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模式的困境
西雅特境况堪忧,它的母公司德国大众也表现不佳。2001年和2002年大众取得的高利润成为昙花一现,在其最大市场欧洲的销量不断下滑。 而大众可能被迫走上和西雅特类似的裁员道路,大众总裁伯恩哈德拟定的整顿计划可能会在德国、西班牙和比利时三国的工厂裁掉两万个工人,甚至有的工厂将整体关闭。目前他正在就此和工会进行艰苦的谈判过程,根据双方2004年达成的一项协议,在2011年之前禁止公司强制性裁员。
大众内部的劳资关系模式曾被称为“工人参与的德国模式”,被许多欧洲国家的大公司奉为楷模,其特点是在董事会、劳资委员会和工会之间建立的亲密关系。而现在,在大众为了重整旗鼓而需要进行大刀阔斧地改革时,旧日的模范已经变成了今天变革遇到的最大障碍。
不仅如此,法国和德国还经常将美英新自由主义的经济体制视为信奉丛林规则的“野蛮资本主义”,大力标榜自己的福利体系。但从近期的经济表现判断,“野蛮资本主义”要远远好于法德的“文明资本主义”。美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增长自不待言,英国5%的失业率远远低于法德两国,而其增长率则是欧盟平均水平的两倍。现在轮到了英国首相布莱尔来嘲讽法国和德国这两个欧洲新“经济病夫”,告诫它们减少不必要的监管和官僚程序,紧跟全球化的潮流,目光向外,带领整个欧洲适应全球化。
但这种呼吁在欧洲大陆国家依然遭到强烈抵制,大部分人对“盎格鲁-撒克逊”式的自由经济嗤之以鼻,法国工会和青年学生就以今春的全国暴动来回应对劳工体系微小的自由化改革尝试。
事实上,欧洲大陆僵化的劳动力市场实际上是导致大量适龄人员失业的罪魁祸首。以法国为例,数百万人找不到工作,失业率高达8.9%,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法律本身的原因。因为劳动法有最低工资的要求,而许多大学毕业生找不到愿付给他们最低工资的雇主。雇主在招聘时也会百般考虑,不敢轻易签订合同,因为严格的劳工保护法会让解雇变得非常艰难。
由于法国总理德维尔潘发起的上一轮改革遭到举国范围的强烈抵制,现在人们只能将改革寄希望于明年5月的总统大选。目前看来,争夺将在执政党人民运动联盟主席、现任内政部长萨尔科齐和社会党女候选人罗亚尔之间展开。然而目前的迹象表明,二人的经济政策似乎并无多大区别。
萨尔科齐和罗亚尔都没有针对严重的失业困境提出切实的改革建议。萨尔科齐在去年曾许诺希望通过更弹性化的劳工法将失业率减少到5%,但看到今年的举国暴动后,为明年竞选考虑的萨尔科齐已经大大放低了改革的调子。罗亚尔的倾向很暧昧,为了取得左翼选民的拥护,她也不敢贸然举起改革劳工法的大旗。
如果说法国人还在期望新领导人的出现能够改变目前的僵局,德国人的这一期望早已落空。现任总理默克尔在竞选之前曾因鼓吹自由市场经济,承诺改革劳动力市场而被预言为“德国的撒切尔夫人”。但由于默克尔在竞选中策略失误,尽失好牌,没有取得压倒性的优势,最终不得不与社会民主党组成德国历史上少见的左右翼联合政府。两党政策上的巨大分歧使得所有决策都要经过漫长的协商和妥协,任何大规模的改革措施已经遥遥无期。
虽然今年以来,作为“欧洲发动机”德国的经济转好,在旺盛的出口推动下,据估计增长率可以在连续5年的停滞后获得突破,达到2%,但这仍无助于缓解高达10%的失业率,而且持续性值得怀疑。一些商界人士也担心,经济压力的放缓反而会让政治家得到暂时的宽慰,对改革失去紧迫感。默克尔竞选时承诺的医疗体制改革和营业税改革迟迟无法推进,公司税、所得税改革已经推迟到2008年之后,两党在公共服务部门的私有化问题上依旧争论不休,而劳动力市场改革只是一个遥远的未来。
改革停滞的结果是,欧洲大陆一向引以为豪的高福利和高度监管体系再也无法为人们提供经济上的安全感。德国市场调查公司GFK的调查显示,在法、德、意三国,分别有58%、87%和38%的公众认为失业是当前国家面临的最大威胁,而只有4%的英国人这么认为。大多数德国人对自己的前途忧心忡忡,信心低落使他们不愿买房。当世界各国的房价都在上涨时,德国却在下跌。他们也不愿买车,从需求方面说给陷入困境的汽车业更大的打击。
(责任编辑:余建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