组,他们自驾两辆国产越野车,作穿越欧亚大陆的拍摄采访,这可观上也是对我们国产汽车的一种宣传。
今年六月,我曾在巴黎艾菲尔下出席法国2006新型汽车挑战赛的获奖仪式,这里面就有我国上海同济大学研制的两款氢燃料汽车,该车名列清洁汽车前三位,这是我们自主创新设计、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研发项目成果!我想,随着中国汽车业的发展壮大以及与世界联系、交流的不断扩大,中国汽车一定会逐步在五光十色的世界汽车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可以肯定,也一定会被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所喜爱、所接受。
搜狐汽车:这些年来,中国汽车出口的势头很好,但更多的限于汽车工业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相反,要让中国汽车在欧洲市场立足,还需要哪些方面的努力?
赵大使:中国汽车在欧洲的成功参展,只是迈向发达国家市场可喜的第一步。当然,要真正打进欧洲市场,还需要中国汽车人长期、艰苦的努力。
从本届车展上看,我们企业在综合实力、新技术研发与使用等许多方面,同世界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即使同韩国车相比,我方在展出位置、展车品种、工艺质量以及现场宣传阵势等许多方面都有差距。对待差距,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结论是还要继续加倍努力才成。一是提高我们自主研发能力,在技术创新、舒适美观、节能安全、环保、宣传等各方面争取赶超;二是加强对欧洲市场的调研,包括准入规定、技术标准、消费习惯等等;三是加强业界对欧的交流合作,增进互相了解、稳步推进,尽可能减少我汽车进入欧洲的各方面障碍。
另外,也应看到我方的优势和别人的劣势并善加利用。上周我去摩纳哥公国递交国书,同时举行国庆招待会。一位当地富商,主动向我咨询与中国汽车企业合作在欧洲、美洲建厂的可能性。这说明中国汽车工业在欧洲存在发展合作的机遇,这比什么都重要。
搜狐汽车:最后能否从外交的角度,展望一下未来中欧、特别是中法在汽车领域的交流与发展?
赵大使:当前,中欧、中法关系很好,双方已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二十多年来,欧洲和法国多种品牌的汽车都已进入中国市场,并占据较大份额。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中国汽车已经或正在具备进入欧洲或法国市场的实力和条件,这是一种正常、公平、互利互惠的双赢局面。中国汽车业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和重大责任!毛泽东主席曾说过,“中国应当对人类有更大的贡献”,我想,在汽车领域也应该如此。
中欧、中法在汽车领域实现大规模双向交流之日,就是中国汽车人对世界交通事业做出更大贡献之时。
搜狐汽车:谢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们的采访。
赵大使:谢谢!祝愿你们搜狐汽车越办越好! (责任编辑:刘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