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上汽 自主品牌 罗孚 双龙 南汽
——搜狐汽车等多家媒体访陈虹实录
陈虹:首先欢迎各位参加今天媒体沟通会,我们都是老朋友了。上汽自主品牌一直得到大家的关心和关注。
提问:我特别关心荣威这个品牌出来的过程,因为福特拿走罗孚品牌这个事情刚刚不久。我想知道这个过程,大家很关心这个事情。
陈虹:福特行使对罗孚品牌优先收购权我们可以理解,他有这个权利。作为我们来讲,我们在当时收购罗孚的车型和动力组成的知识产权以后,我们想利用罗孚这个品牌在欧洲的影响,能够比较快的拓展在欧洲的市场。对于国内来讲,我们从一开始就设想用另外一个名字,就是打造一个上汽的自主品牌。对我们来讲打造全新的自主品牌,我们的目标和我们的决心原来就是这样的,也是这么做的。对海外市场的开拓我们可能要做一些调整。
我们上汽结合我们自己的特点,想开始打造全新的自主品牌,就是一个高起点,然后是能够实现国际化的品牌。高起点体现在我们这个产品从品牌定位来说在中高端,我们推出的第一款产品也是在中高端细分市场,同我们品牌保持高度一致。
从这个角度来讲,福特行使优先收购权对我们也并没有造成太大影响。我们从品牌理念来讲,我们的核心理念就是创造传塑经典,我们把英国的汽车工业,老牌汽车工业国家的经典能够传承过来,但是通过我们的创新要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打造一个新的自主品牌,我们也是着眼于通过创新。创新主要体现在怎么样能够契合中国市场的情况以及我们定位的中国目标消费群体。所以从品牌核心理念同罗孚有非常大的差别,是不一样的。
从国际化的角度来讲,我们现在国内市场竞争已经走向国际化了,特别是在高端细们市场上,目前没有自主品牌。我们想,在中高端这个细分市场上我们的品牌如果能够成功站住脚的话,我们就实现了国际化的第一步。我想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和世界汽车市场一体化的进程,我们中国市场上中高端品牌也会走向世界。
提问:上汽发展自主品牌汽车的战略是怎样的?
陈虹:就这个话题,我想讲讲我们主体的战略思考。看一下中国汽车工业的历史,一开始我们不是自主品牌,我们从50年代开始,一开始叫凤凰牌,后来叫上海牌,然后是红旗牌这么走过来的。然后改革开放以后,我们通过引进外资技术、管理,汽车工业得到了非常快的发展。当时我记得1985年,我们同德国大众成立上海大众合资企业的时候,上海汽车厂生产的上海牌轿车一年就是两三千台,那时候轿车完全是一个官方的高级奢侈品。那时候全国一年轿车产量也不过就是四五千台,今年到四百万台,数量上面差了好几个数量级。带来的问题是我们用了国外的技术,用了人家的管理,也使用了人家的品牌,虽然汽车工业这几年从上面发展很快,但是真正属于中国自主品牌相对来说比较落后。
从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历史来看,汽车工业真正称得上成为一个产业是从福特大批量生产开始,大概是在1908年开始投产。当然大批量生产在工业界是一种革命性的创新,流水线生产,零部件可以互换,实行标准化生产。福特这种创新传播到欧洲,应该讲汽车制造是120年以前在欧洲发明的,第一辆奔驰车就是在欧洲发明的。欧洲的产业化是在美国之后,而且是福特在底特律造了第一个大批量流水线工厂以后在欧洲再建,在欧洲成为第二个产业中心。当时技术传播的速度相对来说比较慢,所以欧洲跟美国形成的基本的路线是相似的,无论是开发、生产、营销,走的路基本上是相似的。
但是欧洲的这些比较有悠久历史的品牌,始终是维持在一个比较小的规模,大规模的都是在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汽车有比较悠久的历史,虽然产业化的速度比美国晚一点,但是有比较悠久的历史,所以品牌血统时间比较长,积淀比较深厚。
第三个汽车产业中心,世界级的产业中心是在日本,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特别是在60年代经济起飞和石油危机以后,开始走向世界。日本产业化的路径跟原来美国、欧洲也是有一个革命性的变化。从他的品牌、网络、营销、制造、采购包括开发,业务模式同美国、欧洲这些相对传统的汽车工业大公司比较,不是重复原来人家走过的路,在相当程度上是超越了他们,应该讲比较成功。
现在看看我们中国,这几年一直讨论怎么样加快自主品牌。应该讲中国的条件也开始走向成熟,一个是我们通过过去20多年的合资合作,在经验、资金包括技术方面有了一定的积累;第二个中国汽车工厂还是在蓬勃发展的进程当中,市场竞争还不是一个稳定的格局。所以我们应该抓住现在这样一个内外条件基本不具备的时机,大力发展我们自己的自主品牌。
从自主品牌角度来讲不光是一个名称,支持这个品牌的就是这个产业链上的核心竞争能力。这个竞争能力包括品牌、销售网络、开发能力、采购能力、制造能力。光有这些能力也不是在传统意义上要具备的,你怎么样能够在吸收或者说充分利用国际、国内资源的基础上能不能再次创新。这个创新包括在业务模式上同原来产业链上的运作模式有没有差异化。从我们上汽来讲,我们考虑目前国内汽车行业自主品牌都是徘徊在低端产品,我们的想法就是怎么样充分结合我们自己本身的能力,我们在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我们所形成的积累,所走过的这条路形成的积累还是要充分利用。第二个我们自主创新是要在一个开放的条件下,能够充分集成国际、国内资源的创新。第三个就是我们也在探索怎么样在业务模式上能够有所创新,使自主品牌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都是关注在整个产业链上面怎么样提高整体竞争力,从我们的品牌、营销网络、产品开发、制造包括全球采购。全球采购当中我们着眼于怎么样能够充分利用中国的低成本优势。
应该说时间这个窗口并不是很长,错过了这个机会可能几年以后就会失去这个机会。所以我们抓紧目前这个机会全力以赴,把我们产业链上这些核心竞争能力能够逐步达到国际水平甚至超过国际水平。
对消费者来讲,不仅是传播,不仅是名气多大,更重要的是一种体验。而且这种体验同我们保持在一种持续不断的沟通当中,这种体验主要对产品、服务的体验。对产品和对服务的体验,最终能不能达到这个品牌所确定的水平,看你总体的核心竞争力。
所以我们的看法,现在应该是时候了,我们应该要推住自己的品牌,要把我们自己在产业链上的竞争能力在市场上能表现出来,让消费者能够接受。可能大家也会问,上汽原来都是合资的,合资厂到底是什么关系,有大众也有通用,都是合资的。合资战略是我们上汽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所有的战略。合资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投资双方,在战略上保持高度一致,否则合资企业很难发展。所以战略上往往会有某种折中或者调和,使双方能够保持高度一致。我们自主品牌这个战略就是以上汽为主的战略,而且我们想通过自主品牌这个战略的实施,使上汽能够具备核心竞争能力和国际经营能力。所以我们在合资合作方面还会进一步扩大、加深,但是我们自主品牌这个战略是坚定不移,这能够帮助我们上汽更快成长。
提问:广大搜狐网友有一个简单的问题,10月荣威新车就要亮相了,这款车市场定位是什么样的?您认为竞争对手有那些?价格策略是怎样的?
陈虹:这款车我们预计在10月24日在汽车城亮相。首先产品定位同我们品牌核心里您保持完全一致,就是创新传塑经典。在罗孚75的基础上,我们对外型、内饰做了重大的修改,修改主要是针对中国消费者的偏好进行的修改。发动机进行了升级,排放可以达到欧III、欧IV,功能进一步提高,油耗进一步降低。底盘根据中国的路况做了全面调整,转向系统也根据中国用户的习惯进行了重新的调整。空调系统根据中国的路况进行了重新设计。产品定位在中高端细分市场。所以从竞争对手来讲,广义角度来讲,这个市场的所有的产品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竞争对手,但是我们也瞄准我们特定的用户群体,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到现在细分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同一个细分市场上还是有不同的用户。我们瞄准我们特定的用户群体,就是中产阶级阶层积极向上的这一批。
价格现在还不宣布,中国市场价格情况经常在变化,我们会在正式上市的时候宣布,但是我相信我们这个价格在细分市场上还是有竞争优势的。
提问:请问这个品牌是不是一个金字塔最顶端的母品牌?是否涵盖了以后我们以后推出的品牌上市的车型,我们是否还会推出其它跟它并列的品牌?第二个,我们海外市场战略可能有所调整,我们如何有应对方案?
陈虹:从上汽自主品牌发展的方向来看,我们希望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能够覆盖所有的细分市场,包括SUV。但是是不是一个品牌,一个品牌要覆盖所有的细分市场难度很大,所以我们不排除走多品牌的道路,但是前提是第一个品牌一定要打造成功。在第一个品牌逐渐稳固的基础上逐渐走向多品牌。你这个问题可以延长到今后十年、二十年。关键是看前面三年,前面三年都走稳了,基本目标都达到了,今后若干年我们就可以很好的做到。
提问:荣威这个品牌在韩国销售的话还是要用双龙品牌吗?
陈虹:我们考虑我们自主品牌双龙能够最大程度共享系统效应,这个系统效应体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在产品平台的共享,包括采购资源共享,包括营销网络的共享,包括有些品牌方面效应的共享。所以到韩国,双龙公司完全可能利用我们自主品牌的产品,我们自主品牌完全可能利用双龙的产品,从今后长远开发来讲,我们在一个产品平台上同时考虑怎么样能够开发出双龙品牌的产品和我们自主品牌龙威的产品。目前双龙是以SUV车型为主,我们这个自主品牌是以自行车为主。
提问:刚才您说自主品牌以上汽为主,实际上汽自主品牌的打造引进了很多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人才,从我的感觉来说上海通用的人可能多一些。未来上汽自主品牌打造的方向,会不会也用通用的自主模式打造自主品牌?
陈虹:我们企业定位就是世界为我所用,我们要充分灵活运用国际国内资源,人才本身也是一种资源,更何况是我们上汽内部的资源。我们发展自主品牌的时候我们会考虑好怎么样合理配置好我们的资源,发展我们的自主品牌。从发展模式来讲我们希望走出一条创新的道路,包括业务模式上也要有所创新,如果仅仅是简单的重复人家走过的路,你就是跟在人家后面走,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包括业务模式的创新能够有所超越。
提问:我们发现上汽自主品牌的道路,大众通过国际化的路径,比如收购罗孚这种路径实现。请总结一下上汽在整合过程当中,我们感觉二者之间有一种差异,尤其是双龙整合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比较激烈的冲突,而且感觉这个成本和风险外界看来比较大,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陈虹:双龙是我们上汽走出去兼并国外企业的第一次,也是第一步。有些困难和曲折,这个是可以理解的,没有什么大不了的。韩国就是这样的环境,我们在那里经营企业,怎么样能够同环境,同韩国的企业文化怎么样能够融合起来这是个过程。这个过程当中虽然有一些曲折,但是目前我们认为我们走的方向还是对的,特别是罢工得到了比较圆满的解决,我们希望建立一种比较新型的劳资关系,也是一种共赢的劳资关系。这在韩国来讲,在他们汽车工业史上也是第一次罢工能够达成这样一个结局,大家都有一个互相适应,互相调整的过程。总的结果是好的。
提问:君威名字诞生的时候陈总花了很多心思,设计这个的时候是不是也花了很多心思?我们荣威在国家工商局已经获得了商标注册证了吗?
蒋峻:荣威的诞生陈总肯定花了很多心思,包括Logo。商标已经在上海中国工商总局登记了,注册有一段时间,由于法律方面,谁申请在先我们应该说理所当然会受到保护。目前我们也检索了,我们通过我们的商标相关资讯机构已经检索了,没有冲突的地方。所以应该说我们获得商标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提问:这个商标有什么说法?原先有一个呼声比较高的上海牌为什么没有使用?
蒋峻:图案理解在各位材料里有。我们总体构图是用东方元素融入西方美学构图的方式设计这个图案。Logo上面是两个东方的狮子,护卫着中国的图腾华表。我们喻意一个是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良好祝愿。一般的狮子坐的比较多一些,我们把这个狮子设计成一个站狮。在西方一直对中国有一个睡狮的说法,我们想喻意东方的狮子能够站起来。下面是RW美术体的字样,RW就是荣威英文字当中两个缩写含义。RW在古埃及里面又是一个狮子的说法。整体构图上面我们是用红、黑、金,各位也知道,红和金在中国是象征着富贵、吉祥的颜色,黑象征庄重。我们特别把红、黑形成间隔的构图,隐喻着中国是一种平衡的美,企业在不断发展、创新。从这个构图来说,应该说中国东方元素是非常浓重的,同时又和我们即将推出的这台车,原来是来自于英国的,我们要完成一些经典的元素又能够匹配,所以说设计了这样一个Logo。
陈虹:上海牌是我们一开始轿车用的品牌,感情上来讲我们希望这个品牌能够延续下去,不至于消亡。但是从我们这个品牌的定位和市场的调查来看,地域品牌受到一定的限制,对消费者的接受程度有一定限制。所以我们把荣威作为我们的母品牌,可能会用上海牌作为我们某一款车型的子品牌,针对特定的市场做一个字品牌。我们从内心也是希望能够保留上海牌子的品牌。作为上海汽车工业我们感情还是很深的。
提问:刚刚您谈到上汽的一个自主品牌战略,一个是以我为主。现在罗孚跟双龙已经到了一定阶段,我们现在回头看看,上汽有没有考虑过我们同时消化两个国际品牌,包括收购企业也好,是不是存在一定的消化上的难度,就是不成熟度。比如像罗孚品牌的问题,包括双楼现在遇到的问题。上汽在内部是怎么反思这些事情的?
陈虹:现在对我们来讲已经不是消化的问题了,双龙我们是控股大股东,罗孚知识产权是我们完全拥有的,我们是在这个基础上怎么样进一步创新的问题,怎么样能够让双龙和罗孚这个技术能够产生最大的协同效应,本身就是一种集成创新。我们的车既有集成又有超越又有创新。今后可能也会请大家到双龙去看看,我们今后联合开发的产品请大家到双龙看看。
提问:在这之前和上汽形成罗孚之争的南汽情况你们关心吗?现在他们的进展会不会影响你们这个品牌出台和你们汽车亮相?
陈虹:南汽的情况我也不太清楚,应该讲在这个市场上已经充满竞争,多一个竞争者也无所谓。最大的挑战在于我们自己,我们怎么样能够超越自己。
提问: 荣威海外市场的怎么打?
陈虹:海外市场要做一些调整,原来我们计划是准备在明年年底开始出口欧洲,现在我们适当做一些调整。明后两年集中精力先把国内市场在中高端细分市场品牌巩固下来,然后再考虑走向海外。
提问:海外打一个什么样的品牌?
陈虹:我们也不想现在把自己框死,海外开拓市场也可能会有多种途径。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在海外开发公司是要保留的,还会加强。几个方面的作用,一个是把我们对海外市场的关注始终保持,欧洲汽车发展的趋势、要素我们始终要做到心中有数。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要走向国际经营,汽车工业不可能局限在一个特定的国家,
提问:海外营销网络会不会跟双龙营销网络有一个平台共享?
陈虹:这种可能性都有,但是我们也不想现在就把自己全部限制起来。
提问:自主品牌概念包括自主创新,您在上海通用期间也一直强化各方面的概念,我们所关心的就是荣威以及包括以后延伸的新品牌,所依存的技术基础什么时候能够摆脱原来罗孚这些系列的影子。我们也看过几次,这些车型的研发,包括君威突破的研发,没有摆脱原先车的影子,有一个自己全体系的单独的研发特系。2010基本上以海外为重点,国内上汽研究院虽然有一千多人左右,但是核心技术方面并没有多少经验。什么时候上汽自主品牌能够真正研发出让我们可以看到不是罗孚影子的车型,而不仅仅是品牌的包容。
陈虹:下一款就是一个全新的车型,W261就是全新的车型,而且这款车型的开发现在也是采取三地联动的方式,这款产品的平台也会应用到韩国双龙汽车。现在三地,英国、韩国和上海各自有分工。我们后面还有几个平台都是全新的平台。我们怎么样从一个集成到一个全新的跨越,我们想尽可能缩短这个时间。现在差不多就是一年多一点的时间了。
提问:你刚才讲海外这块研发机构关注国内需求,海外技术的发展趋势也可以融合到国内汽车制造体系来,你讲了三个地方,韩国、英国或者是中国,三个地方都有消费者诉求,你怎么样融合进去?国内或者国外的产品大的体系应该是一致的,小的可能会做一些微调,在国内国际市场的区分以及产品细节调整方面怎么考虑?
陈虹:世界汽车工业都是这么做的,现在都是全球平台或者叫结构。但是在结构对各个不同市场的适应性方面,从工程方面来讲都存在着非常大的灵活余地。关键在于我们对不同的市场消费者的诉求怎么样把握,从技术方面来讲没有问题,而且通过建立全球平台这样的体系,可以缩短开发时间,也可以降低开发成本,可以扩大产品批量。大家现在都在走这条路。
提问:你说的三地联动,是不是肯定需要一个大家往一个方向努力,我觉得罗孚这边整合得不错,刚刚您说到双龙的劳资关系是这样,我们跟韩国的双龙研究所到什么程度了?他们接受到什么程度?
陈虹: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流程,流程过程当中既有总协调保持总方向,又有各部门的参与,包括市场营销部、制造部、采购部、质量部、工程部、财务部,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你怎么样能够把这个过程能够组织好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现在我们一面在建设这个能力,一面在做这个事情,通过一款新的产品平台,有这样一个能够实践的平台,把这个能力建立起来。从双龙方面来讲,双龙也是一个上市公司,你做的事情对他来讲是有利的而不是带来损害,他为什么不做?我们考虑的协同效应对各方都有利。而且现在双龙也非常清楚,如果他不能充分利用和上汽的协同能力的话,他这个路走起来会很困难。对他们来讲,上汽也是一个非常有作用的资源,这都是有共识的,在股东会上也是有共识,大家都呼吁这个协同效应要快一点,更加大一点,让双龙可以走的更加快一点,更加顺一点。
提问:你们自主品牌是上汽股份也好,上汽集团也好这几年一个重点,旗下另外几个合资公司,像上海通用和上海大众,特别是对于上海通用,本土化创新方面一直有自己独特的体系,如果以后在细节方面,比如产品竞争包括一些利润的冲突,肯定会有所取舍。上汽股份虽然三家都有关系,但肯定上汽自主品牌是你们重点扶持的方向,怎么解决出现的冲突?
陈虹:你的讲法首先是一个前提,市场格局已经很难改变了,但中国市场不是这样的情况,中国市场是在今后二十年还是一个持续增长的市场,市场容量和空间还在不断扩大。所以我们自主品牌有这个发展的空间,但同时合资企业也有他的发展空间。过去也有人问这个问题,你们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关系怎么协调?会不会有冲突?会不会有竞争?我们根据这十年以来的经验来看,大众和通用在品牌方面、营销网络,包括各个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化,包括目标用户群体。大众这个产品Logo拿掉,把通用这个产品标记拿掉,没有人认为大众产品是通用的,也没有人认为通用产品是大众的。我们三者之间各自保持相互之间的差异化,瞄准我们各自的用户群体,可能会有冲突也在所难免。同样一家公司只要是多品牌的也会有冲突,你做的好一点冲突就小一点,做的差一点冲突就大一点。我们尽量努力做好。
提问:人才储备可能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现有国内的人在都比较局限,通用、大众两个集团公司调配人才以外,有没有从其它大企业引进人才的打算?
陈虹:我们也在引进海外的人才,汽车工业发展到今天,包括北美、欧洲、日本甚至包括韩国都集聚了相当多的人才,问题是你有没有能力把他们吸引过来。国内更是如此,我们把我们这个企业定位在世界为我所用,包括在人才资源使用方面。我们充分发挥好在英国的工程师,双龙的工程师,上汽工程院的这些人,光这些人还不够,我们在世界范围,在中国全国范围选用我们自己所需要的人才,不受任何条条框框的限制。
提问:您第一款自主品牌汽车,现在生产规模和销售目标有没有确定?
陈虹:明年是我们新产品上市的第一年,我们首先关心的是怎么把我们的品牌树立起来。树立起来最重要的是我要最大程度的使用户满意,而不是有多少量。所以我们希望我们明年无论是销售多少,我们这些用户都是高度满意的用户,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因为这个品牌是要靠体验的,靠他们对这个产品对这个服务的体验。我们希望我们这些用户,通过我们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得到非常好的体验,这是我们所追求的。
提问:刚才您提到三地的技术联动的问题,我想本身英国的研发中心承载的主要是创新和研发的功能,双龙实际上一方面可能还是一个技术和创新的基地,另外一个问题,现在韩国比较有争议的就是非常希望保留自己在生产、制造这方面的功能。之前上汽准备把双龙一部分制造转移到国内,现在这方面上汽是怎么样对这个问题做出判断的?
陈虹:上汽从来没有打算过把双龙的制造能力转移到来。应该讲双龙在韩国的制造能力,如果他们在品牌、产品各方面能够再上一个台阶的话,他们这点量也不算太大。中国国内生产能力发展空间完全可以用另外的方式来解决。我们也并没有把双龙的生产能力转到中国来。
提问:韩国本地可能有一种担心,认为上汽是不是有这种想法?
陈虹:如果这个说法你说出去他们会更担心。我们在韩国始终讲还是把双龙作为韩国汽车工业的组成部分,但是现在汽车工业也是很难分国界的,怎么样能够同中国汽车工业包括世界汽车工业能够更好的结合,但是我们还是把它作为韩国汽车工业的组成部分,我们还是把双龙当做韩国企业。
提问:刚才您说上汽模式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复制,要通过创新有所超越,能不能具体谈谈。
陈虹:现在说还是为期过早,现在还在探索,可能两年以后才会讲讲业务模式有什么差别,现在还在尝试。我们现在不想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但是我们是要走协同。
提问:什么时候开始销售荣威?
陈虹:现在一切都在按照计划推行,我们年内会实现批量生产。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开始实现销售,接受订单。
提问:现在销售网点建设情况怎么样?
蒋峻:我们现在第一、第二批一共有68家,我们在今年年底正式上市的时候,因为有一个建设周期,我们估计会超过55家。对于销售网点的投资基本遵循着目前各大公司遵循的惯例,我们当然也在探讨,像陈总所说的,两年以后会跟大家介绍一些新的经验。目前来看按照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地区,不同车的保有量,不同的市场,对于规模有一个灵活性的要求。
提问:过去对自主创新自主品牌的说法几十年以后要几百万,二百万、四百万,现在上汽才有不到一百万,今年八十万,而且也没有用到二十年,真正启动我不太清楚,我感觉在两三年前启动。这么短的时间,你现在怎么想发展道路的问题?还有上海自主品牌打出来,下一步的推广发展最大的困难或者瓶颈在什么地方?
陈虹:20、30年我也不知道谁说过,我没有说过。像我一开始讲的,我们认为这个条件已经基本具备,无论是从上汽内部条件还是外部环境来讲,环境基本具备。从内部来讲,我们有20多年方方面面的积累,经验、资金、技术、管理这些积累,应该讲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的效应还是非常明显,这个过程对我们来讲帮助非常大,如果没有这个过程,如果上海牌一直做下去可能现在就没有了。从外部环境来讲,一个是市场本身有很大的增值空间,而且现在中国整体的工业水平,零部件配套能力都已经达到国际水平。我们在市场营销,对用户的把握,随着这几年市场经济逐步深入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我们认为中国汽车工业走到今天应该要走一些自主创新的路子。还有非常重要的一条,刚才我也讲到,我们原来是靠合资、合作在发展,合资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投资双方在战略上必须保持高度一致,要完全重合,不重合这个企业就很难办。所以我们也非常理解,我们同外方也是达成一致,对合资企业的战略要完全一致,而且对双方都有利。这个战略应该说大家要做一些调整,我们现在也需要有完全自主的战略。应该讲各方面条件具备,抓紧时间干,看你有多大的决心,多大的勇气。
对我们这个发展来讲,非常大的挑战第一个就是品牌挑战,第一个品牌,第一个产品是不是真正能够被消费者认同,而且在中高端这个细分市场上自主品牌我们又是第一家。我们跟奇瑞、吉利也是走的差异化发展。从长远发展来看,关键还是看我们在产业链上各个核心环节自己核心竞争力是不是已经达到国际水平。但是自主品牌一旦上了,开工没有回头箭,上去了就必须要做好。所以认准这条路必须义无反顾的做下去。
提问:刚才讲到中高档市场没有自主品牌,您觉得一汽奔腾不是自主品牌吗?如果是的话理由是什么,如果不是理由又是什么?
陈虹:一汽奔腾是刚刚宣布上市,它是不是自主品牌我也很难做这个评论。在我们决定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是什么都没有,在中高端细分市场都是国际品牌或者说是洋品牌。我们这个决定不是现在决定的,我们是在两年以前决定的。我们怎么样走一条差异化发展的道路,我们两年以前就决定的,不是两年前决定今年也不会有。
提问:我们大家都知道,陈总今年送了一辆超越2号模型给胡锦涛总书记,能不能透露一下新能源方面的进展情况?新能源车是不是叫上海牌?
陈虹:人大会议上上海代表团安排我送一辆车超越2号车模型给总书记,总书记表示我们在燃料电池包括新能源方面上海还是要积极努力,能够做的更快更好一点。上汽作为国内汽车大集团,我们也非常关注能源环保对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我们始终也在瞄准世界能源发展的技术,包括混合动力、燃料电池。如果这个不跟踪,不研究,不做事情的话,总有一天一旦能源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的时候会给我们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所以我们还是非常努力的,在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各方面在跟踪世界发展的整个趋势,也在做不少事情。应该讲燃料电池商业化还是有比较长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不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所以我们现在还是在跟踪,也是考虑怎么样能够结合利用国际、国内资源在这方面有比较大的灵活性,花比较少的投入,冒比较小的风险,但是又能够把这个节拍踏出去。昨天我们刚刚和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学签订一个战略合作协议。
提问:您刚才说上汽在国际化的拓展方面,在欧洲市场拓展可能再晚两三年。韩国在双龙汽车这块应该是上汽国际化的一个试金石或者是实验场。能不能分享一下上汽在国际化竞争当中的经验和反思。
陈虹:今天因为是我们自主品牌的发布会,所以我也不想偏离太多。双龙收购到现在还不到两年时间,你现在让我谈经验人家也不服气,大学还要念四年,两年还不到谈什么经验,我们还是在一个适应过程中。
提问:陈总还没有说新能源车会叫上海牌吗?
陈虹:今年能源车有可能叫上海牌。
提问:接着说挑战吧。
陈虹:挑战还是核心能力,品牌是要产品和服务支撑的,通过网络感受到服务,制造、质量、水平是不是真正达到国际高水平,工程开发、产品开发、成本,产品对目标市场、目标用户针对性强不强,采购成本是不是有竞争,还是体现在这些方面,而且是缺一不可。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而且不是建立这个能力就可以停止在这个水平上,而是要不断的进步,始终要保持一种竞争力。从眼前来讲,我们产品和品牌是不是能够在一开始就能够被消费者所接受。
提问:刚刚您说到中国低成本,是不是意味着咱们自主品牌在全球制造基地布点选择可能大部分都放在中国,比如罗孚未来出口到世界其他市场,包括上龙以后在欧洲的出口等等,都会由中国承担这个角色?
陈虹:第一步肯定是放在中国,我们如果有两三年时间,把我们这套系统能够稳定下来,然后再向其它地方拓展更加有把握。我不能说我们今后一定只在中国,而且汽车工业就是全球化的,怎么样能够靠近市场,越靠近市场越好。中国在成本上确实有优势,所以全球化这几年给中国多来很多机会,很多工业性项目从世界各地转到中国,当然有利有弊,但是中国成本优势很明显。
提问:因为福特把这个品牌优先收购了,可能会延缓我们在海外市场的战略,但是上次我采访了南汽这边,他们把海外市场作为率先可能获利的市场,并且预期维修业务收入每年能够达到五到十亿,海外市场会不会被南汽抢占先机,而且他也在海外市场寻求合作。因为我们战略还没有确定,有没有可能未来选择跟南汽合作?
陈虹:南汽战略成功不成功,我也希望他能够成功,如果能够在海外做的很成功我们也很高兴。但是海外市场门开的非常大,虽然欧盟美国会制订一些壁垒,主要是技术壁垒保护他们当地的汽车工业,但是总体来讲世界是开放的,不能说南汽进去了,其他人就进不去,南汽进去了其他人还是可以进去,只要有这个实力。至于同南汽方面的合作,那要看双方是不是有需要,第二看是不是具备条件。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提问:我问一个简单的问题。这个自主品牌目前来说,从Logo和车型方面来说,其他国内自主品牌都比较本土化,虽然说他们也抄袭了一些国外的品牌,但是在车型外面上面做了一些东方审美的处理。我看你们自主品牌感觉到不像一个中国品牌。除了中文字以外,带有的徽标,狮子基本上也是西欧那种风格,所以我感觉你们这个车型看起来很洋派,带有浓厚的欧洲文化在里面。如果作为自主品牌推出去,你们是想自主品牌也可以是这个样子呢,还是希望自主品牌有本土特色?
陈虹:这个问题很简单,第一个这里有很多中国元素,这个华表全世界独一无二只有中国有,狮子在中国是一个庄重、威严、珍贵的标志,这里有很多中国的元素。第二个,我们希望它是一个国际化的品牌,所以既有中国的元素,但是放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大家也可以接受,我设计一个品牌是考虑百年大计,我希望一百年以后这个品牌还在,而且不光在中国也要在全世界。中国人群很多,我们这个房间分一下就可以分出很多人群出来。
提问:你在进海外之前本土市场肯定是考虑的第一个标准,如果中国本土市场都没有取得预先目标的话,海外市场只是一个噱头而已。我感觉本土化可能考虑诉求上面,从审美观方面,从营销方面,还是要考虑中产阶层的中坚力量,品质比较高的,他们可能带有本土化的诉求,我知道你是国际品牌以后可能要走向欧美。
陈虹:你这个话讲的也很实在,我们就是瞄准我们的目标用户群体,我们认为他们的诉求既追求本土化,但是也是能够接受国际化。既然是中产阶级的中间阶层,不是越土越好。
提问:请问,荣威第一款车型是来自罗孚75品牌,而且外型很相象。作为荣威第一款车型,如何将一个小众化的群体扩散到大众化。
陈虹:要回答这个问题最好是过几天,等你看了产品以后再提这个问题。产品跟罗孚75有非常大的差别。
提问:我特别想了解现在我们已经做了两、三年的自主品牌,您觉得过去这段时间最大的困难或者最大的挑战是哪个阶段?
陈虹:过去的挑战我们就不谈了,就过去了。我们现在就是看眼前的事情怎么样能够做好。
提问:上汽遇到一些问题,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陈虹:每个企业都有自己不同的判断,可能走得路会不一样,大家都走同一条路的话会非常挤。所以我们跟奇瑞、吉利自主品牌完全走的差异化的道路,一汽也是走差异化,个人走个人的路,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
主持人:感谢大家,今天媒体沟通会到此结束,感谢陈总。 (责任编辑:王伟杰) |