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自主品牌如何协调与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的关系
上海汽车之所以能发展起来,我总结了两条,我们是从合资企业走过来的,应该肯定改革开放带来的一些好的方面,但是我们也要冷静,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也有一些局限性的地方,我们如何来解决这些东西?这样我觉得往前走更好一些。
在全球化经济下,合资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一种是别人走进来,我们引进来;一种就是走出去;全球化就是引进来、走出去。我们将来要走出去,我们走出去的时候也要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要用当地人,包括在韩国我们也要用韩国人。
也有一个合作的问题,这个命题是很长远的。就像上次胡锦涛总书记,上次APCE会议在韩国开的时候,他有一个发言,题目是《融入世界
合作共赢》,和我们的想法是一致的。在全球化经济中,合作既然是一个很主要的命题的话。我们有这样的预感,一旦当我们的自主品牌可以出来,而且能够在市场上赢得青睐,而且能够逐步的走向世界,我们认为合资企业的现状情况,还会得到更好的改变,同样是双赢的情况下,赢的百分比完全不一样了,而且也促使合资企业,在某些方面更开放。所以从这点来讲,“自主创新”的意义是非常好的,也是我们将来进行合作的一个资本、也是一种资源。
当时我们在同外方工作的时候,我也想过,搞自主品牌外方是有担心的,第一担心你做的自主品牌是不是将来和我不合作了?第二你做了自主品牌是不是会和我竞争?第三,你搞了自主品牌,将来我又有什么好处?
所以当时我们就提出了四条路,这四条路比较策略。第一是完全靠自主创新。第二是我们可以和你们合作来搞,但是要打中国品牌。第三是我们购买世界上的一些开发机构来做,就是利用世界品牌来做。第四就是合资企业本身也可以来做,这样就把我们和现在的合资企业,不是走向一个完全对立的环境,而是处在一个大家共同发展的背景下。为什么可以共同发展?因为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市场发展,市场发展,是为我们将来互相促进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最有利的条件。
因为也会有人置疑,你搞的自主品牌,和合资企业将来是什么关系?将来你做全系列产品,他也要搞全系列怎么办?这个是很现实的。
我说如果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怎么弄效益也是很差的。我们得到一个经验,在引进通用的时候,也有人说,上海大众搞得这么好,为什么还要搞上海通用?实际上正是有了上海通用的引进,促进了上海大众的发展,特别是在开发上,奠定了它的发展。正因为两家“人家”的竞争,我们内部的双赢改变了很多,而且正因为市场还有一个发展空间,再加上个性化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我们认为有了两家合资企业我们发展更快,现在这个证明了是好的。
现在有了自主品牌又会产生什么情况?我们认为这个格局没有变,就是整个市场还在发展。比如今年大概是670、680万辆,我们预计明年增速会掉下来但还是会有两位数的增长。到2010年是900-1000万辆,原来是说造900万辆,大家认为造1000万辆很危险,但是我认为不发生大的变化,1000万辆我觉得还是有可能的。
第二我们的个性化程度比外国的个性化程度更高。现在10万辆是很好的销量,超过10万辆国内没有几款车,超过20万辆的没有。反映了什么?——个性化程度在中国汽车工业当中很明显,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多一些差异化的品种,可能会对占领市场有好处,所以这样考虑、从这样的角度来分析,我们认为自主品牌的发展还是有空间的。
倒过来说,即使全系列的车型有一些适当的竞争,对我们来讲也不是坏事,适当的竞争可以促进竞争,会把内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对自主品牌本身来讲,对核心竞争力来讲,要成为一个国际性的公司,要有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产品,如果没有自主品牌,就不可能有一个参与国际竞争的产品,因为要受到合资企业外方的平衡、协调。外方也有规划,总希望中国的生产基地的发展符合它在世界各地的整体布局,虽然中国生产成本低也会做一部分。但是,在世界汽车工业过剩的情况下,怎么会让你?
中国还在发展,但是也存在过剩的问题,就是能力发展的速度高于我们市场的发展速度,这种情况还是客观性的,所以这样一来,国内的竞争也是必然的,竞争其实已经存在了。竞争也是一种动力,但同时也会消耗一部分的资源,后者当然我们不愿意看到,这就是整个发展过程当中花的成本,宏观调控的能力强,成本就少,能力不强花成本就大。企业最好的做法,就是在竞争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包括我们的重组能够起到一个积极的作用,大家可以优势互补,可以做好,因为我们想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都希望中国汽车工业能够强大起来,然后我们走向竞争,包括联合起来,这个思想还是应该有的。
所以我在想,我们现在认为,还没有完全到说是自主品牌搞了以后,完全没有发展的余地。我们觉得由于市场扩大,和个性化的需求,我们认为这个空间还是很大的,而且适当的有点竞争,这对我们的未来发展也有好处。另一方面对合资进行促进,我想今后的合作会发生一些变化。
在今后五年内,合资企业的环境,在中国,特别是在我们的企业里还是占大头。我们讲自主品牌我们占到30%,我们这里有200万的规划,至少在我们的公司这种现状来看,到2010年,就是30%是自主品牌,70%实际上还是合资企业品牌。当然我们做好了的话,这种比例还会增加。
(责任编辑:王伟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