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以来,我国汽车出口一直保持高速增长,每年增速都保持在100%以上,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汽车出口企业的快速增长,让我们看到汽车出口的希望,“海外建厂”、“技术出口”、“海外战略”等以往出现在跨国汽车巨头口中的“专有词汇”,也逐渐被中国自主品牌所运用。
但是,在看到希望的同时,也必须正视企业所面临的挑战。我国汽车出口还处于起步阶段,出口竞争激烈、售后服务保障有所欠缺、出口增长质量不高等一系列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秩序混乱
一千多家出口企业瓜分一万多辆出口汽车,这是我国汽车出口秩序的现状。一项统计表明,2005年中国整车出口企业达到1025家,其中出口不到10辆汽车的企业高达600多家,仅出口一辆汽车的企业竟有160家。
根据商务部的数据显示,在2005年国内出口整车17万辆的数字中,有15万辆是由一汽、东风、长城、奇瑞、哈飞、宇通等自主品牌汽车厂家出口的,再加上本田汽车在广州设立的专门生产出口产品的近一万辆轿车的数字,留给余下一千多家企业的也就一万多辆。
我国汽车出口整车连年高速增长已经进入第三个年头,发展到当前阶段,应该说到了一个重要的关口,需要在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依靠业内企业的热情参与、协作攻关,共同解决面临的问题,才能保证我国汽车出口健康顺利的发展。
8月17日,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授牌大会在北京召开,商务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授权长春、上海、天津等8个城市成为首批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一汽、长城、奇瑞等160家企业成为首批国家汽车及零部件的出口基地企业。
8月底,商务部发布官方消息,将于明年出台规范汽车出口秩序的管理办法。30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崇泉向媒体证实,商务部会同发改委、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共同制定了规范汽车出口秩序的办法,该办法对整车生产企业实行出口资质管理,对汽车出口经营企业实行生产授权管理,以提高整车出口的准入门槛,规范出口秩序。
值得一提的是,《关于规范汽车出口秩序的通知草案》、《关于促进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出口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草案》以及《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考核管理办法草案》,分别征求了部分地方主管部门和汽车生产企业的意见,政府和企业的有机结合,对规范我国汽车出口机制有着现实意义,也将国内汽车产业准入管理延伸到了出口环节。
业内分析人士表示,汽车出口秩序管理办法的实施,将对我国的出口机制产生深远的影响,管理办法清除出那些不规范的出口经营企业,为规范的汽车出口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也为今后汽车出口的高速增长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有专家认为,“准出”办法的出台,过滤的不过是属于投机性质的企业,不会对中国的出口企业产生根本的转变,从长远的角度来讲,企业如何提高产品的质量、扩大出口规模和层次、克服国际间的技术壁垒、建立自主品牌知名度等,这些仍然是我国汽车出口所面临的真正难题和挑战。出口政策的收紧,能否促使企业在品牌、品质、服务等方面下真功夫,这才是企业站稳脚跟的关键。
两个缺口
根据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至今年7月底,我国汽车整车出口数量已经达到了17.3万辆,出口金额为15.6亿美元,数字已经与去年持平。在我国汽车出口的集中类型和地区,可以看到两个明显的缺口,一是轿车的出口,二是面向欧美的出口。2005年我国17万辆的整车出口数字,还不到当年产量570万辆的3%,理论上讲,汽车出口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进出口商会汽车分会副秘书长傅培昭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整车出口是以卡车、客车为主的商用车占据主导地位,长城、中兴等为代表的皮卡和SUV生产企业紧随其后,出口地区也是以中东、非洲等汽车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为主,欧、美市场几乎空白,相对于商用车出口的出色成绩和中东地区的集中优势,欧、美地区以及轿车出口的数字未免单薄。
据记者了解,一汽解放、中国重汽、北汽福田、江淮、宇通等主流的客车和卡车生产企业,占据我国整车出口数量和金额的绝大部分,即使是在轿车的出口当中,也不是自主品牌占据首位,例如去年本田汽车中国有限公司,就是以出口轿车9700辆、单价1.3万美元的数字拔得当年轿车出口的头筹。
针对这样的出口形势,业内分析人士表示,很大程度上是由我国目前的汽车产业结构和汽车发展现状造成的,轿车市场大部分被合资企业生产的外国品牌车所占领,自主品牌轿车同国外产品还有一定差距,在短时间内很难大批量的出口国外,尤其是欧、美这样的成熟市场。但是,近一两年,奇瑞、吉利等汽车企业的快速发展,让我们看到了轿车出口增长的强劲势头,也让我们看到了进军欧、美市场的希望。
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上半年,我国小轿车出口达到34506辆,同比增长295.5%,超过去年全年水平,出口数量占到我国汽车出口总数的27.5%,轿车出口已经成为我国汽车出口的一个新增长点;而对欧洲的出口也出现了快速增长,数量同比增长达到了351%,金额同比增长达到了360.1%,部分企业已经做好了进军欧洲市场的准备,向欧洲市场出口汽车整车将成为行业瞩目的新亮点。
傅培昭提醒说,尽管出口的形势一片大好,但仍应该注意到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加大研发力度,培育自主品牌提高产品质量的档次问题;开发国际市场并巩固和保持市场的问题;克服国际间技术贸易壁垒和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的问题;保护知识产权、防止侵权行为、建立诚信体系的问题;控制成本,保持合理的盈利水平,规范出口秩序,制止低价恶性竞争的问题;克服出口企业散、乱、差,提高出口企业质量和保证资质的问题,解决出口远洋运输能力,降低物流成本问题等等。对于我国汽车行业的出口来说,必须看到企业所面临的难题和挑战。
明争暗斗几时休?
在当今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格局中,企业之间出现竞争行为本无可厚非,但是,明争暗斗,却让我们的汽车出口企业不得不面对“走出去”的尴尬。
中国汽车的“出口第一”有多少?百度稍微搜索一下就能略知一二。轿车出口第一、皮卡出口第一、客车出口第一,2006出口汽车第一单、休闲汽车出口第一枪、出口免检第一证等等,上得了台面的,上不了台面的都拿来说上一说,都是“出口第一”,你方唱罢我登场,使得本来就比较复杂的出口形势更加混乱,这是明争。
“国内汽车企业为拿到出口订单,价格杀得太厉害,把原本该得的利润都白白让给了外国人。这实在是我们不想看到的事。”华普董事长徐刚感叹说。
据徐刚称,不久前华普向利比亚出口2000辆轿车的买主曾向他透露,在其与华普签订合同的这段时间,接连有7家中国汽车企业代理人向他开出更低的价格。据了解,和华普有着类似遭遇的企业还不止一家,企业之间暗自斗争的竞争现状令人担忧。
中国汽车工业基础薄弱,这是不争事实,自主品牌如果在海外市场的竞争中一味地打响价格战,以价格的微弱优势来维持企业的盈利,势必会影响企业的盈利,长久下去也只会危害企业的自身利益。数据显示,近两年中国汽车出口的单价正逐年下降,而且日益增大,汽车企业在竞争市场中的厮杀日益严重,自主品牌汽车出口的价格战已经蔓延到海外市场。
有业内专家指出,当前,汽车产品出口成为我国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载体,也是振兴我国汽车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出口企业在海外发展的同时必须要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其中包括产品质量的提升、品牌的建立以及服务体系的支持等等。从某种程度上讲,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比低廉的价格更为重要。 (责任编辑:俞劲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